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用”一体化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022-06-26刘惠
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广受关注,即关乎到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又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为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本文在“产学研用”一体化教育背景下来看高校创新教育现状,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高校创新创业工作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产学研用;创新创业;高校;创业教育
前言: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度,“大学生就业”近年来在各大新闻媒体的出现频率已屡见攀升。作为高等教育最为重要的一个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有着知识层次高、活动能力强的特点,其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一直是国家、社会和高校共同瞩目的焦点。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问题,当前新形势下我国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应该如何开展?如何完善高校就业教育的模式,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以提高成功就业的能力,已成为高校就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模式的现状
产学融合育人模式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其对高校教育的影响力也受到了一定局限,且内部制度发展不全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其在土建类专业的现状为例进行以下探究。
(一)缺乏宣传教育
近年来,地方高校的土建类专业得到了更多学生的喜爱,学生素质也有了普遍性的提高,这为高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理念并没有得到有力的宣传,最终导致其影响力低下,知名度不高等现象。地方高校当中土建类专业学生,也会因此对产学研用一体化制度无感,制度的重要性被忽视。充分体现出了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制度,在当今地方高校学生中的普及现状。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相关课程设计落后
本科院校工科专业的课程内容应与行业发展状况保持与时俱进。课程内容不仅要求及时跟进行业内企业、企业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而且要紧密对接企业的新理念、新形势、新软件,还要紧密对接行业的新规范和新标准。然而,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科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却严重滞后于行业及企业的发展。这种滞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仿效学术性的重点本科院校,不愿意舍去一些理论性过强的课程;二是教学内容缺乏对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和新设备等的紧密对接。“行业内已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应用软件与工程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却得不到体现。”三是课程体系囿于传统课程,教材内容较为落后。有的经典教材所采用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是老旧版本,教材中部分案例也存在过时的问题,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发展和实践的需要。
二、基于产学研用一体化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育人模式实践措施
为充分迎合时代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地方高校必须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符合当代经济要求及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保障地方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式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育人目标的建立
首先,要注重教育的宣传作用,地方高校当中工科相关专业的一线教师要加强对产学研用一体化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宣传。在充分了解经济社会及各个企业需求前提下,以时代发展为基本依据,根据地方高校工科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进行教育教学调整。将宣传产学研用一体化背景下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作为工作重点,在实践教学课堂中不断强化学生对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其后期在实践工作中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提升地方高校院毕业生走出校园后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是要成立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合作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广泛吸纳行业和企业界的合理意见,打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边界。最后,是要走访行业内企业,调研行业企业发展趋势和用人需求。紧密对接行业企业前沿技术和工程经验,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制定企业实习阶段的培养计划。除此之外,需要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主动对接社会需求和学科前沿,注重适应相关学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需要,按照“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目标对接”的原则,结合各类行业和企业对工程实践性人才的需求和该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精准确定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注重教学设计
在地方高校学校的工科类专业中需要以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发展为课堂教育的基础。优化升级原有的传统、单一是理论教学手段在教育课程中引入大量的实践课程以及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第二课堂教育模式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加以熏陶培养。同时、要以专业的实践基地为引导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进行统一化、具体化,是实践教育理论教育高度融合、提高相关專业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重点。除此之外,要不断的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来整改教学大纲,并注重一线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与优化,还可以采取邀请行业顶尖人才走入校园进行专题讲座的方式,来对教学资源以及高校教学设计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方法改革上要以提升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从原本的理论课程中分播出一定课时,用于实践活动的演练,带领学生走进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将专业技术培训与教学相融合,强化相关专业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几年各个企业对管理型人才的需求已逐渐饱和化,为顺应我国经济市场飞速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地方高校学校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国家教育部在近几年主持提出了,产教结合培养制度来辅助地方高校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本文以地方高校学校的工科类专业为例,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制度进行了探究,希望为后期的实践教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辛普阳,闫国东.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区域创新机制研究 ——以松江区为例[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1,21(3).7-8,13.
[2]童宗安.高职院校一体化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财讯.2020,(25).160-161.
[3]杨立昌.贵州高校教育质量满意度实证研究——基于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J].大学(研究版).2020,(6).67-75.
作者简介:刘惠(1985.08-),女,吉林人,硕士研究生,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