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历史”视域下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深度学习

2022-06-30尚清华王茹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赋税史料关税

尚清华 王茹

“大历史观”、“大历史”等概念最先由黄仁宇先生提出,黄先生的“大历史观”(macro-history)主张以“宽视野”、“长时段”、“大环节”的视角,通过比较联系、综合归纳的方法来探究中国历史。[1] 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尤其是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大部分内容知识点新、内容庞杂、时间跨度大,课堂时间捉襟见肘,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成为一线教师的授课难点。视野宽广而又注重分析、比较、总结的“大历史观”,无疑是解决这一难点的有效方法。本文将以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演变》为例,运用“大历史观”在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如何深度学习,并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探索。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行家批评指正。

一、总揽: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梳理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灯塔,更是把握课程重难点的抓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课作了规定:“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2]。基于此,可通过表格梳理的形式,引导学生厘清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赋税制度,及关税、个人所得税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赋役制度指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政权而向人民征收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具体可分为两大类:赋税和徭役。梳理课本92页至93页相关内容,完成表1。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发展

海关依據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代表国家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3]关税在中国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此后中国为收回关税自主权历经了百年之久的努力,最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梳理课本94页至95页相关内容,完成表2。

个人所得税是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税种。[4]个人所得税起步于民国时期,近现代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完善,愈加符合社会实际,对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梳理课本95页相关内容,完成下表。

二、聚焦:多维目标下的重点突破

“大历史观”强调以“宽视野”、“长时段”、“大环节”的视角,通过比较联系、综合归纳的方法宏观看待历史问题,重视一般性规律的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对知识结构重新梳理,通过变换视角,创设历史情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批判思维等能力,最终实现多维目标下的重点突破。

(一)以比较的观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美国教育学家查德·保罗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建立在良好判断的基础上,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的价值进行判断和思考”[5],宋代大儒张载也特别强调做学问应该“于不疑处有疑”,而这也正是我们所倡导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援引纵横对比甚至观点相左的史料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如依据课本内容,学生得出秦朝的赋税十分繁重,这也是秦暴政的表现之一。教师出示以下史料:

材料一: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御中发征,乏弗行,赁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赁一盾;过旬,赁一甲。水雨,除兴。

——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

材料一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此段史料支撑课本秦朝赋税繁重的结论,但材料二的记载却与之存在冲突。这种冲突性史料的引用,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及史料实证的能力。教师还可进一步延伸,问上述哪一则史料可信度更高?怎样处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

(二)以联系的观点,培养学生联系性思维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注重知识的联系性,揭示其内部变化的实质,培养学生的联系性思维。

如通过梳理,学生总结出唐前期的赋税制度为租庸调制,宋承唐制,在赋税制度方面多有相似之处,王安石变法中“免役法”其实质也是“劳役之征”,但与租庸调制相比,“免役法”不再要求农民缴纳绢、帛等实物,而是直接收缴货币。此时可对学生进行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教师可联系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引导,这种赋税方式的变化适应了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形势。

(三)以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整体性思维

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全局意识,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本课在利用表格梳理主要内容后,就《表1: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着重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深层原因及该趋势的意义。

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趋势?

预设:征税标准由人丁向资产转移;缴纳方式由以实物为主到以货币(白银)为主;征税时间由不定时转向定时;赋税种类复杂、繁多转向简单、单一;商品税逐渐增多。

2.出现此趋势的原因?

预设:土地兼并;商品经济的发展;统治阶级增加财政收入的现实需要。

3.假如你分别是统治阶级、农民,你更喜欢哪一种赋税制度?由此分析赋税制度演变趋势的意义。

预设: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依据资产收税,对抑制土地兼并具有一定作用;放松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这种设问方式层层递进,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在动态演进中整体性认识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三、升华:回归素养的情感内化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和社会责任,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熏陶和培育,使得学生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这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也正是历史学科的价值旨归。D34EEFA7-2D5E-4245-B46C-03C29249ED7A

本课在基本内容学习后,可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统治者既然以天下四海为自己的私产……那么竭天下之财供一己之私就是这种权力制度与生俱来的本性——这在统一的皇权国家建立伊始(秦始皇时)就充分显露了出来,即班固所说:“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澹其欲也。”而满足这种本性,也就构成历代赋税制度的基本目的。

——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

材料二:  2006年2月22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张面值80分的纪念邮票,名字叫做《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庆祝从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这项传统税收的终结 。

2019年2月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国税发〔2019〕14号)中,将税务精神概括为“忠诚、敬业、守法、廉洁、创新”,并明确指出:“税务精神凝聚着税务人员对国家的忠诚、对党和人民赋予神圣使命的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税务人员对税收事业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组织学生讨论,在深入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与现代的赋税制度。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下的赋税制度,从本质上讲是统治阶级剥削人民的工具,同其它制度一道都是为皇帝一人服务,其轻重存废全系皇帝一人,可以总结为“取之于民,用之于君”。中国现代的赋税制度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前提下,早已超脱古代赋税制度的局限,注重保护农民等弱势群体,其存在对于调节收入、协调贫富差距、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國防力量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真正做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上述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

此外,针对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和中国政府为收回关税自主权斗争的相关教学内容,可补充播放《大国外交》、《外交风云》等相关视频,融创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

【注释】

[1]李席:《“大历史”与“整体史”——黄仁宇学术思想的一个渊源问题》,《学术探索》2008 年第 3 期,第 86页。

[2]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23页。

[3] [4]教育部:《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94、95页。

[5][美]查德·保罗:《批判性思维工具》,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第6页。D34EEFA7-2D5E-4245-B46C-03C29249ED7A

猜你喜欢

赋税史料关税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试行开展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排除工作的公告
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中的若干关系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明代杭州府北运白粮征收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