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高职院校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22-06-25周晓婧张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7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周晓婧 张力

摘  要  从分析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在深入分析财经类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职教改革要求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探索构建“五位一体”的财经类高职院校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期望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

关键词  财经类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7-0001-03

1  时代背景

当前,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形成历史性交汇。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背景下,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动力、社会分工体系等诸多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尤为紧迫,而工业化时代形成的标准化、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之需。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2020年3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1]。

2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理念、内涵及特征

与传统劳动教育相比,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新的理念、内涵,并具有多个方面的新特征。在理念上,新时代劳动教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贯穿始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将劳育与“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相融合,充分挖掘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内涵上,新时代劳动教育一是站在为国家、民族发展培养规模化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高度,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以及劳动技能水平提出总体性要求;二是将劳动教育明确划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并坚持三者在不同学段、多元育人主体中的有序统一;三是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三个维度建构起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2]。在特征上,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多聚焦于顺应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对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战略需求,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在各学段、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构建面向真实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的,集劳动价值观培育、工匠精神培养以及劳动技能提升于一体的综合性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3  现存问题及研究意义

当前,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3.1  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在认知与理解上存在误区,育人目标不明晰

在数智融合快速发展、人机交互方式向智能化转变升级的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新的特征,但多数同类型院校对劳动教育的认识、理解还停留在劳动教育等同于体力劳动和职业技术技能训练层面。各类实践性活动的开展也多局限于浅层次、简单性、普适性的日常生活劳动和公益类服务性劳动方面,未区分不同学段劳动教育的要求以及财经类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育人特点,从而影响了彰显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学生群体中也普遍存在对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必要性的质疑。

3.2  未厘清不同类型劳动教育的内在联系,育人格局未形成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作为劳动教育的三种不同类型,在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上各有侧重。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侧重于学生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生活事务性劳动中领悟勤以持家、俭以养德之道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之义,对个体身心发展、健康向上的劳动精神风貌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生产劳动教育侧重于职业世界中技术技能的提升、爱岗敬业态度的建立,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有利于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服务性劳动教育侧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聚焦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取向有着重要影响。只有厘清三种类型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关系,才能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育人目标,在育人主体划分、实施机构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体系构建、教育平台搭建、评级指标设计、制度与经费保障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一体化设计,从而形成育人合力,确保劳动教育措施落实落地并形成显隐结合的育人实效。

3.3  未找到劳动教育与专业结合的契合点,育人特色不突出

受专业性质和特点的影响,财经类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的课程实训多以仿真模拟方式进行,真实参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性劳动机会较少,容易造成学生专业认知模糊、知识领会不深、实践运用能力偏弱等情况,离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有较大差距。如何将劳动教育贯穿专业教育全过程,实现二者间的互融互通,进一步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最终培育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下财经类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的堵点与难点。

3.4  未构建起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育人导向不明确

目前,未建立起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是劳动教育机制和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高校未充分意识到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对育人价值的把握、育人目标的明确、育人功效的发挥以及实施路径确立的重要性,导致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格局未真正形成,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因此,对财经类高职院校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有利于突出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育人价值,进一步丰富劳动教育的内涵;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融合统一,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补齐“五育”中的最短板,促进综合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

4  财经类高职院校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构建

4.1  把握育人导向,明确教育目标

加强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教育领域的强化运用。财经类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系统掌握数智化发展趋势下人机协同、团队协作、创造性劳动所必要的技能,重点培养诚实合法劳动意识,提高行业所需的创造性劳动能力,从而培养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

4.2  遵循教育规律,优化课程体系

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相融合,专业技能教学与工作态度培养相结合[4]。这与《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的职业院校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相互契合[5]。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根据行业发展趋势、教育教学规律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价值认识、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技能水平提高贯穿课程体系构建、教材教案修订、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特性与专业教学特点,借鉴课程思政改革思路,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培育贯穿专业教学始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将诚实劳动品质的培养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把握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与社会财富创造的一致性关系,进而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6]的职业素养。课程设置上,注重在整合原有课程资源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细化各门课程劳动育人目标,改进专业课教学方法,建构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习实训课在内的第一课堂,技能竞赛、社会实践在内的第二课堂,形成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差异性、实践性与开放性。

4.3  坚持因地制宜,拓展多方资源

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协同开展。家庭教育起基础性作用,学校和社会则要在劳动教育中积极发挥主导与支持作用,充分意识到劳动教育在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关键时期的重要性,认识到多学科跨界融合的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产业发展大背景下培育的重要性,主动发力、统一谋划,积极拓展校内外一切可利用资源,开发包含校内实训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行政服务区域和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单位、高新产业园、创新创业孵化园区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实践育人场所,帮助学生在知行合一中逐步理解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存在价值,培养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严谨细致、协同创新的劳动能力与劳动品质。

4.4  强化师资储备,建立育人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探索组建专业课教师+劳动教育导师(技能大师、企业导师)+思政教育团队的“1+2+N”模式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从不同层面、不同维度采取不同育人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性、综合性教育,让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

4.5  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监测督导

构建劳动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育人工作的考核督导,是促进劳动教育落实落地的重要环节,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动力。

4.5.1  完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总体要求,设计以家庭、学校、社会为共同评价主体,以劳动素养为主要测评内容,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育人质量与参与次数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与其他综合评价指标一起各占一定权重,共同组成学生综合素养档案,作为学生评优评先与合格毕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依托数据平台建立实时反馈与激励机制,以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的完善激发学生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高度自觉与内生动力。

4.5.2  强化劳动教育考核督导

将二级学院进行劳动育人的课程设计、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和相关部门协同参与情况作为教学检查、教学督导与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5  结束语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背景下,以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主线,对人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出的再要求、再强调[7]。财经类高职院校的劳动教育必须结合专业发展新趋势、新要求,主动适应时代之需,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融合,找准二者的内在关联与契合点,让学生在专业教育与实践中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技能提升、社会服务中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以劳动教育为切入点,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A/OL].(2020-03-26)[2022-02-20].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 刘向兵.准确把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EB/OL].(2020-04-22)[2022-02-20].http://ex.cssn.cn/jyx/jyx_jydj/202004/t20200422_5117055.shtml.

[3] 李振斌.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核心要素与内涵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2(4):27-29.

[4] 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A/OL].(2020-07-15)[2022-0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5]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A/OL].(2019-02-13)[2022-02-2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6] 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A/OL].(2020-05-12)[2022-0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2005/t20200511_452697.html.

[7] 廖辉.构建“三位一体”劳动教育协同育人体系[EB/OL].(2021-12-31)[2022-02-2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0629977273515291&wfr=spider&for=pc.

*项目来源:本文系重庆市教委2021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213183)。

作者:周晓婧,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张力,重庆财经职业学院(402160)。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人才培养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