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研究

2022-06-26黄丹 刘拥军 李楠 李欢

民族文汇 2022年34期
关键词:四史融合策略

黄丹 刘拥军 李楠 李欢

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文载道传道,故能亘古不变!高校“四史”教育不仅仅是讲历史,理解我们党、社会和国家的改革发展历程,而且要把历史思维与解决中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需要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更好地把握现在中国发展大势,新机遇、新挑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本文主要立足我国大学生教育教育阶段、四史教育建设策略发展综合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四史教育;大学思政;融合策略

引言:

在学科素养的呼唤下,四史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政教学活动而言是校期间学习成果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将“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利于学生感知历史情境、认清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心;利于为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课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动案例,在润物细无声中实现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四史教育课成为“爆款”,也源自向内深耕有精神有内涵有品位,全面提升四史教育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深刻认识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

为落实贯彻总书记关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学生教育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必须要承担起四史教育的责任。四史教育是人格的灵魂。将四史教育渗透到大学生教育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它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立德树人是政治教学的最根本任务。人才,就是先成人后成才。在高校思想政治中的潜能激发、了解国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精准理解大纲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挖掘学生的创新性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习能力,高校加强对“四史教育”的学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之所以如此重视“四史”学习,是因为“四史”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四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所带来的精神激励,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动力。“四史”也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学习“四史”可以让党员、干部更深入地认识党情、国情,更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本质,进一步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学习“四史”不是简单地追溯过往,而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史实、史观、史鉴。史实,一步步地接近历史的“本然”。将继承与改革创新相结合,以本科院校大学四史教育工作的布局和水准,以高职大学生培养目标为导向,全面提升学校大学四史教育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基础上,突出思想引领,强化资源保障,构建起从内容到方法的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思想引导工作体系、从支部到学校的更为完善的工作项目体系、组织动员体系、从学校到社会的更为有力的资源整合保障体系,使学校团工作能力和水平有实质性提高,突显大学四史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和学校稳定发展中的作用。注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成长、公平成长,形成学校大学四史教育新格局。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的前提与基础。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通过学习“四史”,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危机”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二、浅析大学生四史教育现状,将四史教育渗透到教学改革创新

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开展高校大学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使高校校园成为向全社会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战场和生力军。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内外部工作环境不断优化。要充分吸收四史教育工作理念与思想精华,设立组织、宣传、网络、创业实践、外联等多个职能部门,成立大学生艺术团,科学指导系部社团日常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保持学习常态广泛宣传宣讲,提升“四史”学习教育的实效,依据学校特色创新形式,大学四史教育工作主旋律突出。形成“九个依托”立体化思想引领模式,依托团课活动活跃基层,依托重大节日深化教育,依托仪式教育引导青年,依托道德教育加强文明,依托志愿服务提升境界,依托社会实践锤炼品格,依托“红网工程”创新平台,依托青马工程培养学生骨干,依托优秀典型带动全员。九个方面均有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时代化、具体化。注重青年志愿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量,形成独具特色的活动品牌。坚持以“志愿服务”为重点,发挥高校辐射、带动功能,活动数量质量,在校内外树立志愿服务品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以“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入地铁”为形式,开展地铁志愿服务和各种内容的关爱帮扶活动。

大学生社团蓬勃发展,渗透四史教育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以“放手不撒手、指导不主导、总揽不包揽”为原则,在规范制度、科学指导、大力支持、全面激活的基础上,种类进一步增加,社团活动中将大学四史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延伸,有利于校园文化活动更加规范、影响力不断提升。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特色活动门类化、小型活动支部化”的方针,紧抓一个前提:即维护稳定大局,不添乱,不折腾;夯实“两个抓手”,即以文明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素质教育抓手,以校园文化体育科技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素质拓展和提升抓手,办好“四个系列活动”:女生节系列活动、心理健康周系列活动、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将四史学习落地校园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成长。

三、把握“四史”教育的时代性,增强学生的使命意识

要不断推动四史教育文化价值内涵的现代化,要为我所用,不断在现实生活实际和需要中提高四史教育传播与渗透的广度和深度,要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四史教育文化的根本传承原则。中国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两大特点,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渗透,才能更好地推动学生对于四史文化的高效吸收。创造良好的四史教育的学习环境,不断推动四史教育文化的融入使得学生首先端正自己的价值观,要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对四史教育文化的保护做好外部建设。只有不断推动四史教育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不断普及四史教育文化的內涵和精神价值,不断使得学生在生活实际中自觉通过四史教育活动来实践,才能更好地推动四史教育文化的发展进程,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例如,将“四史”教育融入学习课堂,增强大学生对“四史”精神内涵的认知;将“四史”教育融入生活课堂,适应大学生的信息需求特点,采取个性化、互动式的服务方式,提高高校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将“四史”教育融入实践课堂,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增强学史力行的实效,具体如下:

教育体系上,构建专业教学和学生教育两大教育系统协同育人机制,创建育人平台,促进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密切协同。联通各方资源,不断凝聚四史教育工作合力。注重联通校内校外、家庭社会、线上线下等各类资源,深化协同育人效应。家庭社会联通上,分阶段考核结果,强化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动力;依托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下农村、动真情、作奉献、长才干”系列的“三下乡”活动中增强经世济民情怀,抓实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成效。积极成为线上线下传播正能量、倡导正确“三观”的生力军。

办好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大力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作用,努力把学生的知识教育、素质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校园主持人大赛、舞蹈大赛、歌手器乐大赛、辩论赛、服装表演及模特大赛、读书月等活动,同时对于该院学生创业就业、学术创新、专业优化、打造品牌、提升素质积极引领。以“创优”、“评优”活动为载体,利用先进典型带动团的工作。校团委按照“党建带团建”的要求,要求各级团组织在“争先创优”活动中,要有“创建目标、创建方案、评比细则和奖惩措施”。

四、思想上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旗帜,拓宽四史教育路径

组建党员先锋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大使等。注重“言传身教”。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相信这也是一堂无形的四史教育课。多思考一些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转变以往的生硬教育。积极开展以爱国主义,在实际工作中,就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的资助政策,如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发放国家、省、校级多种形式的奖学金;深入贫困学生家庭进行爱心资助;鼓励学生进行校内校外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等。

大学阶段发掘、培养自己的社交潜能。大学的意义不仅仅是选择好专业、认真学好专业知识,而是让大家能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最终形成一套自己处理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大学的教育应当是全面且深入的,这种全面与深入并不只体现在知识的学习上,更多的是体现在眼界与修养的培养上。因此,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对知识的纯粹的热爱、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1.扎实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以青年“听得进、学得懂、记得住”的方式方法,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团课、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新思想在青年中入耳入脑入心,引导青少年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2.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青年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各类现场教学、实践体验等活动,引导青年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四史精神。

3.积极唱响网络正能量。广泛深入推进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行动,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水平,打造一支更有力量、冲在一线的青年网络骨干队伍,在构建清朗网络空间中发挥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创建一批网络传播活动,传递青春正能量,例如“党史100讲”“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四史教育课”等,持续加强网络平台阵地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加强对各级新媒体平台的教育和统筹指导,树立鲜明的政治导向和严明的宣传纪律。 追根溯源,当代大学生会“emo”的根源在于物质充裕下缺乏思想引领,没有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将生活中的委屈、同学间的内卷、躺平的焦虑、自我发展的迷茫等一系列情绪放大。

一要“立德”,加强修养,提升品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树立崇高理想,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目标与责任担当。二要“立志”,尽快适应,树立目标。坚持知行合一,主动深入基层,深化“四史”学习教育的成果,与此同时,参观革命旧址、调研红色旅游,领悟延安精神的内涵,见证改革开放以来天翻地覆的变化。“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将“四史”学习教育作为师生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融入学校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四史”学习与思政大课堂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這“两个大局”,讲好党的故事、新中国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在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开创未来中成长成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又红又专的时代新人,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和奉献者。

总结:

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四史教育工作新时代下也要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更加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本文整体上立足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结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而提出四史教育建设策略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

[4]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课题来源:2022年度廊坊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推动“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研究》,课题编号:LFSZKT—2022085

猜你喜欢

四史融合策略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共产党员要学好“四史”这门必修课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