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节目主持人角色化形象塑造探究

2022-06-25尹柳清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主持人

摘要:随着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升级,肩负着教化育人的文化类节目进行不断探索,文化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功能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文化节目主持人主持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串联者,更要加入新鲜元素让整个节目过渡自然,符合融媒体时代的传播。文章以《衣尚中国》主持人李思思为例,从主持人角色功能多样化的表现着手,到主持人身份的多样整合,探究主持人身份的自我重构,分析融媒体时代,主持人创造性地加入表演元素,用沉浸式演绎的方式带领观众穿越回历史年代,使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在电视节目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节目所反映出的语态之变、串联方式之变、叙事结构之变也为未来主持人的创新性综合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关键词:文化节目;主持人;角色功能;形象塑造;表演化

中图分类号:G2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7-0205-03

一、主持人角色功能的多样化表现

(一)主持人与演员角色身份异同

戈夫曼说,“所有社会角色的行为都是表演,都是有选择的展示,同戏剧表演一样,必须有恰当的舞台。由此可见,表演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普适性现象和行为。也就是说,人在特定情境中面向‘他者’的自我呈现都是表演”[1]。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形象都要经过塑造打磨,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创造,选择其中最好的部分展示给观众。从形象设置这一点来看,主持艺术与表演艺术有些许相同之处。

主持人和演员的相同之处,首先是他们的工作都是在设定好的情境中,依据文本进行艺术创作。其次,他们的创作活动都是通过运用自身的声音和肢体传递信息。最后,主持人和演员的表演都以自然真实为追求目标,都为达到更好的节目效果。

例如,在《衣尚中国》第一期锦绣之美的历史空间中,主持人李思思化身穿越后的现代人与专业演员所扮演的古人进行对话,在角色你来我往的话语交织中,使节目进程层层推进,让观众在沉浸式的穿越中获得知识。可见,主持人和演员进入到剧本的假定空间后,都需要充分调动感官,注意语调神情的使用,使角色更具信念感,从而凸显节目效果。

主持人与演员最根本的差异就在于二者的传播目的不同。主持人在节目当中扮演的角色是整个电视节目流程的控制者,如《衣尚中国》里李思思穿越至古代,扮演各种角色——格格、上仙、星君等,主要目的是为了带给观众沉浸式的观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节目内容。可以说,主持人在节目中运用表演艺术元素,是为了让节目形式更丰富,节目内涵更多元,节目效果更明显。而演员则需要通过表演技巧生动逼真地刻画剧本中的人物角色。

(二)节目形式更迭使主持人功能日趋多样

文化类节目有多种类型。在传统的文化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功能面临困境,主持人仅起到串联节目的作用;在专业知识类节目中,主持人的专业性可替代,如《百家讲坛》,历史文学专家代替主持人主讲;在新型文化节目中,主持人的呈现效果单一不如专业演员演绎生动,如由专业舞蹈演员演绎的文化类节目《舞千年》全部由舞蹈和动画进行转场串联衔接,在许多的节目中也已见不到主持人的身影。这些都表明主持人的角色身份急需转变。

文化类节目的模式不断创新。节目的叙事结构由传统的平铺直叙转变为现在的非线性叙事,节目模式的巨大变化也使得主持人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少。可以说,主持人从节目进程的主控者变成了仅仅是节目环节的串联者。

如今的文化类节目如河北卫视播出的《邻家诗话》,每期主题从选取一篇诗词,到邀请各个领域的嘉宾,再到录制环境大型中式庭院演播室的搭建和设计,以多样化趣味性聊天的方式介绍文学知识,各种新型模式的文化节目层出不穷,“于是,主持人不再是节目叙事的稀缺要素与固定搭配,工作职责与媒介角色慢慢扩散、弱化”[2]。而在文化节目中主持人适当加入表演元素实现从“传统串联式”主持人到“角色参与式”主持人的突破,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觀众与主持人之间的传播关系转变

美国传播学者梅罗维茨说,“新的传播媒介的引进和广泛使用,可能重建大范围的传播场景”[3]。现代社会,网络已经全面普及,用户至上的时代已悄然到来。面临如此巨大的转型,若主持人的功能仍停滞不前,必然会被更具多元化表现手法的新兴媒体所取代。这要求主持人在受众停留的短时间内通过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和多种形态的表现方式吸引住观众的注意力,为节目赚得收视率。而主持人适当在节目中加入表演化元素,积极从各方面寻求突破转型不失为一种良策。

融媒体时代,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中最显著的代表符号,个性化特征与传播角色使主持人的身份符号日趋多元化。如李思思在《衣尚中国》中既是主持人也是制片人,央视文化读书栏目《读书》的主持人和制片人都为李潘,《你好生活》的主持人尼格买提还身兼制作人和总导演的身份。主持人利用好自身符号的人设塑造,言语表达准确贴合节目特色,让主持人的多重身份符号与节目的表达传播符号深度匹配,这也使得主持人的跨界与突破成为一种趋势。

二、主持人角色身份的多样整合

记忆场域理论一般指具体物理状态与主观个人情感间产生的内化体验。央视推出的《衣尚中国》,其主持人李思思打破了传统文化节目的串联方法,创造性采用了表演化元素、时空化的讲述以及故事化的评述,将实体物理空间与象征仪式空间有机衔接了起来,最终将服饰美学引入价值功能空间。

(一)复合式场景叙事的表演者

《衣尚中国》以极为灵活的时空跨度进行历史叙事,在主持人李思思的舞台演绎和情景讲述中弱化了古今之间的时空跨度感。在极致绚丽的舞美衬托下,主持人移步换景,现代智能科技和创意语言表达将跳跃性极强的古今两个时空场景缝合在一起。

如在第四期《节庆之美》的历史空间中,主持人化身掌管人间四时节令的紫微星,在最终考核之际,李思思生动演绎上仙答题环节,情感化的眼神、台词化的语调、古典化的装扮都让观众易于代入情境。又如在第五期《雅韵之美》中,李思思身着古装穿越回宋代的历史空间,以现代人身份拜访古代“时尚博主”黄昇学习穿搭,带领观众走近古装品鉴会,辅之“可盐可甜”“古风穿搭指南”等现代新潮词汇,拉近了历史与流行文化的时空距离,使观众在沉浸式看剧中收获历史知识。可见,主持人稍加适当的表演元素会让文化节目少些呆板,多些趣味性,从而焕发生机。

(二)空间式话语舞台的驾驭者

《衣尚中国》设置有历史空间、匠心空间和创演空间三大板块,主持人在三个空间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语言状态,也使得节目更多元化。如在第二期《良缘之美》的历史空间中,主持人以讲述者的身份带领观众从先秦穿梭至明代,带领观众感受从古变迁的新服之美,情至深处时潸然泪下,剧情欢快时亦活泼有趣,语言切换自如,不断调动观众情绪。

主持人串联语言与节目环节过渡自然,从开场后的外景采访小片,主持人出镜采访时的生活化谈话式的语态,到主题板块过渡,主持人舞台上端庄大气融情于声的串场,再到历史剧场,主持人参与沉浸式地评述、讲解、描述的巧妙串联,李思思在多重场域打造的立体多元叙事结构中所呈现出的语言样态都独具特色,有机结合了主持人的语言艺术表达和丰富多元的主持形式,做到了用情感辅助表达、用思想缝合语言、用专业驾驭舞台。

(三)推进式内容价值的塑造者

文化符号凝结着文化认同的基本价值,《衣尚中国》凭借一定强度的“情感基调”与“长期的情感氛围”渲染观众的审美情绪[4]。

《衣尚中国》的核心主题是“让中国美给你看”。在历史空间中,主持人化身历史角色,灵活运用表演等艺术形式,通过身着极具代表性的服饰符号和多变自然的语言符号,潜移默化推动节目内容进程;在匠心空间中主持人根据现场嘉宾,将嘉宾的话语进行总结升华,从浩如星海的服饰文化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提炼出服饰所传达的情感关怀和人文审美,从而帮助观众构建情感记忆和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

如在第六期《戏韵之美》的历史空间中,主持人李思思通过与戏曲行家请教对话的沉浸式戏剧形式,对演员所表演的服饰进行微点评,引出宋杂剧里角色服饰的文化渊源、历史背景,引致下一剧目。再由主持人穿插式地进行同台评述与戏剧表演,串联到《牡丹亭》。最后在排演与点评中让观众体会中华服饰文化美艳,感悟中华民族文化伟大。主持人从小视角逐渐深入推进到大主题,层层深入,呈現了一场精彩的戏服文化演变。

三、文化节目主持人角色的自我重构

(一)内外兼修:内涵站位齐头并进

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和非有声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塑造精神。

首先,应该遵循正确的价值引领。基于《衣尚中国》在央视播出的平台属性,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首要任务,主持人须把握好语言的分寸感、用词的准确度、表达的舒适性。如在第八期《自然之美》匠心空间中,主持人通过自然色将话题引入至逐步兴起的中国植物染色研究,最终提倡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第九期《悦动之美》历史空间中扮演星君串联先秦的“乡射礼”,一句“输者,输了比赛却不输德行”将故事与奥运精神相连接,引领思想导向。《衣尚中国》的每一期主题都在当代中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让人感受到了总台主持人的特色和站位。

其次,文化节目主持人的文化素养须与节目调性相匹配。在第八期《自然之美》历史空间中,李思思穿越至清朝扮演格格,对历史知识进行串联和讲解,从引出西施与苎麻的关系,到剧情推进到披帛的故事时及时对披帛的历史功能进行解读,再到与专家对话时有效信息的及时补充。《年度盛典》中对嘉宾的表演,用诗句“咏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进行总结。不难发现,具备较好文化素养的主持人无论在主持或表演二者某一个语境里,都能在言语之间深化节目的内涵与价值,使节目整体基调趋向于主流价值观,符合受众的审美与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二)面面俱到:多元形象力求破圈

传统媒体时代,文化主持人带给人们的印象往往是端庄大气的。媒体融合时代,越是打破这种单一形象展现自身丰富性特质的主持人,越是容易出圈吸引大批粉丝。曾经大屏的单向输出模式在小屏端口已经不再适用,人们喜欢和期待看到的也不再是扮演着某种特定角色的一群人,而是希望看到丰富、有趣、真实的个体化表达。

在这种口味的变化下,由康辉、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组成的“央视Boys”组合率先转型出圈。再以李思思为例,相比过去被标签为“北大才女央视美女”给人过于优秀的距离感,到《央young之夏》一曲唐装独舞冲上微博热搜以及《衣尚中国》中充满趣味网感的情景表演,在保留自身主持人形象气质的前提下,表现出不一样的特色。这种惊喜感的制造恰恰是网络中主持人和观众之间所需要的黏合剂,将电视上那套表现形式搬到网络中,势必无法适用。

自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有机会成为网红,因为任何一种风格都可以赢得一部分受众,这种分众化的黏性是出圈的基础。而文化节目主持人需要利用自身专业性把握娱乐至上而不是娱乐至死的界限,找准自身的定位,全方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拓宽表演视野,掌握表演技巧,从而达到表演与节目的整一性,在多语境多场景中展示出更加丰富的状态。

(三)独树一帜:垂直精细打造人设

詹姆斯·凯瑞认为,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仪式。在这个仪式中,人们接触信息,分享价值,获得秩序感和意义感,形成精神共同体[5]。对于文化节目主持人来说,要有分众化的思维,凸显自身特色。在文化类节目中,主持人本身就是节目最重要的价值符号。

文化节目主持人依据自身经历和对稿件不同程度的理解与表达都独具个人特色。撒贝宁在《典籍里的中国》里幽默风趣的话语和亦正亦谐的掌控,龙洋在《龙洋脱口秀》上亲切活泼的演绎和青春洋溢的状态等,都让人印象深刻。主持人在练就较好基本功的同时,网络热词的运用、创新式的表达所传达出的风格美要依据节目的调性进行多种话语样态的切换。

此外,在非语言上,服饰、妆发、神态、动作都在传达着主持人的身份信息。在《衣尚中国》的每一期,主持人主持时衣服都与本期主题高度贴合,主持人表演时的妆发也高度还原古代各时期的造型。如《良缘之美》主持人身着一袭红裙,《雅韵之美》中兰花图纹点缀的淡蓝色旗袍别有韵味,《悦动之美》历史空间中高发髻一身木兰装尽显英姿飒爽。每一期中每一个元素的充分利用,都使主持人的主持部分更出彩,表演部分更真实。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所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依托媒体发展,适应新媒介的融合发展趋势。文化节目主持人也需要通过角色化塑造,尝试多元化表达。

文化节目主持人应思考如何传播好中华文化,打造好自身品牌形象,进行人格化表达与传播,要接纳新现象,适应新身份,寻求新突破,这是从节目形态到主持人个人风格的彻底颠覆。《衣尚中国》主持人所反映出的语态之变、串联方式之变、叙事结构之变也为未来主持人的创新性综合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发。

参考文献:

[1] [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黄爱华,冯钢,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9.

[2] 王秋硕.融媒时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创作互联网化的表征与进阶[J].当代电视,2021(5):97.

[3] 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304.

[4] 袁光锋.公共舆论中的“情感”政治:一个分析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8(2):109.

[5] [美]詹姆斯·W .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8.

作者简介?尹柳清,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主持人
阳原县第四实验小学
《头脑特工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荧幕主持人 妙趣造型四问
小蛇圈圈绕的答疑会
咖喱岛(四)
著名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孙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