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采购服务存在的问题与相应对策

2022-06-25苏利张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6期
关键词:政府采购高校

苏利 张洁

摘  要  随着“放管服”政策的不断深化,各级财政部门持续简政放权,高校作为政府采购主要实体单位之一,拥有更大的自主权,高校采购服务的类型和规模不断扩大。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新政策,进一步规范高校采购服务行为,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现有问题入手,提出应对策略,提升高校采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高校;政府采购;采购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8-0032-03

0  引言

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预算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标准指引(2020年版)>的通知》(财库〔2019〕69号),服务项目公开招标数额标准不得低于200万元,省级单位政府采购服务项目分散采购限额不应低于50万元。采购限额标准的提高有效扩大了高校自主采购范围,提升了采购自主权。高校自行采购服务的项目种类增多、金额增大,服务项目采购管理水平亟待与时俱进。在此形势下,高校如何正确认识并科学把握国家及地方政策,破解购买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对进一步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推动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服务类项目采购的现状及特点

高校购买服务主要包括为保证学校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正常运转向社会购买的各类服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1  种类多、涉及范围广、差异大[1]

高校规模庞大、涉及学科专业广、服务对象多,为满足日常运行,高校需购买的服务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物业、出版印刷、车辆租赁、审计、系统升级、资产处置、维保、门面房租赁等。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群体持续拓宽,高校每年向社会购买的服务数量持续攀升。

1.2  资金来源广泛

高校作为政府采购的主体之一,使用的财政性资金主要包括政府拨款、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自筹经费、专项经费、经营性收入、捐赠资金等,各类经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且不同经费归属于不同部门或不同学院,学校难以进行统筹管理,增加了合理制订采购计划的难度。

1.3  管理权限分散

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复杂,主要分为行政单位和教学科研单位,行政单位包括各类行政处室,教学科研单位包括学院、系、研究所,各机构各自为政,多从自身利益出发制订采购计划,缺乏全局观,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2  新形势下高校购买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政府采购法实施范围进一步向纵深发展,高校越来越多的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畴,采购需求进一步增长。为了规范购买服务的行为,高校一般参照货物、工程类项目采购管理办法,自行制定服务项目采购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在一定程度上对采购行为进行约束。然而,随着购买领域和购买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在执行服务项目采购过程中暴露出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采购需求管理方面

采购需求不明确,难以有效提取评审因素,影响采购过程评估。提出详细的质量要求和服务标准是保证政府采购质量的前提。为了保障学校教学科研正常开展,高校需购买的服务种类逐渐增多,涉及行业、专业范围较广。即使购买同类型服务,不同二级单位提出的采购需求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在深化政府采购改革的大背景下,财政厅对采购需求中技术和商务要求提出更细致的审计规范要求,但购买服务的用户多为学校教师或行政人员,采购专业性不够强,对新的政策法规、行业规范、执行标准等了解不充分,难以准确客观地描述采购需求,影响采购效率。

2.2  采购文件编制方面

采购文件不规范,较难高效指导评审环节,影响评审结果。不同于货物或工程以实际货物的形式存在,服务看不见、摸不着,很难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服务类项目采购需求抽象,而提供服务的供应商个体差异明显,易导致成本核算难、报价差异悬殊等问题。为保证服务项目采购质量,高校在购买服务时多采用竞争性磋商的方式。面对各类复杂的服务项目,尤其是新增品目,采购人员专业知识有限,供应商资质要求和评审因素的设定环节较难准确、充分评估,容易导致两方面隐患:一方面,资质要求过严则容易造成有些项目只有少数具有资格的供应商能参与报名,准入门槛低则容易导致中标单位难以高效履约;另一方面,评审因素进行量化描述太细致,容易导致招标过程倾向性明显,描述不当则会进一步增加评审工作量,难以提升服务项目采购质量。

2.3  采购过程管理方面

2.3.1  采购人员专业程度低,操作服务项目的

能力不足  高校服务类采购项目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服务项目,不同学院、不同用户单位提出的采购需要及标准各不相同。要求采购人根据项目特点精心编制招标文件,明确采购需求,细化评分因素,确保招标文件能有效指导专家评审和合同签订。高效的采购工作需要一支专业的采购队伍,然而高校负责招标采购的人员多为行政管理人员,专业度、敏感度以及对政策法规理解度十分欠缺。一方面,缺乏系统专业的招标知识培训,对招投标工作一知半解,在接到不同采购需求时无从下手,面对不断出台的政府采购新政策,不敢用、不会用各种利好政策的情况时有发生;另一方面,高校采购规模日益扩大,采购任务不断加重,执行政府采购工作要求不断提高,采购人员疲于处理日常琐碎工作,缺乏实践系统补充专业知识,很难把工作做细、做精。

2.3.2  服务类专家缺乏,导致评审结果不尽如

人意  一般高校均设有本校专家库,然而缺乏对专家库的监督管理,门槛太低、专家数量庞大,可真正专业性强、能客观评审的专家少之又少。专家库建设缺乏严格分类,有些项目评审专家并不专业。专家库的更新速度不能满足服务项目规模日益增长需求,尤其对于首次纳入政府采购的服务项目,高校能请到的评标专家大多没有类似项目经验,容易导致项目评审结果产生偏差[2]。

2.4  合同履约管理方面

合同履约管理不到位,缺乏跟踪评价,难以完全实现目标成效。服务项目的履约管理是否行之有效,直接决定采购项目的最终质量。特别是服务项目,大多以文本合同、细节条款形态存在,较难形成统一的规范化验收标准,服务质量取决于被服务对象的主观判断评价,容易导致评价偏差。此外,服务项目的履约情况贯穿服务执行的全过程,并非项目结束后的验收,因此,要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对服务进度、服务质量、服务结果每一环节严格把控。在实际工作中常因履行过程缺乏实时、高效的监督管理和跟踪评价,服务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  新形势下完善高校服务项目采购的相应策略

为进一步深化落实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有关要求,财政部相继出台《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财库〔2020〕10号)、《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财库〔2021〕22号)等一系列文件。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对照新规定,及时梳理现有制度和采购管理流程,结合学校实际,将新政策与现有规章制度有效融合,及时完善管理过程盲点,填补制度空白。从采购需求管理、采购文件编制、采购过程管理、合同履约管理等关键风险控制点入手,规范校内采购行为,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采购工作安全有序、平稳开展,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

3.1  加大调研论证和政策宣传力度,合理提出采购需求

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工作的通知》(财库〔2020〕10号),采购意向公开将作为部分采购活动开始的前置条件,做好采购意向公开工作有助于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提升采购绩效。为明确拟采购服务项目技术、商务要求,首先,用户单位可在采购意向公开环节尽可能向社会公开项目采购信息,鼓励潜在供应商参与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咨询、论证、问卷调查等方式完善拟采购项目需求内容;其次,由采购主管部门牵头,深入基层,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采购专题培训,特别是在新政策法规出台后,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政策文件进行解读,加大政府采购政策宣传力度,使更多部门及院系了解政府采购法律法规,凝聚起推动政府采购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合力;最后,加强采购需求的审核,确保采购需求的制定与审批等不相容岗位分别设立。一方面,强化用户单位主体责任人意识、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加强职能管理部门统筹管理能力,对于采购需求的审核要做到前期仔细调查、评估和分析,把握源头控制,同时,对于同类型、多频次采购的服务,应整合项目采购需求,充分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降低采购成本。

3.2  坚持实事求是,完善采购文件制作

采购文件是采购过程的总纲,是评审环节的主要依据[4]。服务项目采购需求具有各个项目的特异性,需要根据不同项目的实际需求,全面细致地编制采购文件,尽可能细化、量化评审指标,合理设定供应商资质条件及评审标准。对于不能完全确定客观指标、需要供应商提供具体实施方案的,可结合采购需求调查情况,尽可能明确不同技术路线、 组织形式及相关指标的重要性和优先级,分等级设定评审因素分值和权重。

采购人员在制作采购文件时,要善于总结经验,举一反三,把握服务方案、售后方案、保障措施、验收标准等几个方面,逐渐规范服务类项目评分标准,从某几类项目入手,实现采购文件体系化、标准化,通过合理设置供应商准入门槛,为采购项目征集更多供应商,以形成充分竞争。同时,采购人员以项目为踏板,通过开标评标,增加对不同行业的认知和了解,积累采购经验,优化采购文件。

3.3  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是建立高效、专业的采购服务的重中之重。采购服务需要专业的采购人才来全程服务、跟踪和考核,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采购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3.3.1  加强采购人员队伍建设

采用部门集体学习、个人学习、专家专业指导等方式,加强采购人员对政府采购制度、行政法规、部门规章、集采目录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的把握和运用水平,动态把握新形势下采购工作的新要求,提升采购人员业务操作能力。加大人手投入,配备与高校采购规范相适应的专业采购人员,在确保采购质量和采购效率的同时,不断优化采购流程。建立激励机制,对高校采购人员采购技术与谈判技术等方面进行业务考核,考核等级与奖励绩效挂钩,鼓励采购人员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

3.3.2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

首先,按行业分类对专家库进行严格细分,由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开展专家专业知识培训;其次,提高专家社会地位,吸收更多专业知识过硬、作风廉洁的专家,不断扩充专家队伍;再次,分区域建立高校之间专家库共享机制,解决部分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5];最后,建立专家考核机制,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净化专家队伍。

3.4  加强合同履约管理,强化绩效跟踪

强化用户单位、招标中心、采购监管部门以及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工作衔接,监督管理,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绩效评价体系[6]。首先,通过对合同履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关键节点进行跟踪评价,加强过程监管,开展绩效执行监控,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其次,根据合同规定的标准组织履约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验收报告需包含每一项服务的具体情况,报告内容细致、全面,对后续同类项目采购具有可参考性,从而切实提高服务采购工作的质量;最后,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纪检部门的监察管理合力,强化纪律意识,保证合同履约过程的规范性。

4  结束语

“放管服”改革有助于优化高校采购管理体制,但随着高校购买领域和购买规模不断扩充,带来的廉政风险越来越高,高校只有不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创新采购工作方式方法,才能推动政府采购工作迈上新高度。

参考文献

[1] 陈芳.新形势下高校采购工作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5):46-47.

[2] 龚云峰.抓住特点 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关于做好服务类政府采购项目的探讨[J].中国政府采购,2010(10):20-22.

[3] 刘虹,张涛.高校采购工作效能提升的路径探析[J].中国市场,2020(18):162-163.

[4] 刘小芳.新形势下高校招投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5):38-41.

[5] 程洪熙,朱琴华,王海林.新形势下高校招投标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廉政文化研究,2013(5):76-81.

[6] 雷霆,张铭清,王俊伟,等.高校政府采购服务实践与成效提升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1):40-43.

作者:苏利,苏州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服务项目采购管理;张洁,苏州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采购与管理(215021)。

猜你喜欢

政府采购高校
对政府采购入围供应商管理评价工作的探索
政府采购招标文件编制研究
政府采购商业保险服务刍议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