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问”意识助力高中语文作文

2022-06-28朱有志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73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意识

朱有志

【摘要】“新课标”“新高考”落地以来,高考对情境的要求极高,几乎达到无情境不命题的程度。在作文方面的要求尤其如此:2021年全国命题的四套语文卷作文为“体育之强弱转变”“写人与做人”“可为与有为”“修身立义与追求理想”,这些作文无不贴合时代大情境和考生个体成长情境。高考是为国选才的极重要途径,国家需要综合性、创新性人才,因此在试题的设置中注重考查考生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能力,故而高考60分的作文成为这种能力考查的重要阵地。反观近三年来的高考作文,笔者发现,写作前“五问”意识能助力考生完美完成写作任务,展现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考作文;“五问”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五问”概述

“五问”即“谁人写”“谁人读”“写什么”“为何写”“如何写”这五个问题。考生在写作前应向自己询问这五个问题并在心中有鲜明答案后才下笔行文,唯有如此,方能完美地完成写作任务。这“五问”中,“谁人写”确定具体创作情境下的作者身份,写作过程中考生要注意,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应说什么样的话,文章内容要与作者身份和具体情境相匹配;“谁人读”确定读者身份和所处的境况,不同身份的读者、不同境况下的读者对所阅读内容的要求期待侧重不同;“写什么”确定解决的具体问题,是写作的核心内容;“为何写”是写作的目的,“文章合为时而著”,“为何写”指一篇文章写出之后能达到何种效果;“如何写”则是综合考量前面四个问题后,考生选用恰当的身份视角,针对具体的读者群体,为实现写作目的,结合自己的实际表达能力,综合调用多种写作方法完美完成作文的过程。

二、以“基础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之辩”为例阐释具体的思考流程

“基础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之辩”的作文材料主要叙述“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基础职业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蔡元培认为精英教育才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两者在教育理念上有分歧,他们皆按照自己的理念大力兴办教育,也都取得卓越成效。

写作任务为“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①以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给蔡元培写一封信。②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份,给张謇写一封信。③以当时一名青年学生的身份,给张謇、蔡元培写一封公开信。”

依照“五问”意识,考生在解读材料之后不妨问问自己这五个问题:

针对任务一“以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的身份,给蔡元培写一封信”思考五个问题。

谁人写:“张謇所办学校一名学生”可以是张謇同时代,也可以是现在,如果是同时代应重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民国时期,如果是现在应以过往观照现在。谁人读:“蔡元培”,与张謇在教育理念及提升国民素质途径上有不同意见的教育家。写什么:结合张謇的教育理念和提升国民素质途径谈对“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及途径的看法,可赞成张謇理念及途径,思考蔡公做法的现实局限;可主张蔡、张殊途同归,携手并进。为何写:共商一条合理的国民素质提升的途径,共同探讨科学的教育理念。如何写:给北大校长蔡元培的书信,用语礼貌谦逊,议论逻辑严密,注意不能写成驳论文,纯反驳蔡公的漏洞。

针对任务二“以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的身份,给张謇写一封信”思考五个问题。

谁人写:“蔡元培等所办大学一名学生”可以是蔡元培同时代,也可以是现在。如果是同时代应重点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民国时期,如果是现在应以过往观照现在。谁人读:“张謇”,与蔡元培为好友,但在教育理念和提升国民素质途径上有不同意见的教育家、实业家。写什么:结合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和提升国民素质途径谈对“张謇”的教育理念及途径的看法,可赞成蔡公理念及途径,思考张謇做法的现实局限;可主张蔡、张殊途同归,可携手并进。为何写:共商一条合理素质提升的途径,共同探讨科学的教育理念。如何写:给“状元实业家”张謇的书信,用语礼貌谦逊,议论逻辑严密,注意不能写成驳论文,纯反驳张謇的漏洞。

针对任务三“以当时一名青年学生的身份,给张謇、蔡元培写一封公开信” 思考五个问題。

谁人写:必须是与张謇、蔡元培同时代的青年学生,可以是蔡张的学校学生,也可以不是蔡张的学校的学生,不可以是当下新时代青年,而且,这青年学生必然是认真观察、感受和思考过蔡、张二人的经历、理念和实践之人。谁人读:包括蔡、张在内的关注教育的人士及社会时代关注者。写什么:探讨适合当时的合理科学的教育理念及途径,既可以可赞成蔡公理念及途径,思考张謇做法的现实局限,也可以赞成张謇理念及途径,思考蔡公做法的现实局限;还可以主张蔡、张殊途同归,可携手并进。为何写:于两种不同教育理念及素质提升途径的争鸣中引发更深层次的考量,教育要贴合时代,教育要关注未来,教育要为国家民族服务等。如何写:公开信,用语文雅,体现担当,既谦逊有礼又不卑不亢,议论要有时代眼光,又要有未来眼光。

三、结语

在行文前,考生需认真审视材料,细致询问上述五个问题,在胸有成竹之后行文,那么,其文章必然能贴合作者身份、针对具体读者,得体地表达对有争议的问题的见解,必然是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从而也能展现自己应对复杂情境,解决非规则、不确定性真实问题的能力。

“五问”意识,既可以应对考场作文,也可以解决日常问题、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培养“五问”意识,能助力考生完美完成写作任务,用好“五问”,能助力我们解决复杂问题,何乐而不为?

责任编辑  钟春雪DB510CF1-B0EB-4678-A84A-4DDC95E6F579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5年高考作文趋势分析和备考建议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渗透模型思想强化化归意识
科比:写给17岁的自己
分层引导 关联照应 开放选择——近三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写作提示”分析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