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研究和学习“西方经济学”
——主持“西方经济学”课程第5版教材修订的思考

2022-06-28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乘数西方经济学福利

刘 臣

(国家开放大学, 北京 100039)

在国家开放大学《西方经济学》教材第3版修订时,笔者曾草成一篇《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建构与探究》,谈了对七个问题的粗浅认识,以帮助各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1]这次主持该教材的第5版修订,作为责任教师,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深入学习,在前文的基础上,又选择了几个问题成本文,供各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参考。

本文包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指导思想、西方经济学福利经济理论、乘数理论以及新经济增长理论等。文中的观点是笔者个人的粗浅认识,不一定完全准确,只是和教师、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以不断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一、研究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从《西方经济学》出版之时起(2003年),编者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一直是非常明确的。当时提出学习目的有三条: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及实施经济政策的效果和问题;分析和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探讨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势和规律的认识;分析和考察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可借鉴之处(见该书第2版第8页“学习目的”)。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学习目的,5次修订一次比一次完善,一次比一次表达更准确。

从历史角度考察,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有自己的经济理论,经济学是舶来品。新中国成立前虽有马克思的《资本论》引入,但不占主导地位,西方经济理论主导着我国。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始传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苏式政治经济学在我国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也不可能形成中国的经济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和取得优异成绩,中国经济理论逐步形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后,许多学者坚定地坚持理论自信。如北京大学刘伟教授提出,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2]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西方经济学被认为是庸俗经济学,完全加以排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克服了对西方经济学盲目批判、一概排斥的态度,开始“采取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态度”;摒弃其庸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理论框架,吸取和借鉴其中某些合理成分。[3]使西方经济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005年,在教育部召开的一次当前理论经济学问题座谈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关系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该是指导、是主流,西方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该是参考、是借鉴。前者是指导,后者是参考;前者是主流,后者是借鉴。”刘国光教授还尖锐地指出了“当时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下降”的状况、原因及后果。[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形成,并指导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创造性巨大成果。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对如何学习经济学提出了全面的纲领性的要求。[5]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对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至少应该有四点认识: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并不排斥国外经济理论的合理成分。西方经济学关于金融、价格、货币、市场、竞争、贸易、汇率、产业、企业、增长、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一面,要注意借鉴。”第二,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资本主义制度属性、价值观念、具有西方意识形态色彩的内容,不能照搬照抄”。第三,“对西方经济学,我们要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经济学虽然是研究经济问题,但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纯而又纯。第四,“在我国的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不能食洋不化,还是要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大讲特讲,不能被边缘化”。

二、福利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1.内涵

一般认为,福利经济学是从福利角度对经济体系运行进行评价的经济学。这里的福利角度是指一种价值判断的标准,即增进福利就是“好”,减少福利就是“坏”;“对经济体系运行进行评价”是指能够增进福利的经济体系运行是“好”,导致福利减少的经济体系运行是“坏”。所以,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许多极为复杂的问题。学术界极为重视,早在1960年,巫宝山、罗志如等著名经济学家曾立项研究并完成初稿,但因“文化大革命”而未能出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厉以宁、吴易风和李懿等完成此任,《西方福利经济学述评》正式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全面评述福利经济学的专著。对福利经济学,国家开放大学教材在“第3版”前,曾作一章论述,第3版修订时,考虑到内容偏深等因素而删除,但笔者在总结教改经验时曾写过一文供学生学习参考。[6]这次第5版修订又涉及福利经济学问题,最后决定不进正文,再选几个问题与各位教师和学生讨论。

2.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改进的通俗表述

帕累托最优状态亦称帕累托最优标准,是指在资源配置中的这样一种状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不使任何人的福利状况变坏的情况下,对资源配置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福利状况变好。比如,某物资部门有100万吨煤炭,分给八个部门,形成分配方案。假定此方案不论怎么改变,如果不使一方煤炭减少,谁都不能增加煤炭,此乃最佳方案,即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标准。

帕累托改进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改变资源配置状况,就能增进社会福利,既能增加一部分人的福利,同时不使另外一部分人福利减少。如上例中100万吨煤炭分给八个部门方案中有这样一种假设:在调整时,如果不使一部门煤炭减少,还能使另外部门煤炭增加,即总福利增加,该方案就不是最好方案。这种改进称为帕累托改进。引入此范畴后,帕累托最优标准可以表述为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帕累托最优标准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即采用价值判断来分析资源配置的一种方法,尽管有人用集合论加以科学推导,但也没法具体表达资源配置状况,并且其假设条件也不一定能成立,其可操作性受到极大限制,所以帕累托最优很难用于分析实际问题。

3.一般均衡与非均衡理论

一般均衡亦称瓦尔拉斯均衡,是指在承认商品供求与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存在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条件下的,所有市场上各种商品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均衡状态,这种研究属于规范分析,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问题。随着数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对一般均衡分析用集合论等数学方法进行更加严密的论证,特别是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的应用,使一般均衡分析取得许多新进展。

但是现实经济中存在大量非均衡,并且非均衡理论认为瓦尔拉斯均衡的基本假设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经济运行中的供求力量不能自动使市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状态,这就是非均衡。非均衡是指在一定失业率或一定的通货膨胀率条件下的均衡,是相对于零失业率和零通货膨胀率条件下的均衡而言的。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认为,经常失业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经济始终存在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所以凯恩斯经济理论实际上是最早的非均衡理论。后来,贝纳西对非均衡理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从宏观经济政策角度分析,非均衡理论的重大意义可概括为四点:第一,非均衡理论把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作用相结合,丰富了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有重要借鉴之处;第二,非均衡理论的政策研究以经济人的经济行为为出发点,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微观经济基础,对我国制定经济政策有参考价值;第三,非均衡理论研究重视对经济预期的分析,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第四,非均衡理论在开放经济政策分析中,把失业、通胀与国际收支一并考虑,有利于得出全面的结论。

4.效率与公平分析

在西方经济学中,通俗的理解“效率”为资源更加优化的配置,“公平”为收入更加平等的分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时是相互促进的,如加强对低劳动收入者的教育与培训,既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也可以改善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但多数情况下两者的目标是矛盾的:一方面为了提高效率,有时必须忍受更大程度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为了增进公平,有时又必须牺牲更多的效率。为此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必须杜绝缺乏公平的效率提高,因为效率提高并不能自然而然地改善收入分配;二是必须克服缺乏效率的公平。各国政府多把税收和转移支付作为政府改善收入分配最重要的手段。

三、乘数理论及调控效应

乘数理论是研究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最初注入量之间数量关系的经济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定义公式和种类

乘数亦称倍数,表明经济运行中经济数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其一般定义公式为:

式中ΔY为国民收入变动量,ΔX为引起国民收入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变动量,K为乘数。如果最初注入量为投资ΔI,则引起国民收入变动量为ΔY,则投资乘数KI可用下式表示:

同理可表达政府购买支出乘数KG,转移支付乘数KTR及货币乘数KT等。

2.对乘数理论研究的历史考察

改革开放以前,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和全封闭的经济政策指导下,学术界对待乘数理论和所有西方经济理论一样,采取完全否定和彻底批判的态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思想理论战线上的拨乱反正,对许多理论问题的研究产生了新的飞跃,对乘数的研究也是在这种大环境下重新开始的。较为全面对乘数进行研究和论述的是中国科学院张守一教授,他指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一直对乘数原理持批判态度,认为它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一部分,毫无参考价值,这是‘左’倾错误思想的产物。乘数本身说明投资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凡是存在投资的地方就有这种影响,它是经济变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与社会制度无关,因此,乘数原理作为分析工具,对社会主义经济是适用的。”[7]这种认识上的飞跃,为研究乘数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乘数理论的客观必要性

乘数的作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凡存在着社会化大生产,必然存在乘数作用,它和社会制度无关。但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扩大,社会再生产联系的加强,乘数作用的强度会更大。现用图1说明如下:

图1 投资乘数的形成过程

投资增加为什么能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而不是等比增加,现予以说明:

4.宏观调控的乘数效应

可根据公式(2a)分析宏观调控乘数效应。公式(1)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式中ΔYI就是乘数效应,系数KI实为调控力度常数,实为乘数值。第一,从公式(3)中可以看出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最初注入量ΔI的数值,ΔI数值大,则经济政策调控力度大,反之,则调控力度小;二是乘数值KI,或称调控力度系数,KI值大,则经济调控力度大,反之,则调控力度小。第二,准确地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经济状况,估算KI值是最为重要的。改变最初注入量,就是改变需求总量,包括政府投资、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总量、货币供给及进出口总额等的变动。第三,在需求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需求结构变动也会引起调控目标值的变动,因为,不同需求乘数效应不同,要注意不同乘数作用力度不同,特别是有的作用相反。第四,注意乘数作用条件的变化,如全社会需求不足,乘数作用必然减弱,如果资源短缺,乘数也很难发挥作用。第五,投资用于不同项目,投资乘数效用差别很大。如投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用于生产经营项目投资、用于经济发达地区投资等,乘数作用强度大;反之,投资用于存货投资、用于非生产性投资、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用于边远地区投资等,乘数作用强度小。

四、经济古典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

1.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哈罗德—多马模型G=s/j所得结论和各国实际情况相悖,并且缺乏微观基础,于是索洛、托宾运用边际生产力、生产函数的科学范畴提出了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中有三个假设:生产中只使用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其投入比例可变;生产技术水平和资本产出比率可变;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经济运行中存在一个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

经过科学运算,并求微分得[8]:

式中k为人均资本量的变化量(dk/dt),s为储蓄率(S/Y),k为人均资本拥有量(K/L),n为人口增长率。

这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明白(5)式和(6)式的经济含义。

(5)式的经济含义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变化量k,取决于人均储蓄量[sf(k)]和按既定的资本劳动比配备的每一新增人口所需资本量(nk)之间的差额。

上式可调整为下式:

(6)式的经济含义是:一个社会中的人均储蓄量[sf(k)]有两种用途:一是用于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增加k,即为每个人配备更多的资本装备,可称为资本的深化;二是用于为每一新增人口提供平均资本装备(nk),可称为资本的广化。

2.经济增长因素理论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正确的认识和估算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是很重要的问题。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和库兹涅茨对此作出很大贡献。

丹尼森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前者指劳动资本和土地的投入;后者指产量与投入量之比,即单位投入量的产量。丹尼森提出,要素生产率主要取决于资源配置状况、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

库兹涅茨也对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科学分析,他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国经济增长进行比较探索,提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三: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他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人类的知识存量(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都会增加,构成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源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客观规律,应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结构变化是指农业活动转向非农业活动以及工业活动转向服务性行业等,对经济增长有很大影响。

库兹涅茨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一个著名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的倒U形原理,即随着初期经济发展,收入分配不平等加剧,在经济充分发展后,收入分配会趋于平等,人们把倒U形曲线称为库兹涅茨曲线。

3.新经济增长理论

在新古典增长理论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定是不符合实际的。因此产生了新经济增长理论,或简称新增长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罗默提出新增长理论,亦称内生增长理论,主要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的增长理论。罗默在其增长模型中,提出经济增长有四个要素: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资本是指原有技术水平的设备和原材料等投资;劳动是指非熟练劳动;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对人力投资形成的熟练劳动;技术水平是指采用新设备、新原料和实行新设计、新工艺所带来的新成果。罗默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值得赞赏,他主张知识具有足够强的溢出效应,即知识溢出足于抵消固定生产要素不用(或封存)引起的知识资本边际产品递减趋势,从而使知识投资的社会收益率保持不变或递增趋势。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诺斯和托马斯等强调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认为经济运行的制度环境是激励或减缓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们选择美国115个市场经济体,对1960年至1980年共20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制度变迁的三大因素对经济影响较大:一是与政府相关的财政政策,如税收、投资和消费等方面的政策规定;二是影响厂商与居民个体决策的环境制度和政策;三是政府自身的寻租行为。

不同的经济学派,对经济增长提出以其经济增长理论为根据的相应对策。但很多学者和厂商根据简单的只考虑三因素的宏观生产函数公式Y=A(LK),提出三条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一是加速技术进步(A),如对采用新技术和新产品试制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免税赋,保护新技术、新产品的知识产权和专利,以及采取重大措施发展教育事业等。二是增加资本存量(K),鼓励投资,包括引进外资、增加政府投资及扩大厂商和民间投资,这里的关键是提高储蓄力和投资率。提高资本存量的利用效率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三是增加劳动供给(L),包括降低所得税率,提高就业的积极性,通过教育和培训增加人力资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猜你喜欢

乘数西方经济学福利
如何获得乘数型能力:中国乡村建设行动中的治理研究
“旅友视界”征稿啦!福利多多
一组等式,两个规律
试论讲好导论这一课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寻找突破角巧解算式谜
秦朝已有九九乘数表
Take Away Pizz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