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CD4+、CD8+T淋巴细胞预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价值及意义*
2022-06-29王丹丹王蕴娴
王丹丹,王蕴娴
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河北衡水 053000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难度大,当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PB)时,可损害气道上皮细胞功能,气道黏液过度分泌,导致气道堵塞及难以改善的低氧血症,威胁患儿生命安全,因此早期预测PB的发生意义重大[1-2]。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T淋巴细胞,其中CD3+T淋巴细胞是成熟T淋巴细胞,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状态,CD4+T淋巴细胞是调控免疫反应的重要枢纽细胞,CD8+T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中直接杀伤性细胞,各亚群是宿主对肺炎支原体产生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三者与RMPP病情进展有关,故推测可能参与了PB的发生,而现阶段鲜见关于这方面的研究[3-4]。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探讨CD3+、CD4+、CD8+T淋巴细胞预测RMPP患儿发生PB的价值及意义,以期为临床预测PB的发生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4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RMPP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女61例,男68例;年龄1~8岁,平均(4.40±1.65)岁。RMPP诊断标准[5]:(1)伴有气促、咳嗽、发热等症状体征;(2)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存在炎症;(3)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或)鼻腔吸出物肺炎支原体-DNA阳性、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阳性;(4)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7 d,临床症状仍持续进展。PB的诊断标准[5]: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呼吸道黏膜水肿、充血、有较多的黏液性分泌物,部分或完全堵塞支气管管腔,经活检钳吸引、灌洗等过程取出置于盐水中呈“树枝样”质韧塑型物改变。根据是否发生PB分为PB组(24例)、无PB组(105例)。
1.2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以上RMPP诊断标准及对应的PB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病原学证实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自身免疫疾病者;伴有结核病者;咳血者;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严重心律失常者;合并其他急性疾病者。
1.3方法
1.3.1资料收集 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喘息、发热、热峰、热程、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等临床资料。
1.3.2各指标检测 入院时采集外周血5 mL,行血常规检测,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
1.4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基线资料;(2)比较两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3)分析PB的相关影响因素;(4)分析CD3+、CD4+、CD8+T淋巴细胞预测PB的价值;(5)比较不同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者PB发生率。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身高、喘息、发热、热峰、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组热程、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无P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对比
组别n发热[n(%)]无有热峰(℃,x±s)热程[d,M(P25,P75)]C反应蛋白(mg/L,x±s)白细胞计数(×109/L,x±s)PB组242(8.33)22(91.67)39.62±0.4711(8,18)70.96±21.577.68±2.11无PB组1056(5.71)99(94.29)39.50±0.588(5,14)48.05±15.738.05±2.49χ2/t/Z0.0010.9444.8015.9780.674P0.9910.347<0.001<0.0010.501
2.2两组各检测指标比较 PB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无PB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无PB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检测指标比较
2.3PB发生情况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发生PB为因变量(未发生=0,发生=1),纳入两组比较P<0.05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热程、C反应蛋白水平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仍与PB发生独立相关(P<0.05)。见表3。
表3 影响PB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各检测指标预测PB的ROC曲线分析 以PB组各检测指标为阳性样本,以无PB组各检测指标为阴性样本,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联合CD8+T淋巴细胞水平预测PB的AUC最大,见表4。
表4 ROC曲线分析结果
2.5各检测指标不同水平者PB发生率比较 以ROC曲线分析获得的cut-off值为分界,将患者分为CD3+、CD4+、CD8+T淋巴细胞高水平与低水平者,结果显示,CD3+、CD4+T淋巴细胞高水平者PB发生率低于低水平者,CD8+T淋巴细胞高水平者PB发生率高于低水平者(P<0.05)。见表5。
表5 各检测指标不同水平者PB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宿主免疫反应特点与能力可影响RMPP的病情转归和可能发生的肺内、肺外并发症。CD3+T淋巴细胞水平可反映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其水平越高,提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越强[6-7]。LI等[8]研究显示,与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比较,RMPP患儿CD3+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对RMPP的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本研究显示,PB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无PB组,调整了混杂因素后,CD3+T淋巴细胞仍与PB的发生独立相关,提示CD3+T淋巴细胞可作为预测PB的一个标志物。CD3+T淋巴细胞水平越低,RMPP患儿细胞免疫功能越弱,对肺炎支原体抵抗效应越低,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定植与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随着入侵病原菌数量增多,呼吸道炎性反应逐渐增强,气道损伤逐渐加重,气道黏液分泌逐渐增多,从而增加PB发生风险[9-10]。可见对RMPP患儿,应重视其CD3+T淋巴细胞水平的监测,若患儿CD3+T淋巴细胞水平较低,建议给予相关干预,增强免疫功能,以预防PB的发生。当CD3+T淋巴细胞为50.38%时,预测PB的AUC为0.837,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63.81%,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能为临床预测RMPP患儿发生PB的风险提供参考。
CD4+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枢组细胞,可指挥宿主对入侵微生物产生抵抗行为,增强吞噬细胞介导的抗感染作用,并能增强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11-12]。吕静[13]的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患儿CD4+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门诊健康体检儿童,提示RMPP患儿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效应降低。蔡利红等[14]报道,与单纯肺炎患儿比较,并发PB患儿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并成为肺炎患儿发生PB的一个相关影响因素,本研究观点与之相似,证明了CD4+T淋巴细胞在PB发病及预测中的应用价值。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还进行了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预测PB的AUC为0.809,cut-off值为41.78%,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71.43%,有望成为预测PB发生的一个标志物,为临床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同时,CD4+T淋巴细胞高水平者PB发生率低于低水平者,证实CD4+T淋巴细胞水平越高,PB发生率越低,这与CD4+T淋巴细胞高水平者对肺炎支原体的抵抗能力更强,减轻了呼吸道炎性反应与黏液分泌有关。因此,采取相关措施提高RMPP患儿CD4+T淋巴细胞水平有助于增强患儿对入侵病原菌的抵抗能力,预防疾病的进展。
机体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状态有赖于T淋巴细胞亚群维持一定的比例,其中CD8+T淋巴细胞在活化后能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特异性作用于靶细胞,若CD8+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则可导致免疫抑制效应[15-16]。本研究显示,PB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高于无PB组(P<0.05),提示CD8+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可能与RMPP患儿并发PB有关。多因素分析证实,CD8+T淋巴细胞水平是PB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分析其原因,CD8+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对CD4+T淋巴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CD4+T淋巴细胞水平,影响CD4+T淋巴细胞的“指挥中枢”作用,降低免疫功能,使入侵的肺炎支原体不易被消灭而迅速增殖,导致RMPP患儿病情恶化与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从而影响PB的发生[17-18]。CD8+T淋巴细胞预测PB的AUC为0.698,cut-off值为28.60%,对应的灵敏度为50.00%,特异度为85.71%,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同时,CD3+、CD4+T淋巴细胞联合CD8+T淋巴细胞预测PB的AUC最大,说明三者联合检测较单一指标预测PB更准确,且采集一次标本即可完成三者的检测,所以建议临床联合应用,以提高预测的可靠性。
综上所述,CD3+、CD4+、CD8+T淋巴细胞是RMPP患儿发生PB的相关影响因素,联合检测可预测PB的发生,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客观的参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