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
2022-06-25韩培庆
摘 要:实施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的需要,而教师是决定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关键。为了确保课程思政实施成效,高职院校教师应该深刻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问题,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学、真信,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并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教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是决定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关键。高职院校做好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应然要求。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少系统的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亟待提升。为了确保课程思政实施成效,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做到懂、信、实、融,从而做到知行合一,全面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一、懂:搞懂课程思政建设的一些基本问题
(一)课程思政是教育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教育必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政治性决定的。坚持教育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就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培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历史方位。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一切工作包括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中国的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高校,中国独特的国情、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决定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高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道路、办学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思政是课程育人功能的体现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与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紧密结合,课程的开设要考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
由于社会认知的偏颇,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观念还没有被所有人真正理解和接受。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只注重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课程的育人功能。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近代工业化历程中人们对教育本质认识的缺位。在我国近代工业化历程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量大面广、掌握技术的熟练工人,以满足工业化飞速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工具取向非常明显。这种违背教育本义的功利性教育观深深地影响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在这种教育观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批判,但依然会在现实中对人们产生影响。
(三)课程思政是教师的职责
《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帮助学生提高对生命和自我价值的认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是,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所有课堂都是育人主渠道。课程思政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应有之义,是课程教学的价值回归,而不是对教师的额外要求,更不是给教师添加的负担。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程建设之外的要求,而是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教师重新挖掘、梳理和认识专业课内容、方法的要求。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把思政内容搬到专业课程中去,把专业课“思政化”,更不是一项活动或一场运动,而应是教师的常态工作。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课程思政将价值塑造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这既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又是其必备内容。课程思政是建设高水平高职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内容
课程思政内容建设要以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集体为主线。进一步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课程思政具体内容。在课程教学中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践行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使他们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职业态度,具有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笃定专注、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成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二、信:教师要真学、真信
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自己真信,才能自信,进而将这种自信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一)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義中国化新的飞跃。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才能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我们接续努力。在不同的阶段,共产主义理想应该有不同的时代表达。当前,共产主义理想的时代表达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教师就要身体力行,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三)坚定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信心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中国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彰显了党的宗旨和我国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目前,我国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照搬别国经验是解决不了的,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探索更多符合国情的办法,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
当今社会,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承担着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近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更需要我们坚定理想和信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我们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成功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取得了历史性、决定性的建设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肩负育人重任的教师应当真学、真信,树立“四个自信”,同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这种自信传递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对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决心。
三、实:课程思政要落到实处
学校要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积极推动课程思政的各项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结合教情、学情和专业课程的实际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
(一)切实行动起来
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的总体目标,组织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培训,开展各种课程思政项目评选,积极组织第二课堂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课程思政工作氛围,以实际行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二级学院根据不同专业和课程建设实际,组建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德育辅导员参加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加强集体备课,并组织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培训工作。教师党支部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
教师应切实明白,课程思政是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常态化工作,要摒弃“等等看”“随便搞”等应付心理,切实行动起来,深入学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梳理所教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精心甄别和筛选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努力将各项课程思政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更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思政课程是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课程思政的实施必须以课程本身的专业知识为根基。学校在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制订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各二级学院或教学部门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充分了解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充分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制订本部门的课程思政工作计划。教师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需求的变化,紧密结合专业课程特点,积极创造生动多样、易于被学生接受的课程思政新形式、新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工作实效。
四、融: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课程思政不能机械地塞、填、压,而要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从而春风化雨般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要以坚定的立场、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内容为基本要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构建“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新机制,彻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
(一)将课程思政意识转化为育人的自觉行动
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争做“四有”教师,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内化为教书育人的自觉意识,进而转化为育人的自觉行动,不断提高育人能力。
课程思政理念常驻心中。教师要在头脑中绷紧这根弦,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工作。当然,这并不是死板地要求教师每节课都必须有思政设计,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时、因地、因材挖掘并融入思政育人元素。
搭建課程思政建设平台。学校要鼓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合作,组建多学科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开展经常性的课程思政教研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
(二)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梳理思政元素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培养要求,不同课程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深入梳理各类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挖掘各种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机融入日常课程教学,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与思政课教师的合作,开展集体备课。思政课教师的参与有利于专业课教师提高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能帮助专业课教师充分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
(三)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做好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师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的设计、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内容(教材)的选择、教案和课件的编写等各个方面,推进课程思政内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课件、进考试,将课程思政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等各个环节。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渠道。教师要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时间、教学方式一般是根据教学对象、课程教学目标确定的。针对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自制力不强、动力不足、学习浮躁等特点,教师要多从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入手,在强化职业规范和要求、倡导大国工匠精神等方面进行养成教育。同时,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不同班级、不同特点的学习群体,适时调整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讲好中国故事。讲故事更能打动学生,因此,教师在选择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时,可重点考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故事中选择。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了灿若星河的伟人和名人,拥有数不胜数的科技发明,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里面有很多可供教师选择的课程思政案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一个个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比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众多感人事例,中国人民都看得见,没有人能否定。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对坚定学生对中国道路的信心和勇气有很大作用。讲好故事才能打动学生,讲好故事才能感染学生,讲好故事才能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EB/OL].(2020-09-01).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9/01/c_1126430105.htm.
[2]王丹丹.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
[3]高国希.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的提升[J].教育研究,2020(9).
[4]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5]隆平,罗源,田伟军.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2020(1).
责编:瀚 海
基金项目: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项目“‘懂、信、实、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编号:2019SJGLX635)
作者简介:韩培庆(1972— ),男,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