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蛇伤解毒散联合蛇伤Ⅱ号合剂治疗火毒证毒蛇咬伤的临床效果

2022-06-29陈妍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13期
关键词:合剂毒蛇患肢

陈妍芬

作为临床急症,毒蛇咬伤可引发严重后果,若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时可导致局部溃疡迁延难愈,甚至会造成患肢功能丧失或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患者面临较高的残疾风险,因此,必须及时对毒蛇咬伤进行有效处理,加快毒液排出,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3]。蛇伤解毒散与蛇伤Ⅱ号合剂均为南平市人民医院自制中成药制剂,其中蛇伤解毒散主要成分包括杠板归、黄柏、大黄、白毛藤及黄芩共计5味中药,具有止痛消炎、解毒清热的药效,在各种毒蛇咬伤引发的疼痛肿胀治疗中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蛇伤Ⅱ号合剂主要成分包括赤芍、生地、黄连、丹皮、毛冬青、黄芩共计6味中药,具有止痛消肿、祛瘀凉血及解毒清热的效果,在毒蛇咬伤治疗中效果较好。本次研究南平市人民医院火毒证毒蛇咬伤患者70例,患者选取时间为2018年1月-2021年6月,分析患者应用蛇伤解毒散联合蛇伤Ⅱ号合剂治疗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院70例火毒证毒蛇咬伤患者。纳入标准:均有毒蛇咬伤史且患肢存在肿胀、麻木、疼痛等不适感;中医病证为火毒证;可见清晰咬伤牙痕且周围有瘀斑、水疱及血疱等;合并嗜睡、头晕、发热等症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血液系统功能障碍;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有意识障碍或者精神异常。通过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7例,女8例;年龄23~89岁,平均(47.56±3.11)岁;轻型咬伤15例,重型咬伤20例;上肢咬伤10例,下肢咬伤25例;咬伤蛇类型:银环蛇4例,五步蛇4例,蝮蛇5例,竹叶青蛇6例,眼镜蛇7例,烙铁头蛇3例,其他6例。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21~88岁,平均(48.12±3.07)岁;轻型咬伤16例,重型咬伤19例;上肢咬伤11例,下肢咬伤24例;咬伤蛇类型:银环蛇4例,五步蛇5例,蝮蛇5例,竹叶青蛇6例,眼镜蛇6例,烙铁头蛇4例,其他5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与其家属对此次研究方案知情并在同意书上签字,研究方案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抗蛇毒血清等,应用3%过氧化氢溶液(广东恒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919)冲洗或者浸泡创口以取得清创排毒效果,常规消毒后应用三棱针于牙痕及周围针刺实施放血排毒,将地塞米松(天津天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553)1 mg,糜蛋白酶(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05)5 mg,利多卡因(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273)5 ml混合后于牙痕中心及周围实施注射,直达肌层以取得局部封闭效果。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蛇伤解毒散(南平市人民医院院内制剂,闽药制字Z05903036,规格:9 g/包)外用治疗,以温水将蛇伤解毒散调制成糊状并沿伤口周围外敷(超出肿胀范围约5 cm),暴露中心伤口(2~3 cm),外覆绷带包扎并固定,每日更换1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蛇伤解毒散外用联合蛇伤Ⅱ号合剂(南平市人民医院院内制剂,闽药制字Z20140003)治疗,蛇伤解毒散治疗方式同对照组,蛇伤Ⅱ号合剂口服治疗,服用30 ml/次,3次/d。换药前必须将创面清洗干净,出现水疱、血疱等可应用无菌注射器将疱液吸净。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局部感染、休克等异常反应,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拟定。治愈: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正常,实验室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显效: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基本消失,患者肢体功能获得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有效: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减轻,患者肢体功能获得提升,实验室指标获得改善;无效:未达上述标准,临床症状无积极变化。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疼痛及肿胀情况: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入院后24、48、72 h疼痛及肿胀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总评分为10分,分值越高则表明疼痛越强烈。测量患者患肢肿胀最明显部位周径及健肢同一水平周径,上述两个指标之差代表患肢肿胀程度,差值越大则表明肿胀越严重,若肉眼下患肢肿胀现象消失且皮纹恢复则表明患肢肿胀完全消失。(3)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治疗期间发热、局部浮肿及皮肤过敏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疼痛及肿胀情况比较

入院时两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 24、48、72 h,观察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及肿胀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疼痛及肿胀情况比较(±s)

组别 VAS评分(分)肿胀程度(cm)入院时 入院后24 h 入院后48 h 入院后72 h 入院时 入院后24 h 入院后48 h 入院后72 h对照组(n=35) 6.67±0.65 6.13±0.54 5.79±0.47 4.93±0.46 7.67±0.51 7.34±0.76 5.67±0.72 4.21±0.63观察组(n=35) 6.81±0.63 5.30±0.56 4.18±0.49 3.80±0.47 7.64±0.49 5.72±0.74 4.32±0.69 1.84±0.47 t值 0.915 6.312 14.028 10.165 0.251 9.035 8.009 17.839 P值 0.363 0.000 0.000 0.000 0.803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毒蛇咬伤在南方等湿热地区较为常见,蛇毒中磷脂酶A可导致儿茶酚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物质释放并诱发炎症反应、组织水肿及剧烈的疼痛感,给患者带来强烈的不适感[5-6]。蛇毒中多种物质还可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蛋白水解酶可导致血管壁内皮细胞直接受损。毒蛇咬伤使得局部皮下肿胀或出血,血液循环障碍等导致局部组织疼痛或者肿胀现象进一步加重[7-8]。

毒蛇咬伤在中医学中被归入“风火毒”范畴,中医将毒蛇咬伤分为火毒及风毒,火、风均为阳邪,具有骤然起病、变化迅速及病情凶猛的特点,风毒侵入营卫,火毒进入营血,气血瘀滞、经络不通并使得肢体出现疼痛、肿胀等表现,火毒熏蒸肌肉导致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及坏死等异常表现,应以解毒清热之方克之[9-10]。蛇伤解毒散中杠板归具有止痛消肿、解毒清热之功;白毛藤具有解毒消肿及利湿清热的药效;黄柏及黄芩可解毒泻火;大黄能够化瘀活血、解毒清热。诸药联用可共奏止痛消肿、通络化瘀、活血解毒、清热祛瘀等功效,局部湿敷能够促进伤口局部肿胀消退,用药效果确切[11-13]。

蛇伤Ⅱ号合剂主要中药成分包括赤芍、生地、黄连、丹皮、毛冬青、黄芩,能够发挥止痛消肿、祛瘀凉血及解毒清热的作用,赤芍、丹皮、生地能够祛瘀活血、凉血清热,抗炎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对于改善机体微循环也有重要价值,赤芍还能够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可促进组织细胞DNA合成;毛冬青能够消肿活血、通脉凉血,解毒、抗炎效果理想,对抗血小板聚集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降低血栓形成率,促进已经形成血栓的吸收,毛细血管扩张效果理想,在促进血循环改善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黄连及黄芩等能够解毒、泻火、清热,抗炎、抗氧自由基效果显著,有助于使机体免疫功能得到显著提高。诸药联用能够使机体多种炎症介质水平得到显著降低,可减轻内外毒素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害,除此之外,还能够对氧自由基生成产生抑制作用,可加快微循环改善,促进受损组织修复。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入院后24、48、72 h,观察组VAS评分及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蛇伤解毒散联合蛇伤Ⅱ号合剂治疗火毒证毒蛇咬伤患者病情改善效果理想,不增加不良反应,病情控制理想。

综上所述,火毒证毒蛇咬伤患者采用蛇伤解毒散联合蛇伤Ⅱ号合剂治疗病情控制和改善效果明显优于蛇伤解毒散单药治疗,而且不会加重用药后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合剂毒蛇患肢
毒蛇自毙的启示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胸痹合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毒蛇自毙的启示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
脑梗死偏瘫患者患肢与健肢体温、血压差异的研究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须“四当”
果树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
使用石硫合剂小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