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管理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6-24赖金霞陈俊杰刘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螺旋体滴度梅毒

赖金霞 陈俊杰 刘馨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只感染人类,机体感染后,螺旋体可以播撒到全身、侵犯全身多个气管,产生病变,也可潜伏多年甚至终身没有临床表现[1]。梅毒主要通过性行为和妊娠传播,其中妊娠传播属于先天性传播,可导致新生儿早产、死亡及先天梅毒婴儿等,是严重影响社会安定的传染性疾病[2]。早期的梅毒患者可通过抗梅及其他对症治疗取的根治效果,但早期梅毒患者多无法自查,持续发展至晚期则难以根治[3]。对于新生儿感染者,通过青霉素治疗一般可取得理想的疗效,但仍需定期复查,追踪血清学试验,直至血清学的实验抗体滴度逐渐下降,最终阴性,因此,对于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治疗,规范追踪管理,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控制梅毒传播的关键[4]。基于此,本文就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管理情况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内收治的35例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儿男女分别占比54.29%、45.71%,平均胎龄(39.86±1.02)周,均采取规范管理。本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 方法

对所选研究对象均采取规范性管理,具体管理措施为:(1)收集资料:收集感染孕妇的一般资料(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及紧急联系人等),并结合感染孕妇的性格特点、感染病况等建立个人病理档案。根据孕妇受教育程度告知日常生活注意事项、防交叉感染措施,即每日用紫外线对房间环境进行消毒;在清洗患儿衣物前需用施康溶液浸泡1 h;经高温消毒患儿的喂奶用具后,才可使用;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探视前需做好隔离防护措施。(2)预防性治疗:对孕期未接受抗梅治疗或在分娩前1个月才接受抗梅治疗的孕产妇所生新生儿进行预防性治疗,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且没有临床表现的儿童也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3)定期随访及治疗:对梅毒感染孕妇所生儿童进行定期随访(每3个月随访1次,每2周电话随访1次),定期上报梅毒检测结果。对检出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且滴度高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或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IgM抗体检测阳性的儿童诊断为先天梅毒[5],给予苄星青霉素G(上海新先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0692;规格:30万U),5万U/kg体质量,分两侧臀部肌肉注射治疗。对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阴性或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滴度低于母亲分娩前滴度的4倍的儿童进行随访,对随访过程中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的儿童,或者随访至18个月时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仍持续阳性的儿童亦诊断为先天梅毒,并给予治疗。对于确诊并采取治疗的儿童,建立个人病案,包括联系方式等,上报传染病疾控管理中心备案,并根据儿童的治疗结果,更新病案信息。

1.3 观察指标

分析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管理干预结果及影响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管理结果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至Excel 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管理结果分析

统计显示,所选研究对象有5例新生儿在3月龄死亡,占比14.29%;其余研究对象所生儿童9、12、15、18月龄时的排除感染率分别为28.57%、20.00%、22.86%、5.71%;且15月龄有3例失访,占比8.57%,见表1。

表1 35例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管理结果[例(%)]

2.2 35例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管理结果影响因素分析

统计对比显示,产妇年龄、产妇文化程度、婚姻状态、产妇孕期治疗对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管理结果影响显著(P<0.05),见表2。

表2 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管理结果影响因素分析[例(%)]

3 讨论

孕妇患梅毒常见的原因是有不洁的性生活史或亲密接触梅毒患者的分泌物或污染的生活用品,如毛巾、衣被、马桶等。对于梅毒感染产妇而言,若未及时在孕期采取阻断治疗,可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早产、流产、死胎等,即使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分娩时梅毒也可能通过脐带、产道感染婴儿。大多数梅毒新生儿刚出生以后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大约在出生后2~3周逐渐出现症状,如消瘦、体质量的增长不佳、皮肤比较松弛(貌似老人)、发热、烦躁、痉挛,部分新生儿还可能存在口周放射状的裂纹、手心、足心大片的脱皮,全身性皮疹等[6]。

如果梅毒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也就是梅毒脑,小孩可能会出现强直、惊厥、昏迷,甚至会出现脑脊液的异常等。但大部分梅毒感染产妇在孕晚期或新生儿出生后1岁内积极接受治疗,均可取得新生儿梅毒治愈效果[7]。因此,孕妇患了梅毒,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终止妊娠,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驱梅治疗,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在廖湘竹等[8]的研究中也表明,孕早期抗梅毒治疗可减少妊娠期梅毒孕妇不良妊娠结局,阻断梅毒垂直传播,改善新生儿预后,值得推广。但部分产后结束分娩后,较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持续治疗,进而增加儿童梅毒感染占比[9-10]。

而影响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的管理因素复杂,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妇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及孕期是否抗梅治疗的管理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上述差异反映影响梅毒感染产妇所生新生儿的管理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医疗机构因素及项目管理情况等[11]。其中个人因素是指产妇出于各种原因提供虚假联系方式或拒绝随访,儿童监护人依从性差等,也是增加儿童管理难度的主要原因[12]。其次的医务人员作为预防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的干预和管理者,多因当地母婴梅毒感染病例相对少见造成医务人员存在预防传播服务的异质性,缺乏正确的干预措施及管理方法等[13]。再加上母婴梅毒传播项目开展时间较短,平常宣传力度不够,临床医务人员对此项目的工作经验较少,因此,无法起到理想的管理效果[14]。在覃清华等[15]人的研究中也表明,梅毒感染孕产妇初检孕周、初检滴度和治疗情况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密切相关,与治疗和规范治疗的梅毒感染孕产妇相比,未治疗和未规范治疗的孕产妇更易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

因此为解决上述情况,降低梅毒新生儿出生率,重视梅毒感染的相关管理十分重要,具体干预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点:(1)提高梅毒感染可引起的危害性宣传:积极建设本地梅毒咨询检测服务平台,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避免年轻男女因羞愧等措施早期治疗时机,还可通过此平台积极推送梅毒常见感染途径、危害与早期典型症状的相关知识,避免高危性行为与提升育龄期男女的健康性知识。或定期组织社区育龄期性健康讲座,诚邀当地社区育龄期男女参与,其讲座宣讲的主要内容为健康性行为,重点详细宣讲梅毒的传播途径、早期症状、危害等,提高育龄期男女的性行为安全意识,避免过早性行为及不洁性行为。其次,应重点告知当出现早期症状时,不要讳疾忌医,重点告知早期的梅毒感染可通过对症的长期治疗取得治愈效果。(2)加强临床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经验培训:定期组织院内梅毒患者临床管理的操作防护技巧培训与考核,并开展与梅毒患者的沟通技巧培训,在降低医务人员院内梅毒感染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健康,重视和理解患者的自尊。(3)优化检查和治疗便利性:普及梅毒相关检查及治疗的相关仪器、试剂、药物等,对疑似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尽早确诊,以便尽早开始治疗。(4)加强梅毒感染孕妇的健康教育:对于已确诊梅毒感染的孕妇,医生应根据胎儿情况,指导孕妇开展阻断治疗,并结合孕妇的受教育情况、家庭情况等,向孕妇开展详细的健康教育,告知积极配合阻断治疗对胎儿与孕妇的积极意义,如有必要可利用视频、手册等方式向孕妇展示梅毒新生儿的相关症状,提高孕妇对阻断治疗的重视。对放弃治疗或治疗依从性不高的孕妇,应立即指导孕妇终止妊娠,降低先天性梅毒新生儿出生率。上述干预措施是控制母婴梅毒传播的关键,可在临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管理难度较大,可根据影响因素采取个性化规范管理,对认知不足的产妇及管理理念不足的随访管理单位进行培训,以起到减少传播的目的,并根据产妇年龄、产妇文化程度、婚姻状态、产妇孕期治疗情况等个人差异,进行针对性随访管理。

猜你喜欢

螺旋体滴度梅毒
广州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隐性梅毒更危险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