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行的影响及挑战

2022-06-24邱冬阳曹丹劼

海南金融 2022年6期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政策

邱冬阳 曹丹劼

摘   要: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推广是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发展推动的结果,货币数字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行对支付、货币政策、商业银行、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产生正向影响。同时随着人民币的数字化进一步加深,也将面临监管难度增加、推广有待优化、对货币体系冲击以及国际化等方面的挑战。因此,针对处于试点阶段的数字人民币,从数字人民币概念的延伸、涉及领域的拓展、迭代升级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助力数字人民币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货币政策;人民币国际化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2.06.005

中图分类号:F8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22)06-0038-12

一、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以及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由于比特币等私营部门发行的数字货币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全球各国法定数字货币迎来了重要发展阶段。韩国和瑞士已经开始央行数字货币的试点;俄罗斯、日本以及新加坡等国也相继推出央行数字货币并进入研发及测试阶段;加拿大央行加快对数字货币的研发,并对其概念的可行性进行验证。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对数字货币领域进行探索,2020年,首先在深圳、成都等城市进行数字人民币的测试,2022年1月,数字人民APP正式上线,饿了么、美团等多家平台先后接入数字人民币系统,北京冬奥会场景也进行数字人民币测试,进一步拓展试点范围。2022年3月,央行宣布扩大试点范围,在现有试点基础上增加六座城市。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发展的融合产物,在我国对数字人民币的加速试点推行下,数字人民币的广泛使用指日可待。

二、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行的影响

随着数字人民币逐渐融入社会和日常生活,在中短期提高国内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对商业银行的运营及货币政策产生一定的影响。从长远来看,数字人民币的广泛应用和充分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行的国内影响

1.对支付的影响

一是提升支付便捷性。目前我国支付体系运行稳定,支付系统业务量稳步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在日常生活中居民主要支付方式是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推广意味着支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与第三方支付相比,数字人民币具有无限法偿性、可离线支付等优势;与虚拟货币相比,数字人民币以国家信用为支撑,更具权威性。

二是提升支付安全性。央行在发行数字人民币时首要考虑的便是支付安全性,数字人民币所具有的不可重复花费、不可篡改等特点有助于构建多层安全防护系统,使得风险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数字人民币按照实名认证的强度将钱包分为四类,一类钱包实名认证程度最高,需要现场验证身份信息并绑定银行账户;二类钱包需要远程验证身份信息以及绑定银行账户;三类钱包只需要远程认证相应身份信息;四类钱包只需要运用手机号进行远程验证。同时遵守“小额匿名、大额依法可溯”的原则,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匿名性需求,一定程度上保护隐私安全。

三是扩大应用场景。随着数字人民币的进一步推广,数字人民币在政务的运用也加速落地,数字人民币逐步应用于缴税缴费、补贴发放等方面。此外,数字人民币的智能合同以及可追溯性也可以帮助解决相关政务涉及到跨地区所造成的效率较低、周期较长的问题。传统专项资金发放流通环节多且时间长,而数字人民币针对资金发放设置相应触发条件,并逐级追踪资金使用情况,使补贴资金发放情况以及资金专用情况更加直接透明。

四是助力企业、商户降本增效。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展,数字人民币在零售支付端不断优化支付场景、提升支付体验,对企业支付将产生显著影响。第一,与需要手续费的第三方支付相比,数字人民币兑换的零手续费将得到企业以及商家的关注,当前京东科技集团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合作运用数字人民币向两家供货商支付了货款。第二,企业采购过程中的自动化手续与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的特点相结合,在订单核销以及资金往来方面做到实时高效,进一步提升效率。第三,在移动支付时代消费者支付完成并不等于商户完成结算。以微信支付为例,微信商户结算周期为“T+1”,交易当天交易金额扣除手续费结算至商户平台账户。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特性使得交易金额实时进入商户数字人民币钱包,省略其中的收单及清算机构,完成实时结算。

2.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1)定位M0,法定准备金数量增加

第一,数字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和现金相似的功能和价值属性。我国发行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流通中的现金(M0),仅代替流通中的纸币和硬币。随着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非现金支付逐渐代替用现金支付成为大趋势。根据2011—2021年的数据,M0数量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见图1),由2011年的5.07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08万亿元;M0占M2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由2011年的5.96%下降至2021年的3.81%。虽然现金的使用率降低,但流通中的现金绝对数仍在增加,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数字人民币的推广来实现M0的数字化,滿足社会公众对数字化现金的需求。

第二,数字人民币发行采用的是双层运营模式(见图2),模式首层是央行,负责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发行以及选择可靠的运营机构负责数字人民币对公众的投放。第二层则是由央行指定的运营机构,试点初期主要是六大国有银行,两家民营银行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也参与相应的研发,随着试点的进一步推行招商银行也被纳入其中。指定的运营机构向央行缴纳100%准备金用于兑换数字人民币,并向下按1:1的比例对社会公众投放数字人民币,依据不同用户开设不同类别的数字人民币钱包。第三层则是数字人民币的实际用户,包括消费者、商户以及企事业单位。2CC4BEE6-B987-40F6-B330-7ED764D6FEAF

假设数字人民币发行量为M,则有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所造成的法定准备金增加量为M×100%。同时,一部分民众因为数字人民币的优势选择将部分活期存款兑换成数字人民币,造成银行部分活期存款减少,减少量为△D,活期存款的准备金率为r,故数字人民币发行所造成的法定准备金减少值为△D×rd。数字人民币会对银行活期存款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同时商业银行会采取相应措施应对活期存款减少的现象,故活期存款的减少量△D将小于数字人民币的发行量M,而且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rd小于100%。因此,法定准备金的减少量△D×rd小于法定准备金的增加量M×100%,数字人民币的正式发行运用会造成法定准备金数量增加。

(2)提高货币乘数,影响货币派生

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会对货币乘数以及货币派生产生影响。货币乘数(m)是指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量的比率,其公式为:

其中,C为流通中的现金数量,D为活期存款,Rd、Re分别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rc代表现金漏损率(C/D),rd、re分别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将上述货币乘数公式对现金漏损率求偏导得到以下结果:

根据式(2)偏导结果,已知rd+re<1,故偏导数小于0,货币乘数与现金漏损率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即现金漏损率越小,货币乘数则越大。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会对现金漏损率产生影响:数字人民币与传统现钞相比具有离线支付、可控匿名性以及支付即结算等一系列优点,在此基础上会吸引一部分消费者选择使用数字人民币代替流通中的现钞,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数量减少,现金漏损率也相应降低。故数字人民币的正式发行会造成现金漏损率下降,从而导致货币乘数增加,在基础货币量一定的条件下,会增加货币派生。

(3)影响货币需求

第一,随着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应用场景不断丰富,除了包含二维码支付、手机转账等现有支付方式,还支持双离线支付,在人流量大的机场、商场等场景具有显著优势,同时数字人民币支付实时结算的特性进一步加快商家的资金流转,资金的快速流转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依据费雪方程式:MV=PQ,其中M表示货币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水平,Q为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交易总量。短期内市场上物价水平不会产生显著变化,商品市场交易数量也相对稳定,货币需求量取决于货币流通速度,又由于数字人民币支付便利性提高货币流通速度,故货币需求相应减少。

第二,依据剑桥方程式:M=KPY,其中M表示货币数量,k表示人们持有现金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P为价格水平,Y表示实际收入。由于数字人民币的便捷使用,现金周转速度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提高,故居民持有的现金数量相对减少,k变小,故货币需求减少。

综上,数字人民币的便利性以及快速周转,改变货币的流通速度V和人们的现金持有量占名义收入的比率k,进而导致货币需求M发生改变,造成货币流通数量的减少。

(4)精确把控资金流向

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最大区别是数字人民币可溯源,有利于央行对社会上的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监管。疫情期间我国针对部分企业发放低息贷款和延期还款,但却存在着贷款套利的现象:一是企业选择运用贷款购买获利更高,风险相对较低的理财产品;二是将获得的低息贷款资金二次贷给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这些投机行为违背低息贷款的初衷,导致资金违规流入市场,削弱货币政策的作用。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性,即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隐私受到严格保护,银行可以对违背政策的企业行为进行纠正和调整,从而有效发挥货币政策效果。

(5)缓解货币政策的时滞性

传统货币政策在出台后需要经过一系列流转过程才能够实现预期目标,流转的时滞性会对政策效果产生一定影响。数字化的人民币,能够实时准确对贷款流向、物价水平以及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监控,缩短央行数据反馈和数据分析的时间,有助于央行解决由于货币政策传导的滞后性所带来的问题,从而提高资金运用的有效性和政策传导。

3.对货币体系的影响

央行在数字人民币货币体系下充当着发行方的作用,商业银行充当分销商的作用,商业银行的中间传递运营对数字人民币的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涉及的数字人民币业务将会对货币发行体系中商业银行的现金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数字化水平等方面产生影响。

(1)降低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成本

在货币发行制度中,现金的管理较为严格且成本较高,如在银行现金出入库时涉及到现金打捆、清点、运输过程安保监控、出入交接手续等,有些环节需双人双岗要消耗较大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全国各地的ATM机的运营维护成本也是银行的较大开支,依据央行发布的相关数据,全国ATM 机有95.97万台,离行式ATM(银行营业网点外的自助存取款设备)运行成本约300元/天,附行式ATM运行成本约150元/天。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推广,银行的部分现金业务可以逐渐被数字化管理网络所代替,相关运营费用也将随之降低。

(2)使贷款信息更加透明

数字人民币所提供的完善的数据库能够拓宽现有的融资渠道,基于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特点,在特定情况下央行有权调取个人或社会机构的交易资金流动信息,使得相关票据、资金流动及贷款运用等信息更透明化。运用数字人民币,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商业银行贷款发放产生影响:对资金流动进行溯源,获取企业及供应链上下游的信用及经营情况,减少银行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准确监测贷款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解,降低違约风险;基于用户的交易数据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还贷能力等进行判断,提高审批贷款效率。

(3)促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

数字人民币的推广,一方面会减少银行现金押运、存储以及流通环节的成本,另一方面加深去柜台化,商业银行的线上服务将会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指定商业银行作为给公众投放数字人民币的机构,能够通过数字人民币来拓展日常支付场景。此外,商业银行通过对数字人民币的运营将产生新的业务模式,可以为非指定机构提供数据接口服务、智能合同定制等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服务,推动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的发展,增加银行用户粘性,进而带动数字化平台的完善。2CC4BEE6-B987-40F6-B330-7ED764D6FEAF

(4)技术优势助力反洗钱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银行反洗钱所面临的数据量庞大,在监管识别方面负担重大。虽然各大商业银行都建立了反洗钱监控平台,但关键信息的识别和分析仍然需要人工进行。不同系统间的用户数据存在差异,当资金在跨行流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账等,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协调交流存在一定的壁垒。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性,对反洗钱的干预有着积极影响。第一,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性使得银行能够掌握所有的用户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力识别账户的真实身份,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同时又能快速识别洗钱犯罪行为。第二,央行与指定的商业银行构成数字人民币管理系统,全部交易数据将会上传至央行且数据不可篡改,能够对资金源头和流向精准甄别,使洗钱犯罪行为更加透明化。

(二)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行的国际影响

1.技术层面减弱对SWIFT的依赖,创新贸易支付方式

国际收支清算主要涉及到两个系统:一是SWIFT报文传递系统,主要用于全球银行间的信息传递;二是各国的资金清算结算系统,如中国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以人民币的跨境支付为例(见图3),参与者分为直接参与银行和间接参与银行。直接参与银行拥有CIPS行号和账号,能够直接运用CIPS进行人民币的跨境支付;间接参与银行则需要委托直接参与银行通过CIPS进行跨境支付。境外直接和间接参与银行的报文传输都是通过SWIFT系统进行,CIPS系統的运用一定程度仍要依赖于SWIFT。

货币的跨境支付涉及到货币的主权、货币兑换流通等一系列问题。以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有助于减少交易对银行账户的依赖程度;与传统跨境支付相比,数字人民币结算有利于简化交易认证手续、减少中间环节、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随着数字人民币的技术不断发展,我国逐渐参与到国际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交流中,2021年2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加入由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发起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构建连接全球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网络以及各国点对点的报文传输系统,进一步解决传统跨境支付中的效率低下、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从技术层面来看,当前数字人民币技术处于相对领先水平,通过技术优势改善跨境支付存在的问题,并在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支撑下对现有技术完善和创新贸易支付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SWIFT系统的依赖。

2.融合跨境支付场景,提供国际化应用的基础

央行指出数字人民币能够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其“可编程性”特点,“可编程性”指在保证交易安全合法的条件下,满足相应交易条件即可进行自动线上交易。大宗商品国际交易安排复杂,参与主体除了交易双方还涉及到货运代理方、仓储、承运人、银行等,某些环节甚至需要多个机构进行参与。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为数字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应用提供基础。随着数字人民币在跨境贸易的运用场景不断完善,数字人民币的海外用户和商家数量持续增长,用于跨境支付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3.发挥贸易大国优势,维护币值稳定

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在全球贸易体系有着重要影响。根据相关数据,2021年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约占2.7%,排名升至第四,虽然人民币的全球支付份额在上升,但与我国目前全球贸易量并不匹配。不断增加与贸易伙伴交易结算中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不仅能够增加人民币在国际间的流通,而且一定程度避免由于运用外汇定价结算造成的汇率波动、转换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大宗商品交易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部分,中国人民银行将数字人民币的发行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结合。数字人民币对于大宗交易的优化为推动人民币作为大宗商品的计价货币奠定了一定基础,一方面能够有效降低在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中国用户将面临的汇率风险,另一方面又能够促进国际贸易,维护人民币的币值稳定。

三、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行的挑战

(一)数字人民币监管难度增加

1.安全监管难度上升

一是数字人民币潜在的造假和洗钱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鉴别及假币收缴、鉴定管理办法》指出伪造货币和变造货币的具体方式手段,这些方式只能针对实物人民币,数字化形态的人民币造假截然不同,《人民币管理条例》指出的假币收缴程序对数字人民币不具备可操作性。数字人民币由于存在形态的改变,现有反洗钱检测后台的数据表中的字段需要针对数字人民币进行重新定义和修改,目前体系暂时无法对接法定数字货币衍生的反洗钱监管需求。二是相关新兴技术不断出现和发展,数字人民币试点APP以及系统与应用场景的融合仍处于探索改进阶段,潜在的安全风险、现实应用问题以及技术问题还没完全显现,这是数字人民币在开发和监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风险。

2.法律监管未有明确规定

数字人民币目前对于国内法律体系属于完全陌生的新事物,虽然央行《征求意见稿》中对人民币的数字形式进行了补充,但《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币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并没有对数字人民币进行有效监管的法律条文。

一是数字人民币的各方参与者的权利义务。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模式涉及到央行、运营机构以及用户等多层次参与主体,各参与者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权利义务需要明确阐述,保证数字人民币的合法安全使用。二是数字人民币的法偿性规定。《人民币管理条例》中规定在我国境内不得拒收人民币,但未对数字人民币的法偿性做出说明。同时数字人民币因为特殊群体以及电子设备使用的限制性,很难达到完全普及,对于实物货币法偿性的规定也无法完全适用于数字人民币。三是隐私保护规定。央行能对数字人民币的流通和交易信息进行精准监控,而运营机构则提供服务及技术支持。需要法律对央行及运营机构技术的使用进行明确规定,对交易信息进行调取的情况规定,合法保护公众的隐私。

(二) 对货币体系的冲击难以忽视

1.对传统网点业务产生冲击2CC4BEE6-B987-40F6-B330-7ED764D6FEAF

近年来由于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发展,现金支付结算业务已大幅减少,银行的去柜台化不断加快,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推广可能会加剧这一现象。与现金相比,数字人民币能够给用户带来更便捷的非接触式数字人民币支持银行账户松耦合,用户不需要银行账户就可以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而银行的个人账户开户及业务量将会逐渐减少。

2.低成本的活期存款在负债端占比减少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21年末我国人民币活期存款余额为238.61万亿元,其中住户的人民币活期存款为92.34万亿元,占比38.7%,活期存款作为银行较低成本存款资金来源,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以及盈利起着重要作用。在数字人民币广泛推行后,部分社会公众可能选择将少数银行存款转化为数字人民币使用,同时商户接受收款的方式也会逐渐被数字人民币替代,造成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出增加、流入减少。活期存款的减少增加商业银行的吸存压力,如果资产负债表外的数字人民币所造成的活期存款流出不能回到资产负债表内,将导致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收缩。商业银行负债端的结构以及规模发生变化,将会增加资产负债管理难度。

(三)推广多个环节有待优化

1.数字人民币钱包功能有待优化

数字人民币的使用要通过APP来实现,APP的下载、安装和注册与目前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差别不大。虽然数字人民币的第四类钱包只需要运用手机号进行远程验证无需实名,但注册完成后钱包内余额为零,仍需要通过他人转账、手机银行或者绑定银行卡进行充值。

数字人民币与现有支付方式的融合有待提高。通过开通网商银行或者微众银行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便能将数字人民币钱包与对应的第三方支付账号绑定。虽然支付宝微信账号与数字人民币钱包绑定,但微信支付宝账号余额依旧无法转入数字人民币钱包,仍需通过他人转账、手机银行或者绑定银行卡等充值的方式来增加数字人民币钱包余额。

2.消费者支付习惯难以改变

根据中国银联2021年发布的数据,2020年支付宝在国内的用户已经突破了10亿,微信红包、转账和日常消费的用户也接近10亿,微信和支付宝占据了国内的支付领域。对用户而言,如果数字人民币的支付体验没有太大变化,大多数还是会按照原有的支付习惯选择支付宝或者微信。

3.大众意识有待提高

一方面,数字人民币APP针对的用户主要是青年和中年,数字人民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用户的数字技能。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成为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用户群体,同时偏远农村地区的人群缺乏一定的数字意识和技能,故数字人民币APP与电子设备存在数字鸿沟所造成的特殊群体的使用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数字人民币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一些民众在对数字人民币的概念和具体知识并不了解,相关知识普及率有待提高。

(四)数字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困难

1.各国对数字货币使用标准存在差异

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法定货币推行后,将会面临在国际上的多边标准认同及法律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国际上对数字货币的使用缺乏统一标准和法律共识,同时各国对于不同数字货币持有不同态度。如日本大力支持数字货币,并且认可比特币,使得比特币在日本交易自由,美国将比特币作为储备资产,而在我国比特币交易属于违法行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时,必然要面对不同国家的结算规则和支付体系的要求。

2.与其他国际数字货币存在竞争

数字货币除了在一国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在数字化时代国际发言权的重要代表。数字人民币在未来运用于跨境支付和推进国际化的进程,就必然会和国际上的数字货币激烈的竞争。2019年,美国Facebook提出超主权数字货币Libra项目(已更名为Diem),虽然已提出两个版本但还未发行,紧接着数字美元项目也发布了首份白皮书。随着数字货币研发进展的深入,作为世界通用货币之一的美元能够进一步维持在国际上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国际货币竞争加深,同时我国数字人民币推动国际化进程不可避免與美元产生竞争。这种竞争会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增加系统风险和不确定性,故如何正确应对数字人民币与其他国际数字货币间的竞争关系,是数字人民币发展过程中将要面对的一大难题。

3.国际交流合作有待加深

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的技术问题正逐步完善和优化,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加入数字人民币的研发推广,技术完善创新将走在前列。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的长远发展除了技术水平,还需要考虑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以便数字人民币适应国际准则体系为未来数字货币相关准则制定奠定基础。

各国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和测试都进入不同的阶段,随着未来越来越多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应用和竞争格局的形成,需要通过加强国际间合作来完善金融体系的建设和治理,从而推动数字货币国际化进程。同时,国家间法律法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以及对数字货币的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加强国际间合作存在困难,缺乏全球化的合作伙伴成为一个难题。

4.数字化和国际化需要回归货币本身

人民币的数字化毫无疑问有助于国际化,但技术是影响国际化的次要因素,国际化仍要回归货币本身。目前我国数字人民币虽然技术优势在国际化过程中起着正向作用,但技术要素并不是数字人民币成为国际主流货币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经济实力和人民币本身的价值因素从本质上决定国际化的进程。一方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的应用除了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还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全球各国对数字人民币本身的认可。另一方面,数字人民币的本质是人民币,只有在人民币本身话语权提升的前提下,才能够充分运用技术助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自身地位对法定数字货币的支撑才是关键。

四、数字人民币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以M0为基础,进一步延伸至M1

央行数字人民币如果只定位于M0,那么其作用和影响将会相对有限。首先,目前央行对数字人民币是定位于M0,未来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通货将以“数字化现金+实物现金”的形式存在。截至2022年2月,中国流通中的现金数量为97200亿元,占货币总量的3.98%,央行数字人民币如果只定位于M0,一方面将只能对货币总量中不到4%的部分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其使用只能局限于支付,不能用于银行发放贷款以及债券投资进而进行货币创造,数字人民币将只能作为对现有支付体系的补充。故未来随着数字人民币的大规模运用,可以考虑将其由M0延伸至M1,使数字人民币进入二次流通及以后的流通过程。但数字人民币扩展到M1会对货币政策制定、金融结构等带来新的挑战,需要深入研究。2CC4BEE6-B987-40F6-B330-7ED764D6FEAF

(二)由支付领域向外拓展,真正发挥货币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数字人民币具备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方面,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数字货币,有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在后续流通方面相对便利,同时数字人民币的兑换不需要手续费,更加便捷;贮藏手段方面,数字人民币不计息,相较于私人发行的加密货币,币值相对稳定,能够保值但不能增值;支付手段方面,数字人民币具有缴税缴费、工资发放、租金缴纳等功能,但目前仍在试点尚未大规模推广;世界货币方面,在我国的研发和推广下,数字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清算方面将会更加快捷可靠,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数字人民币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数字人民币主要用于国内的零售支付,数字人民币不应只局限于支付结算,应当在现有支付领域定位向外拓展,应用于金融业务、银行发放贷款以及债券投资等领域,满足社会需求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充分利用数字人民币的优势,真正发挥货币功能。

(三)迭代升级数字人民币,构建数字金融生态

数字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需要不断迭代升级,在现有功能基础上拓展多功能应用,针对设计短板和特殊群体需求,持续完善设计和使用,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数字人民币安全监管和法律监管体系。

央行表示我国研发数字人民币是为了创建一种能够满足居民在数字化时代使用数字化现金需求的货币,并结合金融基础设施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持和助力。数字经济发展除了数字人民币的助力,还需构建数字金融生态,以数字人民币为引领,带动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清算结算机构等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促进技术和业务融合。货币发行是生态构建中最核心的部分,人民币正走向数字化道路,同时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支付机构的业务也应融入不同的生态场景,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四)以数字人民币为契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为了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要增强法定数字货币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一是在CIPS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字人民币的独特优势,加快数字人民在跨境支付的运用。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将涉及到数字人民币的投放、转移以及回笼等各环节,支付清算体系还将考虑到多笔交易并行的效率和稳定性,监管体系需要对数字人民币跨境的流通进行追踪监控。对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有助于实现数字人民币在境外的兑换和流通,使数字人民币充分发挥货币职能,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二是以数字人民币为媒介,以国内融合带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数字人民币首先在国内以现有政策为基础进行试点推广,金融科技助力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使数字人民币在各个产业进行流通融合,然后逐步提升开放力度,在全球视角促进数字人民币的在国内国外的双向投资,为数字人民币国际化提供良好基础。

(责任编辑:夏凡)

参考文献:

[1]封思贤,杨靖.数字人民币防范互联网平台数据垄断风险的作用机理[J].改革,2021(12):69-80.

[2]黄国平,丁一,李婉溶.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态势、影响冲击及政策建议[J].财经问题研究,2021(6):60-69.

[3]王宏杰.央行数字货币的优势、影响及研发分析——基于文献综述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1(8):67-78.

[4]汤奎,陈仪珏.数字人民币的发行和运营:商业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研究[J].西南金融,2020(11):24-34.

[5]张姝哲,韩兴国.数字人民币运营模式、政策影响与发展建议[J].理论月刊,2020(10):50-58.

[6]姚前.理解央行數字货币:一个系统性框架[J].中国科学,2017(11):1592-1600.

[7]王都富.数字人民币时代支付产业发展趋势分析——基于商业银行零售支付业务视角[J].金融论坛,2021(12):8-13.

[8]石建勋,刘宇.法定数字人民币对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意义及对策[J].社会科学文摘,2021(9):4-6.

[9]戚聿东,刘欢欢,肖旭.数字货币与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及人民币国际化新机遇[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105-118.

[10]王亚莲.浅谈现行货币制度下的数字人民币[J].现代商业,2022(1):136-138.

[11]杨济菡,窦艳杰.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技术演进和实践探索[J].新经济导刊,2021(3):50-57.

[12]梁廷玺.数字货币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金融科技时代,2022(3):27-30.

[13]聂琳峰.法定数字货币的法律风险与规制路径[J].银行家,2022(3):138-141.

[14]王清刚,赵珂.央行数字货币:概念、功能、风险及应对[J].财会通讯,2021(24):124-126+147.

[15]武颖,刘振.数字人民币与反洗钱:机遇、挑战和应对[J].海南金融,2021(6):77-82.

[16]刘颖,上官鸣.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及影响分析[J].金融经济,2021(2).

[17]陈道富,张嘉明.对我国央行数字人民币争议的若干思考[J].北方金融,2021(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发展绿色金融的可行路径研究”(18XJY022)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04-13

作者简介:邱冬阳(1970-),男,重庆潼南人,技术经济及管理博士,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曹丹劼(1999-),女,安徽宣城人,重庆理工大学经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2CC4BEE6-B987-40F6-B330-7ED764D6FEAF

猜你喜欢

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论“新汇改”及汇率贬值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旅游业影响的对策分析
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互动机制研究
新常态视角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及发展探讨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