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06-23张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8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机阻塞性

张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发生率较高,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患者气流受限并不完全可逆,随着疾病进展可不断加重,且存在严重的肺部炎症反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多种因素均参与疾病,通常包括环境因素和易感因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情危害较大,且并发症多,对于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均有严重危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主要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存在关系,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数据显示40 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9%~10%[1]。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此类患者因长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营养不良以及感染,多存在呼吸中枢驱动增强、气道阻力增大、运动耐力降低等,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呼吸机辅助治疗,可显著增强运动耐力,有效改善肺通气功能与氧合功能。本研究选择本院治疗的7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随机分组后给予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对照研究,重点分析了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 例。研究组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4±0.99)年;男女比例为20∶18;年龄49~80 岁,平均年龄(64.51±5.17)岁。对照组病程1~7年,平均病程(4.05±0.98)年;男女比例为21∶17;年龄21~71 岁,平均年龄(64.56±5.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取得了患者及家属理解同意,同时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病情满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诊治指南》中的有关要求;均为首次发病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凝血异常、慢性感染疾病、拒绝接受呼吸机治疗、严重颅脑疾病、休克、心律失常、呼吸暂停等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止咳、抗感染、平喘等,给予患者低流量持续吸氧,实施呼吸道雾化吸入治疗,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酸碱紊乱情况,同时密切记录实验室指标与生命体征变化,重点分析血气指标[2]。

实验组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具体措施为: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将呼吸机调节至S/T 模式,通过鼻罩或者面罩进行正压通气治疗,设定起始吸气压力为8~12 cm H2O(1 cm H2O=0.098 kPa),控制呼吸频率为12~20 次/min,后根据病情合理调节各项参数,根据2 cm H2O 标准逐渐进行增加,待达到18 cm H2O 后维持稳定状态,同时将呼吸频率控制为15 次/min。治疗时,将氧流量控制为3~7 L/min,控制压力为4~6 cm H2O。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并根据生命体征变化合理调整治疗参数,控制SaO2>90%,待稳定后实施维持治疗。待患者疾病症状改善后逐渐降低通气压力,同时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最后停止使用呼吸机[3]。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判定判定:经治疗,患者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血气指标恢复正常,肺功能改善>90%,判定为治疗显效;经治疗,患者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肺功能改善50%~90%,判定为治疗有效;经治疗,上述内容均未实现,甚至病情存在恶化情况,则判定为治疗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肺功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主要指标为FEV1、MVV、PEF,通过肺功能测定仪进行检测。③血气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主要包括PaO2、SaO2、PaCO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1 例无效,12 例有效,25 例显效;对照组6 例无效,15 例有效,17 例显效。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的84.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37,P=0.0473<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实验 组FEV1 为(1.35±0.64)L,MVV 为(1.18±0.59)L/s,PEF 为(2.34±1.37)L/s,对照组FEV1 为(1.37±0.65)%,MVV 为(1.16±0.61)L/s,PEF 为(2.29±1.38)L/s。两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51、0.1452、0.1585,P=0.8929、0.8849、0.8745>0.05);治疗后,实验组FEV1为(1.98±0.75)L,MVV为(1.98±0.82)L/s,PEF为(5.24±2.12)L/s,均高于对照组的(1.52±0.72)L、(1.57±0.77)L/s、(4.04±2.15)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274、2.2469、2.4499,P=0.0080、0.0276、0.0167<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S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aO2、S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1 mm Hg=0.133 kPa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残率、病死率和发生率,主要发生于4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主要疾病症状为喘息、胸闷、呼吸困难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直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4]。呼吸衰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主要采取抗感染、止咳、平喘等措施进行治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临床尚未明确治愈该疾病的措施,主要治疗目的是改善疾病症状,控制疾病进展[5]。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因患者个体差异明显,部分患者仅采取常规治疗并不能够获取理想效果,往往需要联合其他措施进行治疗,以缓解疾病损害[6]。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无创呼吸机被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显著效果。通过应用无创呼吸机,可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轻呼吸衰竭症状,促进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提高。给予患者鼻罩或者面罩正压通气,对于气道并无不利影响,可减去插管措施,不仅会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同时还可减轻对于身体的损伤,减少治疗费用,有利于提升治疗依从性[7]。此外,无创呼吸机治疗时具有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优势,可预防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极高的治疗安全性。此外,该种治疗方式可改善血气指标,对症状缓解和肺功能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促进肺功能提高,对减轻疾病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机阻塞性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黑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