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家校协同教育机制研究
2022-06-26赖天佑
赖天佑
摘要:自2020年3月中共中央联合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劳动教育的意见》以来,各学段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目标。随后各地陆续制定劳动教育细则,劳动教育备受关注,并不断完善适宜的、可行的、科学的劳动教育体系,打造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我校在积极践行劳动教育过程中,尝试探索一条与众不同的家校合作之路,那么如何针对小学生劳动教育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机制,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家校协同;教育机制
在我国“应试教育”影响之下,劳动教育的整体情况不容乐观。一直以来,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更关注考试分数,对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劳动浅层化、形式化现象居多,而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家长凡事包办代替,弱化了劳动教育的地位。立德树人教育新形势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形成劳动品质,成为教育发展新主题。那么如何抓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如何强化劳动教育,如何提升小学生劳动素质?笔者认为一切都应从构建家校协同教育机制着手,有序推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一、完善机制,调动家校共育意识
劳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领,立德树人教育背景下,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习惯的养成备受关注,并且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每个环节,通过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发挥教育合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思想与行动,养成劳动习惯,树立劳动精神,必将终身受益。家庭作为教育的第一载体,在终身教育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对于孩子劳动能力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学校要积极联合家长,以成立家委会的形式,构建完善的家校协同教育机制,邀请更多家长参与管理、主动学习,形成家校“同频共振”组织体系,调动家校共育意识;在学校教育带动下,经常性开展家长学校及父母课堂等活动,开展系列讲座,传递先进的劳动教育理念,指导科学的劳动知识,引领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家庭劳动教育的方法策略,确保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向而行,达成共识。
二、营造氛围,优化家校共育环境
为了调动小学生劳动兴趣,营造劳动教育浓厚氛围,学校应汲取丰富的劳动教育资源,开展多样化劳动实践活动,既能吸引学生参与劳动,也能优化家校共育环境。首先,各班级发挥“家委会”职责,形成班级凝聚力,家长经常分享家庭劳动教育的感想与做法,家长之间互相沟通、交流;利用节假日,家长主动带头参与劳动实践,通过照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孩子劳动过程,在完成劳动任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劳动观与价值观;其次,学校经常组织与“劳动”主题相关的讲座或者演讲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分享交流,家长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影响,形成“热爱劳动”的浓厚氛围;在各年级,每学期评选以“劳动”为主题的优秀班会,在全校展评,引起充分重视。再有,学校用好黑板报,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力度,通过家长与学校配合,精心策划每一期的黑板报主题,如“劳动教育小故事”“校园劳模评比”“红色劳动模范秀”“劳动手抄报”等等,形成浓厚的班风与学风,由浅入深唤醒学生劳动意识,激活劳动行为,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三、知行合一,拓展家校共育活动
鉴于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亟需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契合点,秉承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共同推进一系列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唤醒当代小学生劳动意识,培养良好劳动能力,并且坚持做到表里如一,养成良好劳动习惯。首先,利用“双减”的机会,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课后时间,适当布置家庭劳动作业,以“劳动菜单”的形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如为家人做一顿饭、为父母洗一次衣服、为厨房做一次清洁、为家人种一颗绿植等等,鼓励学生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础上,还能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形成劳动意识;作为家长,也要创造更多与孩子共同劳动的机会,如与孩子一起执行“家务承包制”,或者亲子互动,一起做蛋糕、一起包饺子,拉近亲子距离,营造浓厚的家庭劳动氛围,让孩子深刻体会美好生活依靠勤劳的双手来创造,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言传身教,强化劳动教育效果。
四、激励评价,强化家校共育成效
发挥家校协同教育机制的作用,建立家校之间的互动沟通桥梁是关键一环,学校应高度重视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实施激励评价方案,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引领学生劳动能力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校协同教育创造机会,通过微信群、QQ等载体进行对话交流,及时互通信息,了解每个学生在校、在家表现情况。比如为了锻炼学生劳动技能,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评比“劳动小能手”的细则,整合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合理设置评价指标,采取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家长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多样方式,使得评价目标更合理、评价手段更丰富、评价方式更灵活,每学期末在校园大力宣传“劳动小能手”的优秀事迹,另外在每次评比活动之后,老师及家长要鼓励学生通过写作文、主题演讲、绘画或者制作小报等各种方式分享劳动的快乐,交流劳动的收获,升华劳动情感,提升劳动品质。
总之,素质教育关注学生未来成长成才,劳动教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只有培养会学习、会生活、会劳动的综合性人才,才能塑造当代学生完美人格,通过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合作的优势,建立协同教育机制,全方位渗透“劳动最光荣”的正确思想,让劳动教育真正有温度、有效果。
参考文献:
[1]岳静.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2(1):42-46.
[2]施駿琪.家校社共建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2022(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