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供给研究
2022-11-21张文秀
张文秀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山西 阳泉 045000)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乡村治理是基础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我国需要积极发挥出国家审计的价值。高质量的国家审计,可以有效监督、评价乡村治理效果,预防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但要想借助国家审计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就需要保障各项制度的完整性。目前,我国乡村治理工作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乡村治理相关制度体系不够完善,国家审计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可见,乡村治理任重道远。基于国家审计视角探索“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的制度供给”相关问题,是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
一、国家审计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供给现状
建立有效的乡村治理机制,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增强乡村治理效果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质量,我国就需要基于审计视角,不断完善乡村治理制度,保障农村地区的稳定、和谐发展。在完善乡村治理制度过程中,需要明确乡村治理思路、完善乡村治理结构,重视治理监督的作用。[1]从目前状况来看,在国家大力倡导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各地区纷纷针对乡村治理问题,制定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制度,并且将乡村治理工作效果纳入国家审计范畴,根据乡村治理工作成效,评价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状况,了解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不足,明确后续的工作方向。完善乡村治理制度,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基本保障,也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各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初见成效,乡村治理水平也显著提升,但从细节处来看,部分乡村地区仍然存在治理机制不完善、治理效果难以提升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各地区就需要基于国家审计视角,积极探索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不足,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推动乡村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二、国家审计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供给可行性分析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持续推进,我国各地区都将乡村治理成效纳入审计范畴,旨在借助有效的审计,检验乡村振兴效果,了解各项乡村治理制度的实施情况,监督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效率等等。在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的完善方面,国家审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1.国家审计能够促进乡村治理方案的落实
为了促进乡村的高质量治理,各地区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审计可以为各地区制定乡村振兴和治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在制定乡村治理方案的过程中,各地区可以结合国家审计机关公布的最新数据信息和往年的数据信息,了解本地区发展的优势和薄弱点,对本地区的发展前景进行初步预测,锁定战略目标,完善发展战略内容,完善乡村治理方案,一方面,借助地域资源,彰显地域优势,实现局部先发展;另一方面,明确薄弱点,重点扶持落后地区,实现均衡、全面发展。
2.国家审计能够促进乡村治理制度的完善
健全的乡村治理制度,是促进乡村治理工作有序展开的基本保障。国家审计机关每年会针对乡村振兴状况,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并且会特别关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制度建设情况,评估各地区乡村治理工作成效。各地区、各单位结合国家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可以明确目前乡村治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结合当地战略发展目标和国家出台的乡村治理战略规划,制定乡村治理制度完善计划,对外公布整改项目和整改结果。借助一系列可靠的措施,强化建设乡村治理制度,使得乡村治理工作有制度可依。
3.国家审计能够促进乡村治理效果的提升
完善制度是提升乡村治理效果的前提,国家审计机关根据各地区乡村治理工作状况,评估实际的治理效果,并且评估各项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情况。结合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结果,各地区可以了解战略的实际可行性和科学程度,了解乡村治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同时把握乡村治理制度中的不完善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各地区可以进一步建设制度、完善战略方案,提升项目效益,从而实现乡村治理效果的不断提升。
三、国家审计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供给有待改进之处
国家审计对于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了诸多助力,但从最终的成效来看,由于国家审计理念和方式与乡村高质量治理思路存在一些不符之处,导致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供给方面,还存在较多有待改进的地方。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
1.国家审计需要持续关注制度供给稳定性
制度供给稳定性指的是,乡村治理工作是否持续受到制度的支持。目前,国家审计将重点致力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效益层面,强调各项战略实施成效和乡村治理经费使用情况,了解各地区、各单位对政策的执行力度,但对于制度供给的稳定性关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为:在某项乡村振兴和治理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国家治理只关注最终的结果,忽视了战略实施过程的制度建设情况,导致部分工作可能缺乏制度的引导,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工作效果,这对于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很不利。为了突破这种状况,国家审计就需要重点、持续关注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供给状况,确保制度的持续更新与稳定供给,让各项工作计划都能够在健全制度的指引下顺利落实,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
2.国家审计需要持续监督乡村治理实效性
国家审计大多时候倾向于事后监督,即通过对各个项目效益的审计,了解各项工作情况和各项经费使用效率。在这种监督审计模式下,乡村治理工作中倘若存在绩效水平偏低、经费大量被浪费的问题,则只能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且给后续方案的挑战提供依据,但无法挽救已经造成的损失。当前,国家审计对于乡村治理工作成效和制度可行性的监督,在时效性和实效性两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了进一步发挥国家审计的职能,推动乡村治理制度的持续、稳定、高质量供给,就需要突破以往“事后监督”为主的模式,转而引入集事前防控、事中监管、事后追踪为一体的模式,让乡村治理工作处于全面监督范畴,如此可以对各单位、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进而达到规范乡村治理行为,提升乡村治理的效果。
3.国家审计需要持续关注制度供给过渡性
乡村治理工作的中心在于落实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帮助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提升农村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基于国家审计完善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过程,需要重点关注脱贫攻坚工作的过渡性需求。在目前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工作中,脱贫攻坚工作是重点,也是关键节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持续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是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关键。对此,国家审计还需要结合乡村高质量治理工作需求,持续关注制度供给的过渡性,让乡村治理工作重心能够逐步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发家致富层面,让高质量的乡村治理为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助力,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助力。
4.国家审计需要持续关注制度供给针对性
制度供给的针对性,会直接影响到乡村治理工作的最终效果。[2]各地区在基于国家审计视角,强化建设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自身的发展需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改进方案。首先,乡村治理制度的完善需要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为根本出发点;其次,乡村治理制度的完善需要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根本目标。结合乡村治理工作要求,国家审计需要进一步调整工作目标和方向,并且持续更新审计内容。以往的乡村治理工作对于制度有着较强的依赖性,而各项制度更新的速度相对缓慢,针对性不强,因而在日后,需要基于国家审计视角,重点关注制度供给的针对性,保障制度的新颖性和可行性。
四、国家审计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供给对策
国家审计在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制度完善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各地区需要结合当地治理工作状况,总结工作经验,并且根据国家审计机关出具的审计报告,对各项制度加以完善,为乡村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发挥国家审计职能,保障制度的持续完善
在乡村高质量治理工作体系中,必然包含了诸多的建设项目,而项目资金是否能得到优化配置,直接关系到最终的项目效益。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落实以及战略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依靠各项制度的支持,其中,项目资金分配制度尤其关键。为了保障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项目的整体效益,各地区需要积极分析以往资金分配制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基于国家审计视角,对资金分配制度加以完善。首先,借助国家审计合理划分资金用途。乡村治理工作中,应该利用项目资金重点扶持地域特色产业,持续关注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了解脱贫攻坚项目进展和实际效益;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资金分配情况,根据预期资金分配计划,推出相应的整治措施。其次,借助国家审计规范资金分配流程。脱贫攻坚项目资金是否满足专款专用原则,还需要依靠国家审计结果得知。为了保障资金得到高效使用,国家审计需要将资金分配流程作为监督重点,一方面,优化资金分配流程,使得各项资金得到优化配置,提升资金利用率;另一方面,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资金使用行为,减少资金的浪费,降低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概率,防止专项资金被随意挪作他用。再次,借助国家审计明确资金分配依据。在不同的阶段,乡村治理工作重点不同,因而国家审计应该根据乡村治理工作特征,明确各个阶段的资金分配标准。例如,在脱贫攻坚阶段,需要将大部分资金用于扶持本地贫困户,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阶段,需要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此外,各地区还可以借助国家审计合理分配乡村治理权限,防止权力被滥用,同时也让乡村治理工作者可以更好地为当地农民服务。
2.发挥国家审计职能,促进政策的有效构建
国家审计应该重点关注乡村治理工作中,是否存在贪污腐败、已脱贫农户返贫等问题,如此可以及时了解到乡村治理政策的合理性,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实施效果。[3]具体而言,借助国家审计推动乡村治理政策有效构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以审计保障乡村治理政策的稳定性。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将各项乡村治理政策的执行情况纳入审计范畴,通过“政策执行前风险的预测、政策执行中效果的关注以及政策执行后影响力的分析”,掌握政策实施的具体情况,关注各项政策的稳定性,例如,国家审计可以针对地区教育扶贫政策的执行全过程展开监督,关注教育扶贫政策的稳定性,评估教育扶贫政策在当地社会发展中实际发挥的作用。二是以国家审计提升乡村治理政策的执行力度。国家审计需要围绕政府专项补助、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等政策展开,以此及时发现政策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地方,了解政策的实际可行性,消除政策监管漏洞。针对多部门交叉管理问题,制定更加权责分明的制度,同时引导各部门展开密切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政策目标的一致性,维护政府政策的权威地位。三是以国家审计保障乡村治理政策的时效性。国家审计机关可以结合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特征,审查各项政策制度是否符合当下的最新要求,以此保障政策的时效性,为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效益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
3.发挥国家审计职能,推动路径的顺利建成
乡村治理工作中涉及的制度多种多样,为了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不断地完善乡村治理工作制度,不断建设乡村治理新路径。借助国家审计完善乡村治理制度过程,需要明确几个思路:一是以国家审计推动乡村治理模式的更新与建立。不同的工作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工作模式,因此国家审计机关可以根据各地区以往乡村治理工作效果,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指导各地区明确后续的乡村治理工作思路,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职责,借助健全的制度,指导各岗位人员认真落实政策要求,认真指导各项工作。二是以国家审计提升乡村治理决策机制的科学性。为了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工作,各地区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现实需求,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决策。国家审计机关需要根据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评估乡村治理工作效果,评判各项治理决策的科学、合理程度,并且在综合考虑了各项因素之后,给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向主管部门及时反馈相关信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以国家审计开辟乡村治理新路径。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是一场持久战,乡村治理工作者应该根据国家审计机关反馈的各项数据信息,挖掘优势资源,彰显地域特色,开发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在实际工作中,乡村治理工作者需要持续搜集和分析信息,从中寻找对乡村发展有利的信息,基于此,制定科学的战略决策,带领广大农民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4.发挥国家审计职能,实现机制的不断强化
在国家审计的职能体系中,监督职能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国家审计实现乡村治理监督机制的持续强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充分彰显审计机关监督职能的具体表现。首先,有效的国家审计可以及时揭露乡村治理工作中不合理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滥用职权等问题,使得乡村治理各项工作处于全面监管范围,如此可以了解各单位、各岗位人员对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把握乡村治理工作的整体绩效水平,判断工作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其次,有效的国家审计,也是落实全过程监督机制的关键。在以往的审计模式下,国家审计侧重于对结果的分析,为了提升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审计部门可以实施全过程监督原则,将乡村治理工作过程和结果都纳入审计范畴,即在结果监督的基础上,增加过程监督相关内容,让乡村治理监督机制得到强化,使乡村治理工作处于全面监管范围,如此可以对乡村治理工作产生一定的行为约束力,使得乡村治理工作效率得以提升。同时,全面监督机制的顺利落实,还可以为乡村治理工作提供制度、方案完善依据,使得各项工作的目标更加清晰、资金使用情况更加明确、单位绩效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五、结语
国家审计在促进乡村高质量治理的制度供给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应该积极更新审计工作理念,创新审计工作模式,丰富审计工作内容,结合乡村高质量治理工作需求,指导持续完善各项制度。国家审计需要持续关注制度供给稳定性、过渡性、针对性,与此同时,持续监督乡村治理实效性,借助各项措施,充分发挥出国家审计的基本职能,保障乡村治理制度的持续完善,促进乡村治理政策的有效构建,推动乡村治理路径的顺利建成,实现乡村治理监督机制的不断强化,高效利用审计结果,提升乡村治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