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技术存在问题与优化策略

2022-06-30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7期
关键词:叶面积植株高产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种植业发展速度较快。玉米是主要农作物,在河南省大范围种植。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玉米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玉米高产种植需求无法满足,传统的玉米种植技术缺点明显,影响玉米品质及产量[1]。需要研究玉米种植技术的不足,实施农业技术创新并根据当地玉米种植需求予以优化,提高玉米质量与产量。

1玉米栽培技术存在不足

1.1在播种前期没有彻底翻土

玉米对于土壤营养物质有一定需求,养分需求量较大,在翻种过程中,需保证耕地深度,确保玉米根系吸收充足的养分,促使其生长稳定[2]。但是,在播种前期阶段,玉米耕地深度不够,土壤硬实,透气性较差,使得玉米幼苗成活率非常低,严重影响玉米生长质量。当气候恶劣时,尤其是在大风条件下,很有可能产生倒伏问题,导致玉米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3]。

1.2没有选用合适的玉米品种

要想保证玉米生长质量,选择优质的玉米品种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河南省玉米种植面积较大,适宜的玉米品种非常多,若选种缺乏系统性,没有根据自然环境情况进行选择,会影响玉米抗病能力。

1.3田间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若农户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会使得玉米发生各种病虫害。在干旱、土壤贫瘠、基础地力偏低的地区,灌溉管理不到位,会限制玉米高产和稳产;农药中有各种化学成分,若过量使用,就会污染环境,玉米植株内部残留大量农药,会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4]。在施肥过程中,要选择污染小且不会大量残留的肥料,考虑玉米不同生长期的需肥需求,采用综合的施肥方法,满足玉米对于肥料的需求,保护土壤结构。

2玉米栽培技术优化建议

2.1耕种前要做好深耕工作

在玉米種植前做好深耕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情况及土壤状况选择玉米品种,仔细耕土。通常而言,翻土时要控制好深度,不能超过20 cm,要保证翻土彻底,使玉米苗根部壮实,后期可以正常生长。积极推广玉米土壤耕层改良综合高产技术,例如秸秆粉碎、土壤深松、深施底肥、旋耕镇压、春天直播、隔年深松、适时翻耕等,改善高产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落实机械化粉碎秸秆还田,控制好土壤氮肥施用量。完成深耕准备工作后,就进入到播种环节[5]。河南省玉米播种期在4月末,此时要注意气候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天气播种,防止玉米种子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保证种子出芽率与水分。

2.2选种

玉米品种与后期玉米产量具有直接关系。具体而言,要根据种植地区气候环境选择玉米品种,确保玉米成活率高,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受到当地气候环境的干扰。河南省主要选用高产优质玉米杂交品种,具有很大增产潜力和非常强的抗逆性。酂阳选用玉米种子为中单909,侯岭选用玉米种子为郑试265、浚单20等。在播前要精选种子,将小粒、病粒及秕粒去除,晾晒2~3 d,做到早出苗,保证幼苗整齐度。河南省一些地区病虫害比较严重,选择杂交品种对于病虫害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为了减小遮阳面积,防止玉米茎叶占地面积过大,选用茎叶收敛的玉米品种比较合适,单位面积玉米植株量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也相应增加。

2.3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密度是玉米能够充分利用光能、获得最适宜叶面积大小的基础。一般来说,在耕地肥水充足供应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玉米密植原则为:玉米抽雄时,群体下部光强处于光补偿点,符合这一标准的最大叶面指数。而在其它条件下,例如在高水肥地块,耐密型玉米品种留苗6万~6.75万株/hm2,半紧凑品种留苗在5.7万~6.3万株/hm2;在中水肥地块和高肥旱地,耐密型玉米品种留苗6万株/hm2,半紧凑玉米品种留苗5.25万~5.7万株/hm2,保证群体透光率、增强光能利用率,提高光合作用。玉米株行布局也是影响玉米群体光能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耕种时,通过缩小宽窄行距来保证种植布局均匀,有益于提早封行,减小植株水分蒸发,从而改善植株冠层受光辐射的条件。种植群体的整齐度与植株冠层对光能利用率影响巨大,玉米株高的差异来自植株生长前期与中期分化。要想保证并提高植株整齐度,应保证玉米种子纯度,保证整地与播种质量,实现全苗、齐苗和壮苗,为实现玉米高产奠定良好前提。

2.4积极推广旱地玉米少耕穴灌聚肥节水技术

针对高产玉米生产中土壤肥力不足的问题,可通过该技术解决。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实施免耕或少耕,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每3年进行1次深松工作。实施免耕方式播种时,在有残茬覆盖的地表实施开沟、施肥、播种与覆土镇压等复式耕种作业。喷洒除草剂或通过机械表土作业来控制杂草。

2.5控制玉米植株群体的生物学发展

玉米生长可以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是种子播种到开花阶段,这一时间段约占植株全生育期的65%,但累积干物质总量却仅占总体重量的40%左右,该阶段主要是植株器官的形成阶段;第二是植株开花到成熟阶段,这一时间段占生育期不到一半,但却会积累总重在60%左右的干物质,形成80%~92%的经济产量。由此可见,玉米开花到成熟是决定着玉米最终产量的关键时期。要想实现玉米的高产栽培,可通过调整玉米播种期、科学采用肥水等技术尽量缩短植株开花阶段,适当延长玉米开花到成熟的时间,随着干物质积累越来越多,玉米籽粒也会越来越充实。

理想的玉米植株叶面积发展曲线是前期生长速度快,叶片快封行之后尽量稳定比较长的时间,之后再缓慢下降。目前,中国玉米植株群体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从播种到封行的时间太长,导致玉米植株再生长中、后期时叶片易于早衰。因此,可通过选择正确的玉米品种与实施肥水管理技术措施促进玉米植株在前期壮苗早发,尽早封行,避免生育后期出现早衰。

2.6病虫害防治

要重视防治玉米病虫害,病虫害会造成玉米减产,尤其是在气温高且田地排水不良的环境中,田地大量积水,玉米种植地中病虫容易繁殖,威胁玉米幼苗。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播种前使用浓度为60%的吡虫啉拌种,药物与种子比例为1:200。实行种子包衣,防治苗期病虫害和地下害虫。

2.7提高干物质生产能力

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与植株叶面积发展是相对应的,中间高、两头低,植株从出苗到拔节期叶面积较小,积累的干物质总量仅占总体的2%左右;蜡熟期之后,叶面积下降,随之干物质生产能力也降低;直到植株拔节后,特别是大喇叭口到乳熟阶段,植株叶面积最为发达,植株群体也表现出很强的干物质生产能力,此时积累的干物质约占到总干重的85%左右,这个阶段也是玉米植株需水临界期与需肥高峰期。因此,在此阶段,通过肥、水措施的综合运用,加强对玉米田的肥水管理,避免植株倒伏和早衰,保证玉米产量。

玉米作为重要农作物,对河南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虽然近年来玉米栽培技术不断发展,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时刻总结玉米栽培技术不足,提出优化建议,保证玉米质量与产量,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闫小青.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措施分析[J].种子科技,2020,38(24):113-114.

[2]张文剑.试论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J].农家参谋,2019,628(16):100-101.

[3]朱红岩.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J].吉林农业,2019,462(21):36-37.

[4]李秀霞.基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2):188-189.

[5]杨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761(3):63-64.

(河南省永城市农业农村局李超伟)F141E713-5784-4001-B674-7A7F43298219

猜你喜欢

叶面积植株高产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玉米倒伏的原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不同时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对苏玉29抗逆增产的影响
积温对春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分析
长匐茎与块茎
不同水利措施对烤烟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防治长茄弯果有窍门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