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埙:让我欢喜让我忧
2022-06-30孟建军
孟建军
因为工作关系,我曾经去南方一些竹笛制作作坊采访,采访中发现有些制作师在制作竹笛的同时,也制作样子有些怪怪的乐器,他们告诉我这叫竹筒埙。当时觉得这些制作师利用竹子制作埙真的很有创意。后来著名乐器学者、上海艺术研究所的陈正生先生告诉我,这个乐器的真正发明人是江苏大丰的周寿荣。前不久我联系了周寿荣,他给我发来一段当地电视台早年采访他的短视频,并附有一段他用竹埙吹奏的电影插曲《我心永恒》,这首作品开始使用降B调吹奏,之后又转为D调。他以此来驳斥一些人认为中国民族管乐器音律不全、不易转调的论调。他还发来用大低音竹埙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低沉浑厚的音色幽幽响起,充满了深情。
受父影响少小学习乐器
经过了解才知道,周寿荣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学会演奏唢呐、笛子,后来又学会了演奏很多种乐器。“我的父亲是一名吹鼓手,并带过几个徒弟。我有两个哥哥也都会这门手艺。我从小耳濡目染着吹鼓艺术。”在农村,吹鼓手多出现于婚丧嫁娶的场合。
周寿荣说:“我学乐器很杂,除了笛子、二胡、唢呐等民族乐器以外,还学习西乐,如小号、大号、电子琴、架子鼓、吉他等乐器。”由于有民乐基础,加之对于音乐的悟性,因此周寿荣学起其他乐器来上手也很快,正所谓触类旁通。周寿荣很自信地表示:我的乐器演奏技艺,行内人士也都非常认可。在当地音乐人的圈子里,周寿荣无疑是一个多面手。
他说:在农村,吹鼓手只不过是门手艺而已,社会地位不算高。当地如有婚丧嫁娶的事情,吹鼓手班子都会被请过去。在这个班子里,周寿荣看惯了人生的悲欢,也体味出人生的冷暖。
从广播音乐中受到启发
作为一名会演奏多种乐器的人,周寿荣何时开始萌生了制作竹埙的念头?带着疑问,我问起了周寿荣。他告诉我说,一次他聆听电台广播里播放的音乐,那是一首陶埙吹奏的乐曲,这也是他第一次听到陶埙的名字,他被陶埙幽深空灵的音色所吸引。陶埙,激发起他动手制作埙的冲动。“我没有见过埙,但是我曾经用硬塑料管子做过几支笛子,就猜测这种乐器肯定是吹孔(边棱)类乐器。”周寿荣笑着说。为了寻求埙低沉浑厚的音色,他尝试着用竹子制作。他把一节毛竹留节,然后打一吹孔,试吹了一下,果然是埙的音色。周寿荣很兴奋,又动手制做了一个锥体管身与其连接,经过很多次试验和改进,他研制、发明的竹埙成功了。那是1994年,周寿荣激动地用他的第一支竹埙吹了一支小曲,引来村民围观。大家向他投来钦佩赞许的目光,他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创新研发新型乐器——竹埙
竹埙是用毛竹制作而成,外形似一倒锥体。乐器一端保持本来的直径与周长,另一端变细并使乐器的平吹与超吹成十一度关系(而非八度)。周寿荣称这样做可以达到既缩短按音孔距离,又拓展了音域的目的。并且平吹与超吹全音与半音的关系不变,音域为两个八度加一小三度。“当时我申请专利时叫它‘阴阳笛,后上海的一位著名乐器学者建议叫它竹埙。”对于竹埙这个名字,周寿荣不以为然,他认为,埙这种乐器用陶、瓷、合金、硬塑料、兽骨等材料都可制作。为了有所区别,他把竹埙改名为“周氏埙”。
当周寿荣的“周氏埙”研发成功后,得到了上海的沈正国、陈正生、赵景国、戚伟康等多位专家很高的评价,他们一致认为竹埙的发明填补了民族管乐器低音声部之不足。“竹埙的调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大竹埙还是世界吹管乐器中的最低音。”周寿荣说:“同一个调的竹笛,最多能制作出相差一个八度的大、小两种,如降B调曲笛与降B调梆笛;而竹埙可以制作出比降B调曲笛低两个八度的特大号降B调(和降B调曲笛相差自然音阶16度)。最小的降B调竹埙与降B调小梆笛同高。”
我问周寿荣制作过竹笛吗?他回答道:我也有过做竹笛的想法,但大部分时间还是放在“周氏埙”上了。根据制作经验,周寿荣认为竹笛的制作要比竹埙制作简单多了。“竹笛、箫都是八度超吹(平吹与超吹为八度关系),而竹埙是十一度超吹,如全按平吹作低音‘5时,超吹为高音‘1,即平吹与超吹成十一度關系。在竹埙初步制作成形后,只有吹孔与筒音孔,没有按音孔,这个时候要吹试三个音:平吹低音5、超吹高音1、超超吹高音6。校出这三个音都很正,方可确认打按音孔,否则就废了。所以我毫不夸张的说,竹埙是世界上最难制作的乐器之一。如何确定它的基准音与超吹形成十一度关系?我根据吹孔这一端的内直径、内周长与整体长度的比例,推算出一套公式。”看来,周寿荣为竹埙的研发,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详解竹埙制作过程
周寿荣还向我详细介绍了竹埙(周氏埙)的制作过程:
1.根据所要制作的调号,取相应的一小段毛竹,一端留节留做吹孔,即管头,另一端开口准备连接管身。
2.根据管头内直径与内周长的比例,推算出管身的长度。取一段毛竹,对称劈开,一端保持直径,将两片竹子削成锥形后胶合为一体,形成一个锥状体,两端中通,大头原内直径与周长不变;小尾端出音孔大小与吹孔相当。把大头端与管头相连接胶牢。校吹一下三个基础音:平吹与超吹形成自然小调音阶十一度。平吹与超吹形成自然小调音阶十六度,即可按本竹埙的规格推算按音孔位置打音孔。特别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以筒音作5的小调音阶进行排列!九个按音孔的音都用定音器校正。上把位五孔(含后背孔),下把位四孔。完成后打磨、刻字、烁画、上漆,这样一来,一支竹埙就制作完成了。
困难在兴趣面前不值一提
周寿荣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竹埙的研制发明中凸显了他的聪明才智和音乐底蕴。我想,他当初在制作竹埙中肯定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他说,:困难肯定有,如制作用具、竹材等等。在设计中也遇到过技术问题。但他凭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多年来的演奏民族管乐器的经验,一步步攻克了许多技术上的难点。他说:“困难在兴趣面前简单多了,不值一提。”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用心。人常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周寿荣每日浸淫于竹埙的制作中乐此不疲。他笑着说:我发明竹埙(周氏埙)的时候已经分家,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要挣钱养家糊口,但又放不下研制竹埙,为此老婆总是认为我不务正业,为此夫妻俩也没少争吵。后来,我也只能挤时间做竹埙。7FC4B6F1-5827-48D5-8B5F-F6A811B608AE
周寿荣的家乡,平时许多人闲暇时都热衷于麻将、扑克、象棋和钓鱼,而周寿荣则是把时间都投入到制作竹埙和演奏乐器上面了。他说:音乐是我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非常迷恋音乐,喜爱钻研音乐。就好像天生与音乐有缘,不离不弃。
希望竹埙得到普及和推广
从周寿荣研发制作出第一支竹埙至今,已经过去整整28年。周寿荣称,自己虽然发明了这件乐器,但它并没有给个人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任何一件新生事物的兴起,都需要得到有识之士的支持。竹埙作为填补低音吹管乐器空白的乐器,如果想扩大影响,得到进一步普及和推广,也需要当地政府的扶持与宣传。周寿荣称:我曾多次与地方文化部门打交道,想借助政府平台接触更多的专业音乐人士,但都无果。他觉得,竹埙的发展需要一个强大的推手!他非常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竹埙的成果。
竹埙,让我欢喜让我忧
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活都平淡无奇,甚至是平庸的,而能够在平庸的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更显得弥足珍贵。周寿荣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游走于乡间的吹鼓手,他能够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潜心发明一件新型的乐器,这是他一生的骄傲。许多乐器制作家都认为:竹埙的发明打破了世界管乐器的设计理念,其音色空灵幽深、音域宽广、方便转调。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倾注了毕生心血打造出一件自认为很有价值的东西却被人漠视。28年来,周寿荣经历了太多这样的感受,这种感受也消磨了他最初的激情。他神情恹恹地说道:“我何尝不想把竹埙当作毕生事业?毕竟在竹埙上花费了不少心血,偶尔还会被人嘲讽。”他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并忧心忡忡地说:“竹埙不能像尺八一样,沦为他国的民族乐器。”他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创新乐器的推广应用,并给予扶持。
我问周寿荣,没打算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竹埙制作吗?他说:我的情况都不乐观,让孩子重走我的老路,于心何忍?
令周寿荣欣慰的是,著名乐器学家陈正生先生很早就将竹埙的制作原理及程序公布于某专业刊物上,于是很多厂家发现了商机,争相制作出竹埙,网络上也有很多竹埙爱好者发布吹奏竹埙的视频。周寿荣很大度地表示:有关竹埙的一切发扬光大的行为,我都视为正能量,无所谓侵权不侵权。他还说:我感恩有他们能在乐器展會上展示竹埙,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这本身就是对竹埙这件乐器最好的宣传。
20多年来,周寿荣没有因为发明了竹埙这件乐器而使自己的家庭生活得以改善。迫于生计,他还是重操旧业,从事起吹鼓手行当。但他心中仍放不下竹埙,在人家的婚礼上,他除了表演吉他弹唱以外,还用他的竹埙为客人吹几首抒情的竹埙曲。
周寿荣表示:我最大的愿望是结识更多的乐器制作家,与他们学习交流。希望有一天自己发明的竹埙得以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7FC4B6F1-5827-48D5-8B5F-F6A811B608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