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实施的途径
2022-06-26杨培朝
杨培朝
摘 要:只有让家长真正的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作用并积极的参与到家校共育工作当中,才能够进一步的促进这种模式的有效开展。在此情况下,需要教师引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责任感,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引导家长落实双减政策,与家长建立互信友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家校共育的有效落实,让学生朝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人才。
关键词:双减;初中;家校共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校要联合学生家长的力量,双方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等方式,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家校共育中,家长可以寻求学校的帮助和指导,提高自身的育儿水平,增强自身关于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可以通过家长的反馈,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信息,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家校共育的内涵
家校共育,顾名思义即家长与学校共同培育、教育孩子。双方都能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及边界,并进行多方面的配合与沟通,最终达到最佳育人效果。学校和家长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双方面应发挥合力,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发挥教育最大效力。其中,家庭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特别是在道德、情感、品质以及生活习惯的培养上,家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专门场所,主要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二、初中家校共育实施的途径
(一)积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唤醒家校共育意识
通常来说观念、思想和意识决定个人的行为习惯,要想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就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唤醒良好的意识。因此,初中教师应当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真正认识到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每一位学生和每一位家长为本位,以良好的态度去对待家长,使家校共育能够由单向式变为互动式。在传统校园教育管理中,教师通常在学生发生错误后才与学生家长沟通,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生的一些问题,但是在学生的成长中缺少保障,所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作为初中教师我们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及时与家长反馈,将学生未知发生的错误行为遏制在摇篮中。
(二)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奠定家校共育基础
家庭教育是家校共育中的基础,因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所以必须要保证学生能接受正确且科学的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保证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性。对此,初中教师应当依据学校各项科学制度来开展工作,通过各种通信软件来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方法,或者也可以定期召集家长到学校来,集中地让学生家长学习正确且科学的家教知识、观看教育视频。改正和提高家长的错误观念以及思想觉悟,使每个家长都能够具备良好的知识水平,认清学校的教育要求,为家校共育奠定强有力的智力基础。
(三)建立家长委员会
在以往的家校共育合作模式中,成立家长委员会是少数可以提升家校共育效率的方式之一,在面对这种较为突出的教育手段时,教师切记一定要秉承来者不拒的态度开展工作。在以往的家校共育模式中,家长委员会虽然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家长委员会并不是全体学生与学生家长公选出来的,而是教师按照家长的工作情况、受教育程度等条件直接任命,家长委员会成员的积极性严重不足,而其他学生家长的积极性也没有被感染与激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家长的自主性,请全体学生家长与学生共同投票选出家长委员会的代表,这样不仅委员会的成员积极性提升上来,同时,经过全体学生家长与学生共同选举出的家长委员会成员也更具说服力与凝聚力,可以配合教师将大多数学生家长凝聚到一体,在进行学生问题研讨时也可以发挥自身作用,为其他学生家长带来先进的家庭教育心得经验。
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制定考核制度,对家校共育委员会进行审核,一旦发现有相关人员有玩忽职守的行为,学校应该积极与教师取得联系,及时停止其家校共育委员的工作,避免由此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这样一来,教师、学生与学生家长三方的纽带就建立起来,家校共育委员可以从教师接触不到的地方开展工作,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生家长成员,因此家长会更加信任这部分人员,教师应该将这一学生教育方式落到实处。
(四)开展家庭合作教育模式
拒不完全统计,初中院校一般不超过二十个班级,每个班级中大概有五十名学生,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自小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与熏陶,很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因此,开展初中生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换句话说,学生在家中养出的坏毛病需要在家中才能够彻底根除,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部分学生家庭背景良好,从小在父母的庇护下长大,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在班级中很难与其他学生打成一片,不仅对教师教育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成长也带来诸多阻碍;而部分学生出生于贫困家庭,从小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因此养成了自卑人格,在班级中没有存在感,很多时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家庭差距会较大,但是他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长工作较忙,甚至有的家长外出务工不在本地,因此多数学生都存在家庭感缺失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开展家校共育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也有着非比寻常的益处。为此,教师应该积极与教育部门、学校、社区等方面进行协调,将全体学生家庭集合到一起,互相弥补各自家庭中的不足之处,彻底实现家校共育的互助与交流。家庭互助活动的开展是提升家校共育效果的有效途径,其不仅为不同的家庭学生建立联系,相互交流教育经验,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生活,而且还可以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参与到集体讨论中解决家庭教育问题,丰富全体家长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找到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模式,是不可多得的活动模式。
三、結语
家校共育模式会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影响,要解决家校共育的根本问题,教师应该通过改变家校共育的现状入手开展工作。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家长口中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开展家校共育合作模式,为初中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吴红霞.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探索[J].才智,2020,(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