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2022-06-30田红巧
田红巧
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教学思想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对情境教学法进行一番深入研究,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以积极情感投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去理解所学内容,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实践表明,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课堂带来勃勃生机,让学生感受浓厚的学习气氛,从而将知识与技能高效率获取。此外,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向好的方向改善,教育教学的趋势也会在该教学方法的落实下取得良性发展。而对数学这样一门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而言,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更具有价值。因此,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一分子,要有将情境教学法在课堂上运用的心,本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发展全面着想的态度去发挥情境教学法应用的价值,从而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期待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得极好的发展。以下依据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师这份职业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进行一番阐述说明。
一、运用直观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事实上,数学学科学习难度较大极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有一颗好学之心十分关键。不过传统时期,教师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利用,所接触的教育理念较落后,在课堂上教学策略又充满了单调性,学生难有学习兴趣。而在教育资源丰富的大环境下,身为小学数学教师的一分子,应充分认识教育教学已经走进了现代化时期,若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价值,以该资源为教学工具,并通过努力学生使自身展开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提升,运用直观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意愿,再根据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恰当的指导,就能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绽放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以引导学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在教学导入环节,笔者以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显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在形象的画面中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引导学生回顾已学数学知识,从而对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其次,笔者在直观情境的辅助下带领学生观察、操作、探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用引导性的语言点拨,帮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再次,笔者采取随堂检测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了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最后,在教学活动结束时,笔者以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重点学习内容做了系统的积累,给予学生时间交流这堂课的学习心得。因此,通过以多媒体技术运用直观情境,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资源的作用,在充满生机的课堂环境中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恰当的指导下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目标充分落实,使学生以充足的自信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发挥个性,展现能力。
尽管从教学内容的难度上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属于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的部分,所讲述的内容也较为简单易懂,但是对小学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能力有很大提升空间,小学生眼中的数学知识仍旧是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的。这就导致了小学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较多的困境和问题,数学知识在学生眼中成了抽象化、概念化和逻辑性相对较强的,难以理解和难以逾越的一座大山。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质量,也为了防止小学学生因为情绪削减能力和情绪平衡能力相对较弱对数学产生畏难心理,在反复受挫的过程中丧失学科自信,教师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就去要引入直观性教学,将抽象化、概念化和逻辑性相对较强的数学知识,变成具象化、形象化的视觉体验,从小学学生本身的认知规律出发,帮助小学学生更好地从具象认知变成抽象认知,强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能力培养。
二、运用合作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新课程改革中多次强调,课堂上的主人翁是学生,所以教师不再允许有师本教育的错误思想,而是需要深入贯彻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的实际行动。因此,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始终拿出对学生高度尊重的教学态度,主动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学情,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运用合作情境,使学生形成充满互助性质的学习小组,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处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下,在民主的环境中展开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以放松的心态汲取数学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形成对数学课堂的充分热爱,从而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以引导学生学习“可能性”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笔者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之间交流平时玩的课间游戏,由此形成了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将授课内容使学生充分理解埋下了伏笔。其次,笔者询问学生所提到的游戏是否具有公平性,将“可能性”的课题进行板书。笔者在课件上写下不同的事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三个词举手抢答,并解释原因,由此提高學生对事件发生可能性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合情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再次,笔者通过教材中的数学试验,引导学生再次运用表达可能性的词语,使学生形成了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深刻印象。最后,笔者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了这堂课的学习体验。如此,通过“游戏”的话题在课堂上运用合作情境,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充分激发,使学生在自身所期待的课堂环境当中充分体验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切实帮助学生理解了本节课数学知识与技能,达到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合作探究式教学是现阶段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欲望更高、参与兴趣更高。因为合作探究给予了学生一定的探索空间和分析空间,其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同时在实践教学展开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合作情境的有效创设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分析得出最终的答案,总结相应的规律。一方面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有更多的能力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分析总结得出的结论和看法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更加灵活,同时也有助于建构学生的学科自信。而教师的合作情境构建和合作探究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教师需要注意其自身的定位,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引导者和指路人,而不是课堂的决策者、知识的给予者和答案的馈赠者,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讨和分析得出最终的答案;第二,教师在小组分配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小组与小组时间综合实力均衡,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性更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成长。
三、运用问题情境,活跃学生大脑思维
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知识的追求,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就需要教师以合理问题对其展开循循善诱的引导。然而在传统时期的课堂活动中,大部分教师引入问题的方式是题海战术,题型比较繁杂,旨在让学生由难到易地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不过这却取得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时代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懂得运用合理性的问题情境,活跃学生大脑思维,使学生以浓烈的探究欲望去学习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达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进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分数乘以整数”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笔者通过整数乘整数的知识对学生提问道:“7个13是多少?用加法和乘法分别怎样算?”依次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感受到乘法的简洁性。其次,笔者在课件上出示了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结合整数乘整数的旧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算理,初步培养了学生运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再次,笔者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为依据,设计充满变式性质的应用问题,让学生以活跃的逻辑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化了学生对分数乘以整数算理的理解。最后,笔者对学生布置了课下作业,让学生交流了计算感受。因此,通过在课堂上运用问题情境,使学生以活跃的大脑思维参与解题过程,顺利帮助学生掌握了计算法则,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核心素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进步,切实达到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四、运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数学是反映现实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一门学科,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充满了现实应用价值。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愈来愈愿意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提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性后,广大教师也有了对这一点的深刻认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不妨将数学知识反映的现实生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学科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以引导学生学习“方向与位置”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笔者向学生说道:“相信有不少同学都有参加夏令营活动,体验忙碌的生活,将自己的意志磨炼。”于是从学生的生活与其交流,在教学导入环境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其次,笔者在课件上出示夏令营中集合时的照片,为照片中的几个人标上字母,让学生组织确定这几个人位置的语言,由此正式引入课题。再次,笔者在具体情景中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数对表示位置,带领学生从实物抽象到方格图,帮助学生理解了行和列的含义,培养了学生的坐标思想。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将所学重点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学生共同交谈了确定位置与生活的联系。如此,运用生活情境让数学价值被学生充分感受,使学生用充足的动力融入课堂中,令学生体验到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简洁性,帮助学生得到实践技能的提升,切实完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任务。
五、运用互动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欲望
在傳统时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授课,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课堂主体性,当学生没有真正融入课堂时,课堂教学效果也无法令人满意。然而伴随教育理念的不断变化,课堂已经被广大群众充分认为是师生共同构成的学习环境。因而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课堂主导者的身份,运用互动情境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从而在恰当的点拨当中助力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技能充分获取,最终取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比如,当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广角──找次品”这一节时,首先,在教学导入阶段,笔者和学生共同做“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从而通过游戏活动与学生展开互动,在互动中与学生融洽了关系,引入了学习内容。其次,笔者通过现实生活中应用天平的情景,使学生初步熟悉了天平的使用原理,进而和学生共同称量物品,使学生通过天平判断哪些是次品,哪些是正品,向学生强调道:“如何用最优的方法来对正品和次品进行判断呢?”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活跃,根据学生的思考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优化思想。再次,笔者安排学生通过运用天平,自主判断瓶装钙片中的次品数量,从而使学生熟悉了学习内容,锻炼了学生用数学思维以最优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最后,笔者和学生共同交流了以多样性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感受,希望学生能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最优策略。因此,通过运用互动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师生关系融洽的基础上被充分激发,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切实提升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能让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有更高的兴趣,更有助于推动教学质量的改善,以及整体教育教学趋势的良性发展,值得在课堂上被运用。而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情境教学的内容及内涵不断进行深入的了解,让该方法为教育教学带来更多的帮助,在课堂上创设出更多如运用直观情境、合作情境、问题情境、生活情境、互动情境等优质方法,让学生对待数学知识的学习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学生的身上不断落实,以构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