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照顾者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2022-06-27曾庆威王菲菲罗梦娜唐丽李泽楷

军事护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幸存者生活质量

曾庆威,王菲菲,罗梦娜,唐丽,李泽楷

(1.暨南大学 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2.赣南医学院 护理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3.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鼻咽科,广东 广州 510060)

我国每年新发约250万例,死亡190万例脑卒中患者[1]。脑卒中可能造成肢体活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自理能力下降。因此,幸存者对照顾者依赖较多,而长时间的照顾负担会对照顾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出现焦虑、抑郁等,降低生活质量[2]。照顾者的身心状况和照护能力对患者的治疗与康复中有重要作用[2]。因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对脑卒中照顾者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旨在揭示研究现况及热点,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TS=(Apoplex* OR Stroke* OR Brain Vascular Accident OR Cerebral Hemorrhage OR CerebralInfarction O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OR Post-Stroke*) AND (caregiver OR caregiver OR spouse caregiver)”为检索式,在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开展检索,搜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5月1日。

1.2 资料分析方法 借助WOS数据库提供的文献分析功能,对文献发表年份、国家、机构、作者、文献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将文献记录以“txt”格式导入VOSviewer 1.6.15软件中,对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整理分析,生成共现图谱,利用Citespace 5.7R1软件制作关键词突变词图谱。

2 结果

2.1 检索结果 检索获文献822篇,排除重复、会议摘要等296篇后,纳入526篇。其中,论著(490篇,93.16%)、综述类(36篇,6.84%)。

2.2 发表年份 相关文献发表始于2000年。2000年至2021年5月发文量总量呈上升趋势,见图1。

图1 脑卒中照顾者相关文献发表年度分布图

2.3 国家(地区)分布 526篇文献由62个国家(地区)的研究者撰写完成。发文量位居前10的国家分别是美国、中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巴西、韩国、土耳其、瑞典、德国、伊朗等,其发文量(篇)及发文百分比分别是188(37.74%)、65(12.36%)、44(8.36%)、38(7.22%)、36(6.84%)、30(5.70%)、23(4.37%)、16(3.04%)、16(3.04%)、15(2.85%)、14(2.66%)、14(2.66%);其总被引频次分别为3859、894、1243、1489、1137、532、179、256、65、463、100、51次。62个发文国家当中,有46个国家进入了合作网络图,以美国、中国、英国等与其他国家间的合作较多。

2.4 发文机构分布 共有1030个机构参与了文献发表。发文数量位居前8的机构分别是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美国的佛罗里达大学、印第安纳州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西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其发文量(篇)和发文百分比分别为33(6.27%)、27(5.13%)、22(4.18%)、19(3.61%)、18(3.42%)、16(3.04%)、15(2.85%)、14(2.66%)篇。对发文量≥4篇的发文机构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美国西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较多。

2.5 发文作者分布 526篇论文由2904位作者参与发表的。其中,发文量位居前5的作者是Bakas T、Grant J S、Cameron J I、Elliott T R、Haley W E、Lutz B J、Roth D L、Alvaro R、Forster A、Simene S、Vellone E;其发文量(篇)及百分比分别为17(3.23%)、14(2.66%)、13(2.47%)、11(2.09%)、11(2.09%)、11(2.09)、11(2.09%)、10(1.90%)、10(1.90%)、10(1.90%)、10(1.90%)篇。对发文量≥5篇的作者进行聚类分析,主要发文作者共形成了3个合作团体,各团体内部的合作较为密切,团体间的合作较少。

2.6 关键词

2.6.1 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对文献核心内容的浓缩和提炼,高频关键词所表达的研究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3]。526篇论文共有1530个关键词,频次位居前20的关键词见表1,其中中风、照护、居家照护等最高。对频次≥20次的42个关键词构建网络共现图谱,见图2。照护负担、情绪、需求等反映了主要研究内容,干预性、质性研究、随机对照等反映了主要研究方法,配偶、家庭照护者表明其重点关注的对象。共现网络图显示“中风”“照护”节点最大,中心性最高,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与表1高频关键词排序一致,与其联系密切的有负担、生活质量、幸存者、配偶等。

表1 脑卒中照顾者相关文献高频关键词分布情况

图2 脑卒中照顾者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图

2.6.2 突现关键词 突现关键词指较短时间内使用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可预测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沿[3],突显强度位居前十的关键词分别是影响(impact)、配偶(spouse)、居家照护(home care)、患者(patient)、死亡率(mortality)、身体健康(physical health)、预测(predictor)、参与(participation)、效度(validity)、风险(risk),反映了2000年至2021年5月间脑卒中照护者领域关键词的变化情况,见图3。

图3 脑卒中照顾者相关文献突现关键词图谱

3 讨论

3.1 研究热度呈总体上升趋势 学科研究论文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某个研究领域的发展现况及其趋势。从年发文数量来看,脑卒中照顾者相关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脑卒中照顾者研究领域正在不断地发展。我国脑卒中照顾者相关论文始于2004年,2004-2016年年均发文量少于2篇,而2017-2021年发文量明显上升,年均发文量为5篇。这种变化趋势可能与我国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上升,政府和研究者逐步对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重视、资金投入增多等因素有关。

3.2 欧美国家在脑卒中照顾者研究领域中最具影响力 从国家分布来看,排名前10位的国家共发表文献499篇,占94.86%,说明脑卒中照顾者相关研究分布呈不均衡状态,欧美等发达国家处于前列。美国发文量、高产作者数、文献总被引用频次都有绝对优势位居全球第一。这可能与其研究起步早、科研基础雄厚和政策支持等有关。2000年美国就设立了用于支持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家庭照顾者支持项目,每年政府资助1.5亿美元用于该项目,其主要形式是家庭照顾者支持项目与科研项目相结合,以科研成果来服务居家照顾者[4]。从发文总量来看,我国仅次于美国,位居第二,但我国的发文量位居前8的机构数目和总被引频次与欧美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我国脑卒中照顾者研究文献的质量及其学术影响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3.3 研究热点分析

3.3.1 患者配偶为重点关注对象 对于脑卒中患者,其家庭成员在整个照护过程中充当了重要角色[5],其中以患者配偶为主。配偶在整个照护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压力[6]患者配偶与患者年龄相当,也正面临身体器官的退化,可能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此外,配偶不仅需要长时间承担高负荷照护任务,还需协助患者定期进行复诊、开展功能锻炼等,使其原有的社交、工作等活动受到影响,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使照顾者成为下一个脑卒中受害者的概率增加约23%[6]。这提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配偶照顾者的关注,改善其负性情绪,减轻其照护压力。

3.3.2 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生活质量、需求等为重要关注内容 脑卒中照顾者在整个照护过程承担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研究[7]显示,56%的照顾者会有焦虑症状,28%的具有抑郁症状,照顾者因巨大的照护负担而出现疲劳感,中度和重度疲劳感的发生率分别为47.26%、44.18%。长期过度疲劳会对其健康与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7]。此外,患者照顾者的需求不一,包括照护技能、情感和经济支持等多方面,但这些需求很少得到满足[8]。Panzeri等[9]研究发现,照顾者所得到的外部支持不足,大部分的信息及情感支持来源于家庭内部。另外,有研究[8]显示,患者“入院-家庭”过渡期是照顾者照顾能力最低、社会支持需求最高的时期,也是提高照护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护理人员应积极与照顾者沟通,及时关注其身心状况和需求,为其提供必要支持。

3.3.3 质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为热点研究类型 随着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推进和护理学科的发展,研究者开始重视对各种现象的深入探索[10]。脑卒中患者入院到出院,照顾者经历的环境、照护压力等因素的变化,导致照护者的身心体验较为复杂,而质性研究有助于研究者深入了解这些现象及其背后原因[10]。通过对纳入文献分析发现,把一些主题相关的质性进行整合已成为护理研究领域的新趋势。Lee等[11]通过Meta整合的方法,整合相关主题多个质性研究结果,系统评价脑卒中照顾者的体验和感受,降低了因不同方法学、哲学基础等得出结果的差异性,提高了原始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提示护理研究者可以充分理解某个主题相关质性研究结果,重新对结果进行解释、归纳,探索出新的见解,促使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好地指导护理实践。

改善脑卒中照顾者心理健康状况,缓解其照护负担和提高照护能力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是最有效的实现途径[12]。家庭赋权、技能培训、健康教育等措施是目前改善照顾者的身心状况、提高其疾病照护能力的主要干预措施。Cheng等[13]通过开展以力量为导向的心理教育,提升其照顾能力,有效减少了照顾相关的机体损伤。这些干预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开展疾病知识与技能培训、情感支持等方式,提升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减轻照顾负担。脑卒中患者及照顾者的身心状况呈现动态变化[4],但目前多数研究仅对短期的干预效果或结局进行了评价,很少考虑到照顾者在不同照护阶段的特点,干预方式的优劣分析、标准化、个体化等都尚无统一的结论[9,13]。因此,今后研究可延长干预时间,优化研究设计,同时根据不同照护阶段的差异,对照顾者给与适时、针对性的帮助,从而提升干预效果。

3.4 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了解一个学科的研究前沿有利于研究者把握学科的发展趋势,推动该学科发展[3]。通过对突现关键词分析,脑卒中照顾者的相关研究正不断多元化,研究趋势从最开始的影响因素、居家照顾、逐渐深入到照顾者健康及其预测因素、康复、工具效度验证等方面。因此,可以预测未来研究可能会继续深入探究脑卒中主要照顾者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及其预测机制、研制和选择合适的身心健康、需求评估工具等方面。在人口老龄化和居家照护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准确评估照顾者的身心健康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升其照护能力,促使照顾者成为脑卒中病人健康护理的合格伙伴,为全民健康助力,依然值得护理研究者继续研究探讨。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分析法对脑卒中照顾者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呈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况、热点及发展趋势,有利于我国研究者发现国际研究成果,促进相关研究的发展。由于受到软件适用性的影响,本文仅纳入了WOS核心合集中的相关文献,今后研究可以联合中文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国内与国际研究之间的异同点。

猜你喜欢

幸存者生活质量
加固轰炸机
“慰安妇”幸存者黄有良离世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晒太阳可减轻癌症患者的抑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