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差的原因与对策

2022-06-28龙新万

快乐学习报·教育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兴趣习惯

龙新万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并逐步向农村教育推进,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师,我们对此现状也有很深的感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对比,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小学生;兴趣;习惯;

现在农村孩子的数学学习水平一届不如一届了,要想提高农村孩子的数学学习水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发了自己的观点,从而对农村小学生学习差的原因进行思考。

一、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欠合理

近些年来,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逐年在增加,特别是在优化教师队伍上的投入,近几年通过多项政策引进了一大批优秀大学生到基层任教,给农村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什么农村小学生的数学水平还是没有显著提高呢?我认为教师结构也有一定影响。一是教师分工不合理,没有突出教师的专业优势,而使许多新教师并没有从事对口科目的教学。二是学生起步受影响。农村学校教学点分散到村镇各地,低年级学生一般在村小就读,而村小任教的基本是一些年近退休或代课的教师,学校教师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新的形势,又没有竞争意识和继续学习的思想,使得大部分农村学生低年级受不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使这些学生“先天”不足,今后的数学学习受到影响。三是教学方法传统。年纪偏大的教师不管是精力上还是能力上都没有教育创新意识,大多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很机械,这不但不能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甚至对农村数学教学课程改革的推进都具有冲击作用。

二、农村学校教学资源落后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可操作性强,甚至有必要时还可能需要用到现代教学媒体突出数学知识的形象性与直观性。然而,当前农村学校在教学媒体的配置方面还做得不够,哪怕是能提供的可操作性的教具也是少之又少,有些数学教师懒于动手制作教具,只通过口头讲解或简单演示授课,使得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犹如念经课,变得枯燥无味,学习越来越没有兴趣,数学学习水平自然得不到提高。有的农村学校还没有普及“班班通”设备,或有了“班班通”设备,但上课的老师不会用。

三、农村家庭对教育不重视

许多农村孩子的学习得不到重视。首先,是由于许多家长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一些社会舆论的蛊惑,产生教育无用论的思想。碰见孩子成绩下降等情况,通常顺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不行就别念了”。这严重打击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自信。其次,学生在家很少有家长过问学习,在家做功课也没有家长的陪读,更不用说期望家长辅导了,甚至连起码的监督孩子完成当天功课的时间都没有。数学的学习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得不到巩固,疑惑的知识没有家长的帮助,日复一日孩子数学学习的困惑更多,学习也就变得越来越吃力了。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将数学故事穿插到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在听觉上和思维上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因此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好奇心,故事就是很好的兴趣载体。

1.课前运用,引人入胜

故事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而且还能起到增强注意力、丰富想象力,从而激发好奇心的作用。我有一节数学课是排在体育课后面的,经常到了上课时间,学生还是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后来,我每到这节课,就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小故事。结果,学生不但没有因为体育训练而影响学习,反而体育课一结束就回教室安静地等着我来讲故事。

2.课中运用,排忧解难

引入故事进行数学教学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都需要,也不意味着每一节数学课都要运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具体情况等巧妙安排,以确保是否需要,明确该放在一节课的哪个环节效果才是最优的。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故事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把故事穿插于数学教学中,这有利于解除学生对数字的枯燥感和解题的烦躁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化解难点,突出重点,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3.课外运用,回味无穷

数学故事更多的时候是在课外运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时,往往布置大量的习题训练,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反感,试想把枯燥无味的作业改用看故事的形式来完成,学生肯定不再把作业看成是负担,而是一种兴趣,一种快乐。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学得轻松、愉快。运用的方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找数学故事,编数学故事,把数学故事写进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

(二)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或想象即能提起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并在获取数学问题解决方法上获得自我效能感,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根据教科书中情景的意义选择一个农村孩子熟悉的替代情景来进行教學。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远比教师将情景图改变成应用题,更能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三)推行小组合作,尽可能地让小组同学互帮互助,避免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习上孤军奋战,促进潜能生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一般4到6人一组,合作探讨学习数学。

五、加强学生养成教育

(一)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我在预习上常常要求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去预习,即“这一节要学习什么?”“通过预习了解了什么?”“预习过程碰到了什么疑问?”。这样要求学生带着已拥有的知识和疑问进入课堂。

(二)引导学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俗话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数学作为一门方法性较强的学科同样需要做笔记。学生可以记下疑问的地方,记方法步骤,记解题思路,记容易出错的地方等。

(三)引导学生养成专心的好习惯,注意力分散可谓小学生典型的特征。要使小学生专心听讲,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多样化,并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学习上来。

当然,要想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水平以上的一些策略还不够,更多的是需要农村基层的教师通过教学探索尝试找到更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韩春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周刊,2011年18期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兴趣习惯
上课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