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初治菌阳老年肺结核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2-06-29冯永忠胡锦兴吴碧彤
冯永忠 胡锦兴 吴碧彤
结核病是在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高致病性和高致死性的疾病,而伴随着社会前进发展,结核病成为一项在控制上较为困难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在相关的研究中指出,本病好发老年人群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其中老年人群占据主要的位置[2]。对于初治菌阳老年肺结核患者,在早期如果可以接受积极有效的治疗,则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菌阳转阴率,控制病灶部位的吸收情况[3]。有研究报道指出,虽吡嗪酰胺治疗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但是其不良反应较多,对于老年人群,影响较大[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广州市胸科医院近期收治的初治菌阳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手段,现将获得的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月238例本院收治的菌阳老年肺结核的初治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诊断;年龄≥65周岁;可配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其他肺疾病;依从性差。其中126例患者常规接受吡嗪酰胺治疗为对照组,男95例,女31例;年龄65~87岁,平均(70.83±5.44)岁。112例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替代治疗为研究组,男84例,女28例;年龄65~83岁,平均(75.21±7.5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院医学伦理规范。
1.2 方法
药品:异烟肼片(H)(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32),利福平胶囊(R)(汕头市时代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614),吡嗪酰胺片(Z)(江苏华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4469),盐酸乙胺丁醇片(E)(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51020917),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Lfx)(江西国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94109)。研究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替代治疗,为2~3HRELfx/4~6HR,对照组给予常规吡嗪酰胺治疗,为 2~3HREZ/4~6HR,药物剂量:H 0.3 g/次,R 0.45~0.6 g/次,Z 1.0~1.5 g/次,E 0.75 g/次,Lfx 0.4~0.5 g/次,上述药物均为每天1次口服,某些药物可视患者的体重,身体状态等来调整剂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菌阳转阴率:比较两组治疗1、2、4、6个月的菌阳转阴率。菌阳转阴率判断方法:采集患者的痰液,进行痰涂片及痰培养痰菌检查,根据其获得的结果,判定患者是否符合菌阳转阴。(2)病变部位病灶吸收情况:并在X线辅助下判断两组治疗后病变部位病灶吸收情况,主要分为:显著吸收、吸收、无变化及恶化4种情况,方法为在患者复诊时,对病灶吸收情况与治疗前做对比。显著吸收:病灶吸收等于或大于原病灶的1/2;吸收:病灶吸收小于1/2并大于1/3;无变化:吸收1/3及以下原病灶或增大不到原病灶1/3;恶化:病灶变大至原病灶1/3及以上。总吸收率=(显著吸收+吸收)/总例数×100%。以复诊时间为准。患者复诊时间主要记录治疗1、2、4、6个月的情况。(3)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肝损伤、肾损伤、恶心呕吐、高尿酸血症、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异常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菌阳转阴率比较
两组治疗1、2、4、6个月时均有菌阳转阴,研究组治疗1、2、4、6个月菌阳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菌阳转阴率比较[例(%)]
2.2 两组病变部位病灶吸收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病变部位病灶总吸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病变部位病灶吸收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治疗过程中均发生不良反应,以高尿酸血症及肝损伤较多,研究组肝损伤、肾损伤、恶心呕吐、高尿酸血症、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异常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据统计,仅2013年全球老年性肺结核患病人数就达到了900万人,其中有超过150万人死亡。在抗结核治疗上,其疗程较长,其获得的效果也受到治疗的整个过程的影响[5]。另外,老年肺结核不同于一般肺结核的特点在老年肺结核患者通常合并有其他并发症,包括肺结核并发冠心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以及肝功能异常、甚至肺癌等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为常见的基础疾病。合并症的存在导致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差,一旦感染肺结核,容易出现病情进展快、难治易复发的情况。又由于各国各地发病率差异较大,且危害极大,因此在疾病的治疗与控制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6]。结核分枝杆菌主要是由依靠飞沫传播入侵肺部,引起肺部组织破坏,起病缓慢、慢性发作、病程时间长,往往会累及患者多个器官和系统[7]。抗结核治疗为治疗的首选方案,早期的一线抗结核治疗方案为2HRZE/4~6HR(E),H、R、E和Z分别为异烟册(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和吡嗪酰胺(PZA)[8]。PZA是具有稳定抗菌活性的一类药物,能直接进入结核菌菌体内,阻止脱氢,进一步妨碍了结核菌对氧的利用,造成菌体死亡[9]。在酸性环境中效果尤为显著,可以穿透血脑屏障,无交叉耐药,是一种重要的抗结核杆菌的一线药物,可以促进空洞的闭合[10]。其疗效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肝毒性、肾损害是常见不良反应[11]。近年来,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已有十余载,其通过肾脏以原型排出,极少在肝内代谢,少有肝毒性[12-13]。国外研究也表明,含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方案相对安全[14-15]。本研究中,两组治疗1、2、4、6个月时均有菌阳转阴,研究组治疗1、2、4、6个月菌阳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X线辅助下判断治疗后病变部位病灶总吸收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发生不同程度不良反应,其中以高尿酸血症及肝损伤的发生例数较多,且研究组肝损伤、肾损伤、恶心呕吐、高尿酸血症、神经系统症状、皮肤异常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安全性更高[16-18]。
综上所述,在初治菌阳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中,以左氧氟沙星替代吡嗪酰胺治疗,可帮助患者增加病灶吸收的范围,并在整个的治疗过程中,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而言,提供效果更佳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