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芦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2-06-30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芦笋除草养分

芦笋在四川省有着较长的种植历史,营养价值较高,适应性较强,种植效益较高,深受当地种植户的青睐。为进一步提高芦笋产量与质量,本文分析了芦笋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一定借鉴。

1芦笋生长特性

中国芦笋产地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徐州市、山东省菏泽市等地,实践证明,当气温达到5℃以上,芦笋种子就可以发芽,在25℃左右芦笋长势最好。芦笋其既耐寒又耐热,能够适应大幅度的温度变化,种植难度较低。在温暖地区,芦笋产量可观,但是温度过高则会影响芦笋的养分贮藏,甚至会缩短其寿命,若在雨水较多的地区种植芦笋,还容易引发芦笋茎枯病。芦笋根系发达,有贮藏养分的肉质根及着生于肉质根上具备吸收功能的纤细根,其拟叶呈针状,蒸腾量较小,这也是其具有较强耐旱能力的主要原因,而且芦笋在气温-33℃、冻土层厚度超过1 m的环境中也能安全越冬,当气温回升到5℃以上时,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就会进入到生长阶段,当气温达到35~37℃以上时,芦笋就会进入到高温休眠的状态,由此可见,夏秋季节是芦笋生长最好、养分储存最足的时期。

2芦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选地

芦笋根部生长状态直接影响芦笋产量与质量,芦笋对土壤要求较高,在种植时需详细考察当地的土壤状况,尽可能选择肥沃、保水性强、渗透性较好的地块,以便为芦笋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2.2选种及种子处理

选种会对芦笋品质有着较大影响,首先,需严格按照当地种植条件选择适应性较强的品种,其次需考虑该品种性能,选择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品种。除此以外,种子处理则是保证芦笋成活率关键,因此,要选择纯度达到95%以上、净度在97%以上的种子,种植前采用科学的办法进行种子处理,首先要清洗种子,去除种子中的杂质、瘪粒、病粒等,然后将种子放在清水中浸泡60 h,每12 h换1次水,浸泡完成后的种子还需要在50%多菌灵300~500倍液中浸泡3 h,以此可以有效对种子进行消毒,提高种子抗病能力,最后使用干净的湿纱布将种子包裹起来放进25℃左右的培养箱中催芽即可。

2.3播种育苗

每年4~8月适宜种植芦笋,可以采用穴盘培育芦笋苗,以此有效提高幼苗的质量。一般使用32孔或50孔穴盘,培养基质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或自行调制,一般培养基质由草炭土、蛭石、珍珠岩组成,按照2∶1∶1的比例再混入清水调配均匀就可以直接使用。先将处理好的种子放入,1孔放入1颗种子,之后再撒上1层2 cm左右的基质覆盖即可。在播种后3~4 d灌溉1次,确保基质湿润,应注意温度管理,避免温差过大,一般白天温度控制在25℃左右,夜晚温度控制在15℃以上即可。在春季播种时,若温度较低会导致育苗缓慢,这时种植户可以在穴盘上覆盖上1层塑料薄膜进行保温,以此来促进种子出苗,当发现1层种子出苗后就可以揭掉薄膜,然后准备移栽工作即可;在夏季育苗时,由于温度过高,水分蒸发量也会较大,这时可以在穴盘上覆盖1层稻草,当幼苗出土后再揭开即可。在移栽前还需选苗,选择根系较为发达、无病虫害、地上茎超过3条、贮藏根超过3条的幼苗进行定植。

2.4移栽定植

做好整地工作,并施以足量的有机肥(15t/hm2),保证土壤肥力,然后按照行距1.5 m、株距25 cm沿线开挖土地,倒入土杂肥,并混合施入复合肥750 kg/hm2,然后在肥料上覆盖1层细土准备移栽幼苗。要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定植后需要用土回填压实,并浇水灌溉。

2.5田间管理

2.5.1检查芦笋苗

定植30 d后要检查幼苗生长状况,若发现幼苗因水土不服造成长势不佳要及时进行干预,缺苗也要及时补苗,并且浇足底水。

2.5.2灌溉管理

土壤含水量过少也会影响芦笋的根系发育,因此,还需视情况补充水分,由于芦笋不耐涝,因此注意不能过度浇水,在夏季蒸发量较大时可以多浇水,在冬季冻土形成前澆水1次。

2.5.3施肥管理

加强施肥有利于促进芦笋生长与养分积累,一般在定植2周后追肥,即施入硫酸钾复合肥750 kg/hm2,然后在芦笋苗生长出第2条茎时施加壮苗肥。在施肥时应将肥料施加在距离芦笋苗20 cm的位置,顺着行向开挖10 cm左右的沟渠,将底肥加入沟渠后回填土壤。

2.5.4除草

杂草会与芦笋争夺养分,因此,需在田间管理中及时进行除草工作,种植户要结合中耕进行除草,及时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气性,为了保证芦笋品质,建议人工除草。

2.6留母茎

在春季采收过程中,每株芦笋需保留3条母茎,3年期芦笋每年可采收2茬,一般在春季和夏季采收。4~6月采收时保留3~4条母茎,7~9月对芦笋进行采收时要留6~8条母茎。

2.7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威胁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严重的病虫害甚至会造成绝产,需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芦笋常见病害有根腐病、枯茎病等,常见虫害有夜蛾、蝼蛄和金针虫等,在防治过程中,种植户应采用绿色防治技术手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一是采用农业防治方法,即选用抗病性能强的品种、做好种子处理等,提高芦笋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还需加强苗期管理工作,采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壮苗,提高其病虫害抵抗能力,然后做好芦笋园地管理,及时将枯草、落叶、病残体等清除干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细菌滋生及害虫的大量繁殖等;二是采用物理防治办法,即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或利用害虫趋光性布置诱虫灯等,还可以在芦笋上方15 cm左右悬挂杀虫灯或黄色粘板来诱杀害虫;三是采用化学防治办法,使用低毒性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在清理芦笋园时向地面喷洒50%多菌灵300~500倍液等,在枯茎病发病初期使用45%芦笋青400倍液或60%多菌灵粉剂600倍液进行治疗,每隔7 d喷施1次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夜蛾时,可使用95%敌百虫1 000倍液或25%乳油2 000倍液、45%速凯乳油1 500倍液。

综上所述,芦笋种植收入稳定,供应缺口逐渐增大,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芦笋作为一种食疗兼备的蔬菜品种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通过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芦笋产量与质量,实现种植户增收增效目标。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农业农村局陈婕)

猜你喜欢

芦笋除草养分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柔顺的
为什么植物的根茎向上生长?
除草的女人
芦笋择株选径采摘器
树木是怎样过冬的
为什么雨水多了瓜果会不甜
西班牙芦笋替代南美芦笋
控失肥与控释肥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