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治理:美元体系的“丧钟”将要敲响?
2022-06-30李晓
李晓
俄乌冲突爆发后,美欧对俄罗斯采取了全方位金融制裁,俄罗斯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对“不友好国家和地区”出口天然气采用卢布结算(以下简称“卢布结算令”),这一系列事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学者认为,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所体现出来的美元体系的“武器化”使用,以及“卢布结算令”的出台,将导致美元信用及其国际地位遭到巨大损害。甚至有观点认为,“卢布结算令”将“敲响西方信用货币的丧钟”。今年3月,美国著名货币问题专家、现任瑞士信贷全球短期利率策略主管佐尔坦·波萨(Zoltan Poasar)提出了所谓的“布雷顿森林体系Ⅲ”的概念,认为目前以黄金和其他商品为支撑的货币体系,正在取代由内部货币(美国国债)支撑的“布雷顿森林体系Ⅱ”,国际货币体系将由信用货币时代重回商品货币时代。相应地,国内也有学者认为,俄乌冲突将导致国际货币体系趋于“碎片化”。
美元体系作为全球金融治理的重要架构,俄乌冲突对美元体系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会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
美元体系的五个优势和三个威胁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摆脱了“黄金魔咒”之后的美元,其信用货币基础是由一个稳固的三角型权力结构支撑的,即由科技、生产、贸易和金融发展所构成的“粘性权力”,由知识、观念和制度创新支撑的“软权力”,以及由军事、安全实力所构成的“锋利权力”。其中,对美元信用具有直接或核心作用的,是科技创新、生产、贸易和金融发展。也就是说,科技创新与市场开放,促使了以美国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最终商品市场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而发达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使得美国可以向全球提供兼具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标准化金融商品(如国债、企业债等),美国在贸易领域所产生的规模巨大的经常项目逆差,主要通过资本项目顺差予以弥补。所以,只要美国仍旧具有科技创新、高技术商品与服务以及最终商品市场的供给能力,且确保发达的、具有广度与深度的金融市场及其交易网络,美元的信用基础就难以动摇。
美欧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开启了国际货币体系的“信用政治化”,即美元及其资产的信用保障只能存在于美国的盟国或与美国政治友好的国家之间,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可能成为美元体系“武器化”的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强化原本因美国债务规模日增所导致的全球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势头。换言之,世界各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动因将从原来的避“经济险”转变为避“政治险”。这也正是许多人认为美元体系行将崩溃的重要原因。然而问题在于,要考察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趋势,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合理的分析框架。国际货币作为一种权力,本身既有市场的逻辑,也有政治的逻辑,任何单向度的分析,都无法理解国际货币的本质。
事实上,关于美元衰落的声音,自上世纪60年代起从未中断。上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所形成的美元体系,汇率波动巨大且频繁,每当美元贬值或价值不稳,有关美元地位下降的声音便不绝于耳。但是,在美元体系下美元币值波动本身很大程度已经成为美国利用自身发达的金融市场调控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方向的重要手段。现实情况是,在随后的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元依然占据着独一无二的国际货币地位。
2022年3月31日,普京表示,他已签署法令,从4月1日起,对“不友好国家”出口天然气采用卢布结算。
美元体系的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可以将其归纳为五个“优势”与三个“威胁”之间的博弈。美元的五个优势是:一,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发达经济体之间将陷入一个“比烂”的时期,美国经济仍将是“最不烂”的一个;二,美国发达的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金融市场以及由大规模美元交易所形成的网络外部性;三,美国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吸引海外资金不断流入美国金融市场,进而成为支撑美元国际地位的重要基础性力量;四,美元作为“协商货币”地位(主权国家不是因为武力而是因自愿的原因支持外国货币的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助于美国强化对美元衰落进程的控制和管理,这也是今后美国动用强大的货币外交能力,谋求其盟國、准盟国对美元进行政治支撑的基础;五,现行美元体系下缺乏美元的替代品。目前,即便是最接近美元地位的欧元,也不具备替代美元的能力。这不仅是因为欧洲财政尚未统一,更是因为欧洲的金融市场发展相对落后,无法为全球资本市场提供通用的以欧元计价的金融商品,以致于许多欧洲金融机构不得不去参与美国市场的运作。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即使一个顶级货币地位有所下降,也并非意味着其他货币地位的自动提升。
但在中长期内,美元地位仍然面临三大威胁:一是美国国内经济矛盾、社会分裂和政治极化导致的孤立主义;二是美元体系的“武器化”,迫使其他国家尤其是价值观和政治制度差异性较大的国家远离美元体系;三是经济结构高度金融化发展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独立性遭到严重破坏,金融危机常态化导致量化宽松政策经常化、长期化。
美元体系的持续性将取决于这五个“优势”与三个“威胁”之间的博弈。
“卢布结算令”能动摇美元体系吗
第一,从本质上看,俄乌冲突以及美欧对俄罗斯采取的全面制裁,不仅将俄罗斯排除出了全球化进程,而且更是对其在欧洲能源市场上的地位(地缘政治权力)的重大打击。“卢布结算令”不过促使俄罗斯将2014年开始的“隐秘的”去美元化转为“公开的”去美元化,甚至连带着去欧元化。这是一个典型的迫不得已的被动“反应”。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同样是将能源权力(以及由此形成的地缘政治权力)“武器化”来应对美元体系的“武器化”。这两种权力的“武器化”,对所有国家都是有害无益的。
第二,“卢布结算令”开创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将货币与实物资源(资产)挂钩的先例,或者说,“卢布结算令”是资源出口国第一次在美元体系之外用本币进行交易计价和结算。这是否意味着这一措施能够动摇美元地位并开创一个新的货币体系?5CC7151E-9E9B-41D4-97C3-A6DB1721BA57
这起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上所述,俄罗斯将能源权利“武器化”的应对方式本身是极其被动的。虽然它可能在短期内有助于卢布汇率、俄罗斯国内物价和社会稳定,但无论是从俄罗斯的经济体量还是它受到制裁后所面临的经济安全形势来看,卢布的市场需求只会急剧萎缩。二是在当今时代,伴随着科技进步、经济扩张和市场交易的日益频繁,国际货币的内在价值属性早已被外在属性(信用)所取代。佐尔坦·波萨设想的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Ⅲ”无异于重返紧缩时代,而金本位制度留给人类的深刻教训,使得他的这一设想不会被国际市场所接受。三是鉴于以实物资产或黄金支撑的货币体系是对现行信用货币体系的巨大威胁,因而其他大国的立场格外重要。美国将会防止“卢布结算令”对中东等能源、资源出口国产生示范效应。
第三,“卢布结算令”本质上有助于稳固美元的国际地位,而不是相反。俄罗斯的所有反制措施对美元影响不大,即便有,也将是边际性的;相反,这些举措对欧元最为不利,很大程度上等于将欧元踢出了俄罗斯对外贸易和金融体系(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地)。事实上,4月29日,俄罗斯财政部宣布用没有受到制裁的俄国内银行的美元储备为其国际债务进行偿债,而没有像此前宣布的用本国货币卢布还债。在美欧大规模金融制裁背景下俄罗斯的这个转变,使其避免了一场历史性违约。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俄罗斯不愿同美元体系彻底脱钩。
第四,如果卢布锚定黄金、能源能够成为某种区域性货币,这意味着世界将形成“商品货币VS信用货币”两个体制或政治上相互对立、经济上相互排斥的货币体系。“商品货币”体系无论在市场深度还是规模上都会非常局限,尤其是其政治制度特征,将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地缘政治化”。从这个意义上看,该体系同所有致力于推进全球化的国家的战略取向是相悖的。
国际货币体系将走向“碎片化”吗
虽然作为美元体系“武器化”使用的恶果,美西方频繁发动对他国的金融制裁正在使全球储备货币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未来国际货币体系难以出现“碎片化”趋势。
一方面,我们不能高估因美国发动金融制裁所可能导致的其他货币储备地位提升的程度。因为美元资产的不安全并不意味着欧元、日元等资产的安全,类似的联合制裁行动使得传统储备资产的安全性都成为问题。
另一方面,如果因地緣政治冲突形成了个别小型区域货币集团,这些小型区域货币集团恐怕也难以成为趋势或主流。一是其“安全性”很成问题,难以为国际市场所认同;二是这类区域货币集团内各国的金融发展水平低下,金融压抑明显,市场的广度、深度不够,难以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三是其难以被国际市场认同,因而对货币信用扩张不利,而且无法提供大规模的通用国际金融商品;四是其货币币值容易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稳定性不强,等等。
实际上,在美元体系面临日益增多的风险、成本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明显内向化的条件下,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很有可能出现“板块化”趋势——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大货币区板块,与贸易、投资的区域化相适应。理论上讲,三大板块的货币体系尽管交易成本较高,却有可能是相互制衡和稳定的,在此基础之上的全球金融治理也是必要和可行的。但无论如何,这将是一个长期化的进程,而且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崛起、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以及中国同美国、欧盟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状况等因素高度相关。5CC7151E-9E9B-41D4-97C3-A6DB1721BA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