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的探索与创新路径探究
2022-06-26钱满
钱满
摘要:爱国主义是长久以来人民对国家的一种深切情感,也是对自身生长的这一片沃土的忠诚与热爱。它包含了一种理智的思考,因而被提升到了爱国的程度。学生的爱国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建设,是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永远主题。
关键词: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审视
引言
当代高中生既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是未来祖国的一支新生力量,是培养和实践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中,要把爱国主义的思想渗透到学生的心中、脑中,进而形成他们的自觉行为。
一、合格的公民对国家所具有的最基础认知态度是爱国主义
爱国,是一种积极的、坚定的、扞卫自己民族的公民的行为,从公民的伦理角度来说,它的主要成分就是爱国。对自己国家的民族精神应该表现为:对自己国家的文明和所获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对自己国家的特点和民族的文化根基有着很强的归属感。爱国作为一种伟大的民族传统,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的培养应该具备:一、坚决打击民族分裂、民族分化、自己维护民族团结;第二,要发扬艰苦创业的思想,使我们的物质和文化资源得到持续地充实和发展;第三,面对外敌侵略,各民族要同心同德,同一切敌人作斗争,坚定扞卫国家的主权与独立;第四,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价值,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积极的努力,与阻碍时代齿轮运转的旧势力和体制作斗争。
二、新时期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一些学校对道德教育课程的接受程度不高。许多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乏善可陈,上课不用心等问题经常出现,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高中德育课程中,应该渗透到学生的爱国精神,往往会被淹没在高考的成绩之中,而学生们对于爱国情操的认识程度和对爱国主义的认识程度,则主要以得分来衡量。他们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他们的理智很难得到很好的提升,他们常常在学期结束时,进行一场仓促的复习,而忽略了对爱国主义的深入认识。一些班级变成了反面的范本,阻碍了爱国教育。在这里,人们的情感底色、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都离不开校训。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把教育的目标放在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将来。教育就是要对中国的近代化道路进行研究和探讨,它就是要建设与国际接轨的文化系统,也就是要把中国的未来用知识的方式传递下去。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在讲台上无法客观、理性地讲述中国的情况,有些教师以调侃的口吻讲授,随意地评判历史,过分渲染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腐败现象和社会不公现象,造成了消极、阴暗的影响,削弱了民族自豪感,阻碍了民族文化的培养。部分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比较极端,缺乏对爱国的合理理解。近几年,与网络共存的“00后”已经逐渐占据了学生群体的主要地位。网络是学生获取信息、进行人际交往、交流和娱乐的主要手段。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但是由于其辨识度低,对不良的网上信息也最为敏感。有些学生的理智爱国意志太弱,爱国主义情绪太极端,喜欢在网上进行极端的评论,谴责和诋毁与自己意见相左的意见,并且把情绪当作一种正当的情绪发泄。有些同学在网上把自己的极端情感转变成了真實的学习,很可能会被国外的敌视和反华势力所利用。一些学生的国家文化自觉与爱国主义情怀有所减弱。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网络、影视等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冲击,对中国进行恶意的诋毁,对西方价值观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诱导学生崇拜西方价值观。由于上述种种不利影响,使学生无法从整体上、客观地认识到中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过分夸大了我国的缺点和消极成分,盲目地索取而无所为,只顾自己的私利与价值,对我国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否定。学生的价值观判断水平偏低,辨别能力差,要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现实,强化具有新时代意义的爱国精神[1]。
三、新时期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改进措施
(一)发挥校内课堂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1)要改善以老师授课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多营造与同学们交流的机会,听取和指导同学们的观点,并在课堂上适当地加入一些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加强对祖国的认识;(2)要把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分解、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要在中国历史、科技、艺术、文学等选修课程,并定期举行爱国教育专题报告会;(3)在进行爱国精神的培养时,要加强对党和国家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和感情认同,以全面、发展的视角去看待社会的实际情况。在对当代中国的现实状况进行剖析时,我们不能逃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对西方思想在课堂上的引入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要做一个胸怀光明、自信祖国未来发展的精神工程师,要引导学生们为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二)激励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为爱国行为
要根据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行为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舆情研判体系、危机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式进行爱国情绪的合理宣泄,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多让学生参与“中华诵”、爱国征文比赛、红歌赛等;利用爱国主题墙报、海报、艺术作品装饰课堂,是良好的空间表现方式,并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来理性抒发爱国情感。要把理性的爱国情怀转化成爱国的行为,积极参与到建设民族事业中去,用各种方式为国服务,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爱国意识,抵制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做斗争。新时代的学生爱国意识还不够明确、深厚,学校对学生的爱国意识还不够,缺少时代、开放的意识。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意识的培养,就需要对现行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三)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社会热点创新课堂教育模式
大多数的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都是传统的、死板的,老师的授课方式大多是老师的一厢情愿,教材里的东西都是一些过时的东西,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接受过这种教学,因此,他们对教学并没有太多的热情。在新时代,高中要根据现实的现实,转变传统的红色教学方式,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结合社会热点,创新课堂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模式,使学生们接受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2]。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学生的爱国精神要立足于现实,学校要立足于现实,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地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们接受更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参考文献:
[1]周大崴.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84-86.
[2]严秀英.学科渗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途径[J].中国民族教育,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