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医院医学工程科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2-06-24戴姗姗顾阳张雷廷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器械常规

戴姗姗 顾阳 张雷廷

近年来,基于医疗技术不断优化与革新背景下,临床诊治中所应用的医疗器械越来越专业与精细,高端且复杂的器械数量也越来越多,大多被应用在和人体骨骼相关治疗中[1-2]。医学工程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承担着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的采购、安装、维修与报废等[3-4]。随着医疗器械在临床上得到高频率使用,逐渐暴露出一些风险事件,如消毒不彻底、功能不全及损毁等,不仅化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加[5-6]。医疗器械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开展中比较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在医院现有管理工作开展中发现,由于对医疗器械管理的要求和认识不同,使得医疗器械管理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医疗设备管理质量,需要在管理方法选择上做出科学的分析,以安全风险管理作为管理技术,能够为医疗设备管理风险事故控制提供帮助,故而医院需重视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确保其质量良好且安全性优异,对降低医疗设备维修率,延长设备使用周期及提升医疗器械检测精准度起着重要意义[7-8]。本研究主要目的是为了探讨将风险管理应用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价值,现展开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为2020年1—12月本院医学工程科1 000件医疗器械,分组方式按照不同管理模式分两组。常规组中吸引管152例、拉钩96例、刀柄100例、手术镊78例及手术钳74例,试验组中吸引管、拉钩、刀柄、手术镊及手术钳各140、90、105、84、81例。对两组采取统计学软件展开比较,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临床研究要求。

1.2 方法

常规组提供常规管理,主要包括器材保养、维护与清洗等,并展开相应调试工作,确保器械可正常运作。试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风险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管理方法如下:(1)划分风险等级与风险评分[9]:根据医疗器械相关目录划分风险等级,主要分为三种,①生命支持设备,比如高压氧(18分)、呼吸机(8分)等;②非诊断治疗系统,包括监护病房(10分)、输液泵(11分);③诊断治疗系统,比如幻灯片(8分)等;其中总分≤8分表示设备为低风险,总分在9~12分,代表设备为中风险;总分≥13分,代表设备为高风险。对于高风险设备的管理,需分析其风险性、设备失效原因等,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以呼吸机为例,对于呼吸阀的风险管理,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消毒与更换;对于主机的风险管理,及时更换或维修电池,并且将电池划分至风险管理的序列当中,对电源线和插头进行检查;对于湿化罐的风险管理,则对护理人员与相关责任人定期展开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规范性。(2)组建一支风险管理小组:选出一名具备丰富管理经验人员作为小组组长,强化对管理人员展开培训,指导其形成正确管理方式;定期组织风险座谈会,总结并分析在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3)强化管理流程:对于租借器械生产公司、名称与数量等相关信息建立专门管理档案,利于后期追踪外来的医疗器械;对于医疗器械按照不同的种类进行分类与管理,安排专人清洗各个科室医疗器械,并成立器械的负责人;严格落实医院器械管理相关制度与操作流程,主要包括器械预热时间、电源开启时间等,由专人进行负责或者推行岗位责任制;详细记录外来器械的清洗、灭菌及消毒等各项操作内容,确保器械能够正常运作,降低不良风险发生。

1.3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包装合格情况,观察指标包括器件小部件完好、医疗器械摆列与摆放、器械规格与数量及附加物品放置;(2)统计两组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功能不全、器械损坏、供应不足、分类错误及器械遗失;(3)统计两组管理质量,由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填写,由小组组长进行评价,观察指标包括收回及时、供给及时与包装质量,以百分制评价,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方式评价,得分与管理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应用SPSS 18.0,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包装合格情况对比

由表1可知,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各项包装合格率均较高(P<0.05)。

表1 包装合格情况对比[件(%)]

2.2 管理不良事件对比

由表2可知,相较于常规组,试验组管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低(P<0.05)。

表2 管理不良事件对比[件(%)]

2.3 两组管理质量对比

由表3可知,试验组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 0.05)。

表3 两组管理质量对比(分, )

表3 两组管理质量对比(分, )

组别 收回及时 供给及时 包装质量常规组(n=500) 83.24±5.60 82.83±5.16 85.17±3.53试验组(n=500) 91.81±4.07 92.04±5.28 93.24±5.67 t值 5.536 5.579 5.403 P值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对于临床诊治而言,医疗器械是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设备,通过对其展开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是提升医院诊疗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有效率及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一种有效途径[10]。若能完善器械的采购体系、运行步骤、安装流程、维护与报废制度等,既能够使得机械维修率降低,还能提升器械检测的有效性,最终实现控制器械管理成本,提升使用周期的目的[11-12]。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时有发现因诊疗器械、器具未彻底清洗或消毒情况下继续使用的情况,增加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医疗器械风险问题多存在于清洗平面类器械不合格方面,在器械表面存在污迹和锈迹。分析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未进行除锈处理;(2)清洗不彻底;(3)材料镀烙破坏。改进措施如下:(1)所有器械2周需要进行一次清洁保养;(2)平面类的器械每个都需要进行液面下刷洗;(3)关注轴节类器械的刷洗[13-14]。在以往的医疗器械管理中对器械细化分类不明确,也没有规范、科学以及有计划的管理方案,相关的工作人员多以机械性的操作进行日常工作,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管理内容也较为匮乏,加上部分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较差,在日常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较多的不足导致医疗器械管理质量较差,感染风险较高[15]。为了能够提高医院医学工程科医疗器械管理质量并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医疗器械的日常管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16]。风险管理属于新型的一种管理方法,也一种比较常用的管理模式,在风险管理过程中能够为临床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也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管理工作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患者的临床治疗安全[17]。将风险管理应用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可结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易发生风险,展开预计性的干预,借助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实施改革与创新,增强医疗器械的管理合理性与有效性,不仅能够让医疗器械发挥出最大作用,还能有效增强医疗器械技术效率[18]。与此同时,实施风险管理可提升医疗器械的管理规范性,将其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提升患者就诊效率并节省其诊断时间,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质量及层次,从而实现提高医疗器械安全性、管理质量,减少器械差错率的目的[19-20]。在本研究中,通过分析常规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医疗器械包装合格率较高、不良管理事件发生率较低,且管理质量更优(P<0.05),通过在实施风险管理前,对风险进行准确识别,有利于风险控制工作开展;通过以科学、精准方式进行规避与防治,可提升器械设备管理质量,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在医院的医疗资源当中,医疗器械是重要组成部位,以高效、全面管理模式对医疗器械进行管理,不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的诊疗能力与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对患者康复与预后起着积极作用,故而医院需强化对医疗器械的管理工作,降低医疗器械不良风险事件发生,进一步提升医疗器械管理质量,确保患者就诊安全提供保障[21-22]。

综上所述,医院医学工程科在管理医疗器械时,以风险管理模式实施管理,所得管理质量更优,既能够提升医疗器械清洗与消毒的质量,提升器械合理使用性,延长医疗器械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降低不良管理事件的发生,从整体上提高了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器械常规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医疗器械检验数据修约问题的探讨
外来医疗器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医疗器械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及维修管理策略
常规之外
家用医疗器械监管现状与发展趋势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