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思想范式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困境与实践研究
2022-06-23张蕾
张蕾
摘要课程思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英语教育的结合与显现,能有效促进课程改革,为国家培养时代与民族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无论在学校环境、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意向与方式、课程设置,还是在教材编撰上都存在一定困境。文章从4个方面出发对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分别作出指导,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5.029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ZHANG Lei
(Sichuan Water Conservancy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1231)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is the combination and manifest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English educ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curriculum reform and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This new teaching mode has some difficulties in school environment,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students' learning intention and way, courses setting and textbook compilation. The author gives suggestions to the teaching methods from these four aspect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English teaching; teaching practice
1課程思政概念阐释
课程思政是2014年以后出现的概念,来源于上海市进行的三个阶段性探索后,逐步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部分高校随之率先试点,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间脱节的现象,开发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一系列探索形成的合力,激发了各地高校的兴趣,引起教育部的关切,发文号召全国高校要上下一盘棋,不断深入系统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路径。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因此,开展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赋予高校英语教学的历史使命。
课程思政旨在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充分思考与运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通过课程改革阶段性探索,将党史、国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高等教育课程学科专业知识高度融合的“大思政”课程理念。以课程实践为基础,思想政治理念为重心,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运用全新教学模式,呈现特色课堂,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新青年,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善策。
2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背景
课程思政理念是在高职院校英语课堂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把“基因式”塑造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2]青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政内容内化于心,成为政治素质过硬、家国情怀满怀、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共存的社会主义新人才。高校英语课堂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落实国家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通过深化课程体系、目标、内容等方面,把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文化认同与英语课程显隐结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价值观和方法观理解世界、面对社会、展示教书育人实效。
伴随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家和党中央对于高等教育的培养方法与途径较为重视,并给予多方面的关怀与支持。基于此,高校英语课堂教学有了新的背景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培养有社会理想、有职业道德、有专业技能的储备力量。
3传统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教学困境
3.1教学文化环境一般,缺少整体文化氛围
教学环境最早的实践者是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是指由多种不同要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包括广义的物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心理环境,狭义的班级授课氛围、师生互动关系等。[3]传统高职院校教学环境经过多年努力发展,在硬件设施方面虽较为完备齐全,适合开展多方面的技能训练与专业知识教学,但文化环境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基础差、英语水平低的问题,加上不重视、不适用的观念,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上,英语教学效果不好,学习氛围亟待加强。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英语课均为公共基础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几近相同,高职学生政治站位不高,缺乏钻研的热情,文化水平、学习迁移能力、理解思辨能力均较差,不少学生存在德行信念的缺失,价值取向偏失,目光短浅、思维狭隘、好高骛远,甚至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一定乱象,如崇洋媚外、盲目信从等。
3.2教学主客体政治意识不强,缺乏思政素养
高职院校教学课堂主客体分别为教师与学生。
在课堂教学主体方面,高职英语教师思政理念认识不足。传统的教学课堂生硬无趣,目标单一,教师更倾向于英语语言与知识的传授,考评设置不全面,一味注重成绩。大部分英语教师常年接受外来文化的熏陶,对国外政治文化生活囫囵吞枣,无知崇拜,甚至全盘西化,造成党员覆盖率较低、思政学识不够,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效果欠佳。
在课堂教学客体方面,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政学习与基础、专业课堂关联甚小,且思政课趣味性低、课堂乏味。根据笔者学校已开展的课程思政课堂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的高职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概念模糊混淆,10%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10%的学生认为与思政课高度重合,无学习的必要。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课堂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的理念贯穿始终,导致学生学习功利心较重,未习得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思政意识运用几近为零。
3.3 教学课程设置待改进,缺少课程思政融合
2020年新出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高校英语的界定做了调整,新增“核心通识课”内容,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程要将工具性与人文性协同统一,要增强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文化输入输出能力。[4]作为教授学生知识的重要途径,课程建设在教学环节中显得尤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教学的进度与重点,承担着极为重要的教学任务。笔者所在高校为理工科高职院校,英语理论课设置为每周4个课时,每学期16周,共2个学期完成;实训课仅限于酒店英语专业学生,每学期12个课时。目前,正在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课程实践,思政渗透范围较窄,思政元素开发较少。
高职学生对于传统和初级信息化手段的课堂模式熟悉度较高,“教师讲,学生答”的课堂环境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互动效果不理想。课程思政理念植入高职英语课堂存在技术性的困境,需要高校师生共同努力,思考课堂内容设置如何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3.4教学教材参差不齐,缺乏课程思政理念
当前高职英语教材大体上满足了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但在选材内容上缺少创新性,包含中国文化与内涵相关内容仅占4%左右,主要以节日类、文化类、日常生活类为主,与思想政治、学生职业发展无关,[5]忽略了文化对比教学、文化差异教学方面的重要性。高职英语课程配套教材存在版本繁乱、德育知识不足、定位不准确、教学目标不明确、课文选材不认真、无具体核心体系引导等特点。为追求西方文化的原始呈现,往往有强势意识形态注入,极易造成学生意识偏差与价值观扭曲。这凸显了一个典型的问题:“怎样编写一本既符合我国发展需求,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符合英语人文属性,适合当代新青年学习的好教材?”
4 课程思政下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施建议 4.1改善高职院校育人环境,营造新时代思政学习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需在各方面下苦功推进教育改革,其中改善整个校园内部的文化氛围、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笔者建议可以创设思想政治教育体验平台,使理论更加贴近学生思想生活,如建立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室、“青年之家”思政+英语活动室等,通过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结合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设置话题开展英语宣讲和实践活动。
以赛促学,引导学生开展微课教学能力比赛、知识竞赛、经典诵读音、视频比赛等,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学习优秀选手品质,锤炼过硬本领,传承中国文化优秀基因。学思悟践,鼓励学生参加知识交流会、座谈或英语沙龙等,将课程思政融入进学生最真实的场景中,寓教于乐,熏陶与教育学生逐步提高个人学习动能与政治意识,实现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
4.2 提高教师队伍水平建设,增强学生的政治素养和文化底蕴
要将课程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筆者建议高职英语教师队伍要深入学习与践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定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努力提高个人党性修养和思想品德道德素质,勇于创新实践。建议与思政课教研室结对共建,制定一套能够培养出政治觉悟高、道德素质好、技术技能强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取得学校的支持,培养和吸收更多优秀教师,确保教学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应做到积极学习思政课程知识,重视各学科中的思政部分。对于社会中积极的、极具正能量的素材与事件,应努力学习与交流讨论,对于社会中复杂、热点事件,做到以辩证统一的唯物观进行思考与分析,充分运用正确的方法论,为祖国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4.3推进高职课堂内容改革,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高校英语课堂要以学生为重心,注重因材施教,挖掘学生个人潜力和内生动力。创新的高职英语课堂可与各不同学科融合开展嵌入式教学,如党史、科学史、人文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允许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探讨与分析,达到两者有机结合。可采取“室内+室外”的创新模式,将第二课堂融入第一课堂,实现教学实践内容最大化,如党史博物馆、工匠文化长廊等室外实践,将教学内容深入学生内心。可采用多种 IT 技术手段,利用线上 APP 等多方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路径与方法;通过大数据调查学生学习习惯和方法,将结果运用于课程改革,打造深受学生喜爱的英语理论课。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可改变固有的教师与学生课堂地位,开放更多的主动权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环境环环相扣,强化学生英语知识、思政元素的交流与讨论。以“新生代英语高级教程1”为例, Unit 4“Every penny counts.”教学目标是学会合理做好家庭和个人预算,“budget”是预算的意思,我们可以由此词引申到“What do you spend the MOST and LEAST money on?”这一问句组织学生自由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制定预算计划表,列出花费清单,找出使用金钱最多和最少的物品,最终以英语展演的形式轮流发表结论,通过实践互动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学到正确的金钱观和人生观。
4.4编撰新型高职英语教材,契合时代理论研究和发展要求
编撰新型英文教材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之举,需要提升思想政治高度,融合传统文化背景,涵盖丰富英语知识。编撰人员要合理选材,内容应从文化“双重性”入手,将思政元素作为隐性的资源建构,形成一本内容系统化、结构合理化、人文多元化的新型教材。比如听力教学可侧重中西历史文化背景差异,阅读理解可注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以主题为导向,展示思政内容。同时,做好配套资源建设,使用信息技术多渠道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提升学生素质教育。
同时,要整合教师资源,优化编写团队,成员由英语组和思政组不同年龄层的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邀请校外专家进行指导,使新型教材更有深度、有广度、可执行度,使学生学习到更为纯正的英语,能够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开放的态度、使用辩证的眼光进行分析的能力。
5结语
高职院校运用课程思政进行高职英语教学,是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是每位教师需研究的重要课题。课程思政理论是根据我国国情与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产生的课程观,对于培育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效实践者,应当把握好价值取向,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实践课程思政教育,实现课程全能育人,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爱党爱国、德才兼备、视野广阔、志存高远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 王英杰.高职英语课堂中的课程思政研究——以课文“Employeeof the Month”为例[J].福建茶叶,2019,41(12):154.
[3] 马艳梅.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环境与创新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21-122.
[4] 周宇琴.“金课”建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校园英语,2021(32):2.
[5] 林森.新形势下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