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党史教育的探索

2022-06-24郑琼丽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党史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

郑琼丽

摘 要:对小学生开展党史教育,是增强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的重要途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些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要精神资源,是当下社会需发扬的主旋律。将抗战精神、党史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向小学生传播红色革命精神,为立德树人提供深厚力量。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故事、视频、辩论等方式,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开展学习党史活动,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党史学习入脑入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党史教育;抗战精神

“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统编版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第三课时内容为“中流砥柱”板块。教材通过活动园、阅读角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贡献,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学生并不太清楚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在这个背景下,笔者结合党史教育,引导学生从相关史料中提取信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坚持抗战到底,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使学生产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图片注解导入,释中流砥柱之疑

上课伊始,教师展示在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展馆“中流砥柱”标题的图片,并让学生探究“中流砥柱”的词语释义。“中流砥柱”是指像屹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形容人奋不顾身、坚韧不拔,像砥柱在激流中挺立,也比喻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能起支柱作用的力量。中流砥柱之作用,挽狂澜于既倒。通过图片和注解释疑,进而提出核心问题:在这样动荡艰难的抗日救亡环境中,面对抗战的困难,谁能起到支柱作用成为中流砥柱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学习主题。

二、走进“西安事变”,悟共产党之有为担当

基于课前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根据活动园的提示,查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资料,了解“西安事变”史实。假如让你解决“西安事变”这个难题,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如何处置蒋介石?让学生通过辩论“杀”与“不杀”,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事实,感悟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的担当。接着出示“毛泽东对‘如何处置蒋介石’的上、中、下策:‘杀’是下策,‘不杀不放’是中策,‘放’是上策,中央决定的谋略是‘放’,这是联蒋抗日的万全之策,也就是上策。”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引发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机的紧要关头摒弃前嫌,主张全民抗战的博大胸怀,因地制宜的作战智慧及敌后战场发挥的重大作用,在抗日战争的关键时刻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三、讲述“游击战的故事”,悟共产党之坚韧不拔

在此环节中,教师出示抗战漫画《敌人手足无措》,分析漫画里的中日两国人物大小的巨大差别,说明抗战时期敌人十分强大。接着出示“1937年中日两国制造武器装备数量对比表”,让学生由此发现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武器装备上我国军队一直处于敌强我弱的不利态势,面对如此艰难的战争形势,我们的抗战十分艰难。然后出示教材第71页的图片和素材,让学生独立阅读资料,交流分享“游击战的故事”。讲述故事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师在学生表达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在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中表现出的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学生化身游击战故事的“代言人”,声情并茂地将革命基因带入课堂,使课程育人更加生动有趣。探寻中国共产党在面临敌强我弱的战争形势下,发挥智慧,组织游击战,向所有中国人传递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有力打击敌人,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四、了解“南泥湾大生产”,悟共产党之革命精神

在本环节中,教师采取让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全班汇报的学习形式,阅读材料《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垦荒》,观察图片中的南泥湾,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八路军战士要垦荒?”“他们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坚持抗战到底的?”等问题。教师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假如我是三五九战士”,真切体会战士们运用智慧自己动手搭窝棚、挖窑洞、收集废旧材料自己制作农具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接着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在幸福年代的我们,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吗?”的问题,引领学生发扬共产党人乐觀向上、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学生在此充分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坚持持久抗战,正确指导抗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并让学生从史实中感悟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

五、重温抗战胜利,续共产党之爱国情怀

教师出示抗战胜利的历史瞬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重庆人民庆祝抗战胜利》,让学生在情景中体会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及人们内心兴奋激动心情。接着播放视频《伟大抗战 伟大精神》,让学生回顾抗日战争,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最后带领学生结合抗战胜利纪念日,聚焦新闻图片,了解每年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开创未来。

在此环节中,引领学生回顾中国共产党抗战情景,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力挽狂澜,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深入思考抗战历史对于今天的现实意义,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激发学生树立发奋读书、建设国家的伟大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六、小结

抗战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我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这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精神资源,是当下社会需要弘扬的主旋律。将抗战精神、党史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有助于在小学生中传播红色革命精神,为立德树人提供深厚的力量。纵使题材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故事、视频、辩论等方式,尽可能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教育更加贴近学生。

因此,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了解。

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小学生只有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精神,祖国江山才能永不褪色,党的事业才能代代相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也是思政课教师当仁不让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员之友(新疆),2021(05).

[2]李竹平.抵达自我实现——儿童德育活动之路径选择[J].湖南教育(A版),2020(06).

[3]王海利.道德与法治课家国情怀教育初探[J].考试周刊,2019(35).

[4]李康平.论中国三大红色资源联合开发的政治文化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05).

[5]刘寿礼.苏区“红色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研究[J].求实,2004(07).

猜你喜欢

党史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
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