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融入信息技术构建趣味课堂的思考
2022-06-26费双双
费双双
摘 要:在信息时代中,学生能够通过各式各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样,教师也能够使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呈现数学知识,课堂整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有了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创新,旨在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逐渐内化,真正落实“知行合一”,在此基础上,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本文将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结合”为主题,对此展开进一步论述,以期能够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对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策略进行思考,就是为了探索顺应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趋势的教育对策,使得信息技术能够成为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式,为小学生创造现代化、高效化的学习环境。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个人知识体系不完善,所以对于知识的学习能力不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对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不高的情况,会对于知识的学习方法掌握不全,无法找到适合自身学习情况的学习方法,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相较其他科目有一定的难度,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数学思维,所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容易出现不愿意学习的抵触情绪。不仅如此,学生在课下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不够重视,在数学课堂上容易出现数学知识衔接性不强的现象,从而出现数学知识相脱节的情况。知识的脱节会使学生对其掌握程度不高,对于接下来的知识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从而与其他学生出现差距,在数学课堂上会被越落越远。
其次,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缺乏一定的新颖形式,学生对于课堂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感兴趣的情况。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人掌握情况不够了解,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学习情况出现参差不齐越来越严重的现象。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然采用语言教学的形式,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少,无法使学生专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不高,对于数学知识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生动的教学情境
能够快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注意力的长效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更为直观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在情境的引导下促使学生逐渐形成提问意识,逐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在现如今常见而且有效的情境创设手段。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概率”的相关内容时,可以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数学知识。首先,在游戏情境中进行课程导入,组织学生参与摸球游戏,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一个不透明的口袋,然后在这个口袋中放置三个分别为红、蓝、黄三种颜色的球,点击鼠标进行“摸球”,随机挑选一名学生上讲台参与游戏,一边摸球一边感受摸到每一种球的“不确定性”,形成一定的判断能力。其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可能会在袋子中摸到哪一种颜色的球呢?”让学生在看不到球的情况下去猜测自己可能摸到的球的颜色,从而感知摸到每一种球的“可能性”。在此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地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立足网络资源,强化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还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结合,从而在知识的传播方式方面进行创新,将学生内在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向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随时通过社交软件上的班级群组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借此机会,教师也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引导学生逐渐发现数学知识的中存在的乐趣。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认识“千克、克”这兩个重量单位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预习任务。第一,从互联网中搜集大熊猫和小熊猫两种动物的图片,并在图片中标注出这两种动物平均体重分别是多少千克。第二,使用互联网搜索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换算出大熊猫和小熊猫的体重是多少克。第三,结合以上两项任务,想一想在哪些场景中应该使用千克作为单位,在哪些场景中使用克作为计量单位。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课前学习就会对教材内容产生较为清楚的认识。不仅如此,在生活中学生也能够懂得利用所学知识,逐渐看懂食品、饮品等物品包装上的重量信息,实现知识的有效化利用。
(三)发挥网络优势,加强师生交流
师生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本质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传递信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学生向教师反馈问题。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充分与否是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师生互动,并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逐步加强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呈现思维导图的方式逐渐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以思维导图为学习的思路和方向,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步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时及时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分数加减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中应用可视化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垃圾站中对各种垃圾进行分类的图片,让学生在其中寻找到与分数相关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通分,什么是约分,怎样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全面调动小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为小学生提供趣味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其学习感受。所以,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钻研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将其合理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从而构建起趣味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钟世琴.关于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思考[J].当代家庭教育,2018(30):141—142.
[2]赵长忠.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17(67):88—90.
[3]郑炳和.信息技术下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17(17):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