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扎格雷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
2022-06-23冯娜娜杨建
冯娜娜 杨建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期,其中60%的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一定的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为冠心病,冠心病心力衰竭为老年患者致死的重要因素,每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引发的死亡率在40%以上。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肾脏缺血、心肌缺血、心房心室扩张、肾功能均会对于血浆 B型脑钠肽(BNP)产生刺激,血浆BNP 为人体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拮抗剂,能够对于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心纤维原细胞中分泌的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进行有效抑制,同时,血浆BNP 还参与血容量、血压调节,可促进血管阻力及体循环阻力降低,使患者机体中血浆容量下降,进而使心脏前后负荷下降,提高心输出量。研究中发现,奥扎格雷钠能够通过高选择性血栓素合成酶抑制,提高前列腺素合成,使机体中冠状动脉实现有效扩张,促进心肌的供血及供氧提高,提升血流量。本次研究选取本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0 例。纳入标准: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具备完善一般资料者。排除标准:精神、认知障碍患者。通过抽签方式分为分析组和参比组,每组25 例。分析组中男11 例,女14 例;年龄52~74 岁,平均年龄(60.42±4.12)岁。参比组中男12 例,女13 例;年龄52~75 岁,平均年龄(60.33±4.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比组 应用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应用药物为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时给予适当硝酸酯类药物,应用2.0 g 注射用左卡尼汀(商品名:律定方,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72)与250 ml 葡萄糖注射液(5%)混合进行静脉滴注,1 次/d,为患者实施抗感染、心律失常纠正治疗。
1.2.2 分析组 在参比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钠(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H20054672)治疗,应用80 mg 奥扎格雷钠与250 ml 氯化钠注射液(0.9%)混合进行静脉滴注,1 次/d。连续治疗10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NT-proBNP 水平、心功能分级情况。于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治疗后3 个月检测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血浆BNP 水平。显效:患者治疗后未发生心绞痛、心功能显著改善;有效: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缩短,心功能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心功能分级:根据行为分级,心功能1 级:患者日常体力活动不会受到限制,日常活动中未产生呼吸困难、乏力、心悸等症状;心功能2 级:患者存在轻度活动受限,在休息过程中无症状,日常活动中会产生心悸、乏力、心绞痛、呼吸困难等;心功能3 级:患者体力活动会产生高强度受限,休息过程中无症状,轻度活动会引发上述症状;心功能4 级:患者无法实施任何体力活动,休息过程中会产生充血性心绞痛或心力衰竭,任何体力活动后均会导致症状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参比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NTproBN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NT-proBNP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 个月,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NT-proBN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分析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参比组、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参比组、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NT-proBNP 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参比组比较,bP<0.05
2.3 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65,P=0.7899>0.05)。治疗后,分析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718,P=0.0000<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分级情况对比[n(%)]
3 讨论
心力衰竭一般由各类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引发心室射血功能及心室充盈受损,使心排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求,患者会产生体循环瘀血、肺循环淤血、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属于临床中常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出体力活动受限及呼吸困难。现代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一般应用利尿剂、强心剂、扩张血管剂实现患者机体血液动力学稳定。利尿剂一般为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改善药物,心力衰竭患者均存在液体潴留的症状,应实施有效利尿剂对于患者机体中液体潴留情况进行有效改善,对于患者的出入量进行控制,并根据患者体重变化情况进行用药及时调解[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属于现阶段心力衰竭的首选治疗药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除存在禁忌证者不可使用,其余患者均可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通过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体内过高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实现有效抑制,全面扩张血管,使机体血流动力学得到改善,有效促进心肌重构,实现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阻断。临床研究发现,足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能够帮助患者有效实现症状缓解,降低由不同病因、不同程度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死亡率[4,5]。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一般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广泛应用,能够对于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现有效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螺内酯以及保钾利尿剂等,可减轻患者心脏负荷,实现心脏重构,有效改善心功能[6,7]。
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抑制机体交感神经活性,有效抑制心力衰竭代偿作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有效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实现疾病预后改善,有效降低临床死亡率及住院率。通常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需要终身使用,一般病情稳定后即在严密监测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用剂量应逐渐增加到患者最大耐受量,但加量过程中应避免过快,也不能突然停止用药,避免引发患者疾病症状恶化。
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夜间呼吸障碍、劳力性呼吸困难,部分患者会存在乏力、倦怠、运动耐量降低等表现,同时,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急性肺水肿、心脏扩大、肺部啰音及胸水等[8,9]。近几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逐步取得较大进展,临床的处理方式已经从原本的强心、利尿剂以及扩张血管剂等血流动力学治疗改善模式,转变为应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实施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但现阶段应用药物治疗无法实现症状改善,预后仍然存在严重症状。
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后患者产生冠状动脉痉挛、狭窄、心肌缺氧、缺血,同时血管内皮细胞降低,引发心肌血液淤滞以及使机体产生高凝状况,因此,不仅需要为患者实施强心、利尿治疗,还应帮助患者改善血管内皮损伤,促进心肌代谢,实现心肌重塑及延缓血流阻断,预防心脏进一步扩大,同时能够实现血管扩张兼顾的效果,有效结合抗血栓治疗,帮助患者实现心功能改善[10,11]。
奥扎格雷钠是一种高效的、选择性的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有利于机体中前列腺素合成,有效实现前列腺素与抑制血栓素合成酶的比例升高,更有利于促进机体冠状动脉扩张,使机体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实现心肌供氧供血。在以往实验中发现,奥扎格雷钠能够提升小鼠常压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提高心脏的缺氧耐受性,同时能够提升肾上腺素引发的心肌耗氧量,对抗机体缺氧缺血现象,帮助患者实现心功能改善,避免产生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同时,奥扎格雷钠能够有效实现抗血小板聚集,使机体血液粘度降低,预防红细胞大量在机体中聚集,使微血管状态得到改善,预防血液高凝,有效促进体循环及肺部压力降低[12,13]。
本文研究显示,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参比组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3 个月,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治疗前、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治疗前、NT-proBN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分析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少于参比组、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参比组、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分析组心功能分级1 级10 例(40.00%)、2 级13 例(52.00%)、3 级1 例(4.00%)、4 级1 例(4.00%),参 比组心功能分级1 级3 例(12.00%)、2 级3 例(12.00%)、3 级10 例(40.00%)、4 级9 例(36.00%),分析组心功能分级优于参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1718,P=0.0000<0.05)。因此,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提高患者的心功能,使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有效缩短疼痛持续时间,使机体中血浆BNP 水平得到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能够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能够使患者实现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进而促进心功能提升,同时能够实现对于血小板选择素释放进行抑制,使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