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有“自杀”意念男生的个案辅导实例

2022-06-29吴嘉怡

中小学德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自杀咨询室不合理

吴嘉怡

晓宇(化名),初三年级男生,家中独子,父母对其期望很高,但因其学业不良,导致亲子关系十分紧张。自读初中后,晓宇就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且每次吵架都会提及“死亡”字眼。家长初时很无奈,时间一长,就认为孩子是在无病呻吟。学校老师则很紧张,担心晓宇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并对他加强了关注。随着中考临近和学业压力增大,晓宇与父母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有一天,晓宇情绪崩溃,主动到科任老师处寻求帮助,并表述了强烈的自杀念头。老师从晓宇身上找出一把美工刀,确认其无自残行为后转介至心理咨询室进行评估和干预。

在收集案主的信息后,我对个案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晓宇的亲子关系很紧张,父母将学业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在其表现不佳时,就会用极端语言伤害孩子。与此同时,晓宇的自我评价很低,认知风格消极,存在不合理信念。问题逐渐清晰后,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打破不合理信念,改善亲子关系,重构自我概念。

1.关系建立

晓宇因刚结束与科任老师的谈心,情绪尚未完全平复,来到咨询室后,戴着口罩的他盯着地面倔强地喘着粗气。我尝试通过放松训练让他平静下来,而后轻声询问他此时的感受。他只是反复嘟囔:“我不想活了!我不想活了!”我关切地看着他,进一步询问发生了什么事。他不作答,只是不停地抹着眼泪。我并没有急着追问,安静地等着他平复心绪。

过了一会,他终于开口说道:“老师,他们觉得我没用。”

我问道:“他们是谁呢?”

晓宇流着眼泪说:“我爸妈。”

原来晓宇昨日学习任务没完成,母亲反复数落,触发了他的情绪。我的耐心倾听,让晓宇感受到接纳与尊重,随后他向我敞开了心扉。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

“他们每次看我写作业都会骂我,说难听的话。我太难受了,就会想到自杀,这样他们才能停下来。”他接着说,“我的成绩真的太差了,一辈子都没希望。”

安慰他一番后,我對他做了自杀风险、抑郁倾向等方面的评估。结果显示,尽管他存在自杀意念,但无自杀计划和行为,社会支持尚可。我意识到他的“自杀意念”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自救”,他渴望周围人特别是父母能关注和理解自己的痛苦,也渴望他们能帮助他走出困境。

经评估,我认为该生存在情绪困扰,但并未出现心境障碍的其他症状。在遵循保密与保密例外的原则下,我向其父母进行了情况说明以及监护告知,正式结束了与晓宇的第一次咨询,并约定了下次咨询时间。

2.认知行为干预

第二次咨询时,晓宇情绪较稳定,开始主动讲述自己的故事。他说到:“我学习一塌糊涂,在学校抬不起头,没人理解自己。我已经努力了,但是排名还是靠后。”

我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关注:“晓宇,你很棒,这么艰难也没有放弃努力。”

晓宇回应到:“那也没用呀。爸妈觉得我考不上高中。我也知道我很差,要是考不上高中一辈子也就完了。”

在此过程中,我觉察到晓宇的不合理信念对他造成了严重困扰,于是尝试对“不上高中就完了”等信念进行挑战。我轻声询问:“不上高中完了是指的什么呢?”

晓宇低下头,回答到:“没出息,人生没希望了。”

我问道:“在老师看来,上高中上大学确实是一条成才的道路,但老师也在思考这是不是绝对的?你有听过其他例子吗?”

他沉思了一会说:“我知道,也有人不读书,但成功了。”

我继续说到:“听起来,这跟你刚才的想法有矛盾,对吗?”

晓宇点点头:“老师,我知道,但是我爸妈一直这么说,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拍拍他:“你看,脑海里的这些想法让你很难受,但它可能经不起推敲。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不一定正确的想法所困扰……”

而后,我向晓宇解释了理性情绪疗法的内容,并引导晓宇在生活中觉察那些让他痛苦的想法,建议他尝试进行自我辩驳:“这是真的吗?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呢?”

晓宇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个方式:“过去所有人都告诉我,我的痛苦来源于不够努力,从来没有人告诉过我痛苦也可能来源于自己的错误想法。”

3.家庭治疗

通过前两次的咨询,我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索引病人”的出现提示我们要反观原生家庭之痛。因此,我单独邀请晓宇父母进行了一次家庭治疗,以寻求更多的突破口。

咨询时,父母选择的座位相隔较远,可以看出夫妻关系不佳。家庭生活中,晓宇实际上被动卷入了父母双方的冲突,成为父母情绪的宣泄口。父母相互指责,母亲认为孩子是受到了父亲的不良影响才导致学习差,父亲则抱怨孩子的坏脾气全是跟母亲学来的。但父母都坚信学习是人生唯一出路,却都认为孩子不争气,所以经常贬低和指责孩子,看不到孩子身上的任何优点。更糟糕的是,父母总是忽视孩子的表达,认为孩子口中常常念叨的“自杀”只是说说而已,甚至经常说出伤害性语言:“你……,死了我们也轻松了。”

了解到家长的不合理信念及错误教养方式后,我开始对父母进行干预。我向他们说明了孩子问题可能的成因,反馈咨询中夫妻双方暴露出的问题,同时向他们传递了正面管教的力量。这一过程松动了他们在孩子养育中存在的不合理观念,让夫妻双方认识到家庭内部存在的问题。这次咨询后,父母认识到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并承诺尝试调整教养方式、改善夫妻关系。让人欣慰的是,此次咨询后,父母反馈该生在家情绪状态有所好转。

4.优势特征干预

此后,我尝试帮助孩子建立更加积极的自我。这次来咨询时,孩子情绪状态有了很大改善。他摘掉了口罩,语气欢快不少。但他最大的困扰仍是成绩。尽管已经意识到读高中与成功没有必然关系,但想到上不了高中他还是非常焦虑。

我问道:“考不上高中最不能接受的一件事是什么?”

他说:“周围人的眼光,特别是父母、亲戚的评价。”

于是,我继续挑战孩子的不合理信念,让他认识到他人看法的局限性,也介绍了当下社会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现象。咨询过程给予孩子积极反馈,让他的效能感有明显提升。结束此次咨询前,我给孩子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写下生命中最重要的五件事。

一周后,他准时出现在咨询室,将作业郑重交给了我。上面写着up主、航模、3C数码、吉他、热兵器,排名有先后。他开始饶有兴致地讲述他的故事。原来,他是一个有着上万粉丝的up主,经常分享数码产品测评。他从小喜欢航模,能自己組装无人机。喜欢吉他和热兵器,自学了相关知识。我十分惊讶于他的爱好之广泛。

我问他:“为什么喜欢这些事情?”

他眼里闪过一丝亮光:“因为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有成就感,特别是在钻研或者分享的时候。”

我认识到激发孩子的优势特征将有利于他的自我整合,借此开始引导他对未来进行规划。他表示希望自己未来能继续发展这些爱好,能在喜欢的高科技行业就业。咨询最后,我向他介绍了理想汽车创始人、特斯拉创始人的故事,启发他学会坚持自己的热爱,发挥自己的能量。我也用正式的咨询设置结束了与他的咨询。

本次咨询过后,晓宇仍会不时到咨询室分享所见所感。根据老师和家长反馈,他的学业表现没有太大进步,但亲子关系、生活状态有明显改善。初三毕业后,晓宇主动联系了我。原来他已凭借摄影特长获得了一所私立校入学资格及奖学金,言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兴奋和自豪。最后他说:“老师,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没有你我可能活不到今天,更别说坚持这些东西。”我由衷地送上祝福:“坚持你热爱的东西,坚持活得这么有热情!”

一个孩子面对困境时,容易想到的是用呼喊寻得帮助。而当孩子面对无能为力的情境时,会用更极端的方式尝试呼救,比如产生和传达自杀意念。但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学生自杀意念存在过度轻视或过度反应的问题。事实上,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极高的相关性,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自杀行为远高于其他群体。“自杀意念”是不可忽视的求救信号。如果我们能看到孩子“自杀意念”背后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就能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收获成长。

作为老师,当我们面对有自杀意念的极端个例时,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实际上,他们强烈的表达背后,不仅仅是寻求关注,更可能有非常深层的痛苦。本案例中的晓宇即是如此。自杀意念背后是自我同一性的混乱,也是亲子关系的紧张。当我们透过“自杀意念”的呼喊,看到孩子深层次的需要,就能帮助其度过难关,收获成长。

案例启示我们,当面对有“自杀意念”的学生,我们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我们要准确评估学生“自杀风险”等级,看其是否存在自杀、自残行为,是否有自杀计划,是否有情绪障碍史,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等。在此过程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保密例外原则。其次,要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梳理孩子的现实困难,借助认知行为理论、系统式家庭治疗理论等心理咨询技术,推动孩子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整合。最后,从育人工作的发展性原则出发,进一步完善孩子的人格,激发个体成长动机。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记住,当孩子用“自杀”大声“呼救”的时候,正是他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促使孩子转变的时候。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区玉龙学校广东深圳 518131)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自杀咨询室不合理
神回复
差评不合理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自杀”的教授
心理咨询室配套产品一览表
阿根廷检察官“自杀”牵涉四国
一张图揭发公务员工资制度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学校心理咨询室切莫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