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2-06-23王秀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电极肢体

王秀娥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近年来,由于瓣膜性心脏疾病、动脉狭窄、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相关疾病发生率的升高,导致脑卒中疾病发生率不断升高,且手术适应证被扩大[1]。根据脑卒中的发生机制,包括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两种,两种类型均可造成中枢性神经损害,进而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康复训练为重要恢复模式,主要强调患者病情稳定后实施相关训练,尽可能保证早期康复效果,进而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减轻疾病损害[2]。本研究选取78 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探究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对其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以治疗效果作为重点,选择医院治疗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模式展开全面分析,内容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于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8 例,依据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9 例。试验组年龄53~81 岁,平均年龄(67.08±4.71)岁;男19 例,女20 例;左侧肢体障碍16 例,右侧肢体障碍23 例;病程1~23 d,平均病程(12.09±3.71)d。对照组年龄54~80 岁,平均年龄(67.03±4.35)岁;男20 例,女19 例;左侧肢体障碍18 例,右侧肢体障碍21 例;病程1~23 d,平均病程(12.04±3.6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取得了患者家属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知情同意;全部患者均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或颅脑CT 确诊,无意识昏迷、生命风险等。排除标准:既往肢体功能障碍、既往脑部创伤或者手术史、合并全身感染、恶性肿瘤、全身感染、严重住院并发症、继发性脑卒中等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干预,主要内容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严格监测瞳孔、脉搏、呼吸、心率等体征,根据变化调整用药。住院期间积极预防感染、肺炎、压疮等并发症,加强呼吸机管理,给予患者及家属必要的健康教育指导,明确康复训练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同时落实抗痉挛、良肢体位等工作,对于下床活动的患者,预防跌倒。

试验组采取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干预,在患者病情稳定后48 h,确定无康复禁忌证后即可开展康复训练,研究所用床边介入康复训练设备为增强型的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WHDN2000F0,广州市三甲医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具体训练方案如下:在实施康复治疗前,应全面检查患者局部皮肤情况,查看有无破损、皮损等。①手下垂康复训练,调节至PBF1 模式,调节电流值20~40 mA,治疗2 次/d,控制间隔时间为2~4 h,连续治疗10~15 d。②足下垂与髋外旋训练,调节至PBF2 模式,调节电流值20~40 mA,治疗2 次/d,控制间隔时间为2~4 h,连续治疗10~15 d[3]。③腕部后伸训练,指导患者取卧位或者坐位,以酒精(75%)对指总伸肌皮肤实施脱脂处理,于前臂上1/3 交界处分别用拇指和中指抓住尺骨、桡骨,将食指放在两指中间,将白色电极贴在食指指尖,红色电极在手背腕横纹部位,固定电极将患者手臂自然放下,可在手腕部位垫放软垫进行治疗[4]。④腕部前屈训练,指导患者取卧位或者坐位,以酒精(75%)对于浅屈肌皮肤实施脱脂处理,抓住患者腕部掌侧面后,将白色电极贴在尺侧处,红色电极贴于手背腕皱纹处,黑色电极贴于前臂任意部位,固定电极将患者手臂自然放下,可在手腕部位垫软垫进行治疗。⑤踝关节背屈训练,指导患者取卧位或者坐位,以酒精(75%)对于胫前肌皮肤实施脱脂处理,将白色电极贴于胫骨粗隆下方,红色电极贴于足背稍内侧,黑色电极贴于小腿任意部位,固定电极进行治疗[5]。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康复效果。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运动功能情况评定康复效果,主要分为无效、有效与显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相关功能康复情况。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采取ADL 量表评定,分值为0~100 分,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呈正比;神经功能受损程度采取NFD 量表分析,评分与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存在正比关系;运动功能采取Fugl-Meyer 量表分析,分值为0~100 分,分值和运动功能呈正比。③对比两组康复依从性。根据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程度、遵医嘱用药、饮食等情况进行分析,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和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 试验组无效1 例,有效12 例,显效26 例,康复总有效率为97.44%(38/39);对照组无效6 例,有效15 例,显效18 例,康复总有效率为84.62%(33/39)。试验组康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5,P=0.0476<0.05)。

2.2 两组康复依从性对比 对照组完全依从14 例,一般依从17 例,不依从8 例,依从性为79.49%(31/39);试验组完全依从21 例,一般依从16 例,不依从2 例,依从性为94.87%(37/39)。试验组康复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4,P=0.0421<0.05)。

2.3 两组干预前后相关功能康复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ADL 评分、Fugl-Meyer 评分、NFD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ADL 评分、Fugl-Meyer 评分、NFD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相关功能康复情况对比(,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相关功能康复情况对比(,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3 讨论

脑卒中为常见疾病,即使在抢救成功后,患者同样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肢体功能障碍为常见后遗症。临床指出,在脑卒中发病后即可给予康复治疗,可显著减轻疾病损害程度,促进疾病康复,原因是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系统功能重组和代偿,可最大程度改善神经缺损功能,有利于提高康复效果[6]。

通过开展床边早期康复介入训练,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协调、随意的建立,可为机体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早期康复训练还可减轻神经缺损程度,可控制疾病进展,能够有效预防肌肉发生萎缩、坏死等情况,对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7]。在实际康复训练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实现康复效果,应制定合理、科学的康复计划,同时保证开展康复训练前患者无禁忌证,充分排除影响训练的因素后开展康复训练,可有效实现恢复运动功能的目的。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实施神经内科床边早期康复介入可获取理想效果,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神经功能,对减轻疾病损害,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可促进康复效果提升,价值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并推广。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电极肢体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全陶瓷电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氧电极的研究进展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巧妙解决燃料电池电极式书写问题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