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022-06-23封宏砚
封宏砚
摘要口述档案工作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2月,宁夏大学档案馆编纂的《贺兰山下种树人——宁夏大学口述实录(第一辑)》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25名长期在宁夏大学学习、工作、生活的老领导、老教师的采访口述实录内容,记录他们的求学过程和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经历,展现了他们在管理服务工作岗位和学科领域的突出成就。以该书为例,从忠实记录校史、集体记忆建构、人文精神传承等方面探讨口述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口述档案;集体记忆建构;人文精神传承;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5.008
On the Important Role of Oral Archiv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ake "planting trees at the foot of Helan Mountain ——oral record ofNingxia University (Part I)" as an example
FENG Hongyan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Oral archives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December 2020, the book "planting trees at the foot of Helan Mountain - oral records of Ningxia University (Part I)" compiled by the archives of Ningxia University was published. The book contains the interview and oral records of 25 old leaders and teachers who have been studying, working and living in Ningxia University for a long time, records their study process and work experienc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and shows thei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osts and disciplines. Taking the book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oral archiv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from the aspects of faithfully recording school history,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memory and the inheritance of humanistic spirit.
Keywords oral archives; collective memory construction; inheritance of humanistic spirit;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1 “口述档案”的定义及宁夏大学口述档案工作
“口述档案”这一概念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根据《档案术语词典》所述,指的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科技文化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由事件当事人或事件亲闻者口述,以标准方法采集的各种文字、声像形式的历史记录”。
2019年5月28日,宁夏大学正式启动“口述档案”采录工作。采录工作组由20多名师生构成,在5月至12月期间对1958年至1962年来校工作的老领导、老教师开展“口述档案”采录工作。
2020年12月底,宁夏大学档案馆辛勤编纂的《贺兰山下种树人——宁夏大学口述实录(第一辑)》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收录了25名长期在宁夏大学学习、工作、生活的老领导、老教师的采访口述实录内容(含对已逝世的几位老师相关内容的补录),分为“采访视频文字”“人物通讯”“親友回忆文章”三大板块,记录他们的求学过程和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经历,展现了他们在管理服务工作岗位和学科领域的突出成就,发掘出宁夏大学“不怕困难、不畏风寒,根深叶茂、本固枝荣”的“沙枣树精神”的形成、传承过程,用不同的视角全方位描绘“宁大人”在艰难中前行、在奋进中崛起的全貌。该书的出版对记录宁夏大学历史意义重大,也是在全国上下掀起学党史、悟思想的背景下,宁夏大学立足实际办实事、开新局,深入扎实开展党史校史编研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该书不光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字、图片档案,还第一次拍摄了口述实录的影像资料,读者在赏读文字、图片时,可以同时看到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口述实录在宁夏高校尚属首次,这是宁夏大学建校历史上富有开创性的创举。这些人物资料和历史照片大多是第一次和读者见面。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和影像资料,激荡着奋进者铿锵的足音,记录下学校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珍贵的史料,彰显了宁夏大学的“沙枣树”精神,呈现了学校62年负重前行的发展历史。
口述档案是校史文书档案的重要补充与印证,有助于优化馆藏结构,丰富馆藏资源,弥补不足、纠正错误,推进数字化建设。宁夏大学口述档案采编工作的开展,在忠实记录校史、集体记忆建构、人文精神传承方面意义重大,有效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2忠实记录校史
翻开《贺兰山下种树人》,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雄伟神奇的贺兰山下,有一群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这里吹响了建设大西北的号角,点燃了创建宁夏大学的冲天火焰。他们筚路蓝缕、久久为功,战天斗地、挥洒汗水,开始了改天换地的创业历史,其豪情壮志感天动地。
历史是一面镜子。挖掘、抢救、编研宁夏大学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忆,记录先行者艰苦而坚定的创业足迹,珍藏并传承前辈们用智慧与汗水浇铸出的“宁大精神”,是该书编纂者的历史机缘与使命担当。《贺兰山下种树人》以写实的手法,真实记录了宁夏大学从建校至今,一批或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年轻学子,或参加工作不久的热血青年,他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到边疆去,到西北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伟大号召,怀着为祖国建功立业的崇高理想,义无反顾地奔赴偏僻遥远的大西北宁夏,汇聚在贺兰山下,创建宁夏大学,开始了“种树人”的辉煌历程。
该书“第一辑”实录的25位老宁大人的事迹,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奋斗历程、生命轨迹各有不同,但在他们身上都葆有创业者精神的高贵性和神圣性,那种扎根一方、艰苦奋斗、甘于奉献、默默耕耘的高尚情怀,不仅是我们民族历尽沧桑磨难,发展至今的精神密码,也是宁大精神的核心内涵。
生活就像一条河流,总是后浪推前浪,不断逝去又不断涌来。通过该书的阅读,我们欣赏到了可歌可敬的老教师群像——真诚践行尊师重教的老校长刘继曾;为教师优先解决住房、为改善办学条件奔走呼喊的法学家吴家麟校长;大学毕业便怀着一腔热血从北京师范大学奔赴宁夏扎根银川、“西行铺路五十年”的李增林、张奎校长、刘世俊副校长;目光深远、善抓机遇、负重拼搏、奋力爬坡,率领广大教职工把宁夏大学带进“211工程”建设行列的陈育宁书记、校长等等。
在一个个可敬可亲的宁大人物画廊里,他们的口述是那么质朴亲切,他们的群像是那样鲜活生动,他们的故事令人崇敬。可以说,他们是千千万万创建宁夏大学大军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为这所地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青春和热血、智慧和汗水,正可谓“奉献了青春和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有的已离我们远去,埋骨贺兰山下,把生命留在永恒的记忆里。他们的子女后代,有的仍然在这里创新创业。他们的忘我牺牲和无私奉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宁夏大学会永远铭记。
贺兰山下这片荒漠,是“宁大人”梦想升起的地方。在这个宁静的育人家园,在这个西部活跃的学术社区和典雅的文化高地,回首宁夏大学62载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深感念老一代“宁大人”创建学校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宝贵奉献,感念于此后几代“宁大人”薪火相传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读《贺兰山下种树人》,使读者能够聆听老一辈创业者讲述的精彩故事和不同的心路历程。通过他们的故事,让后来的“宁大人”知道,宁夏大学的创业者们,如何坚守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用坚定的信仰和文化传承,来抵御生活中遭遇的艰难和生存困扰;如何用精神的、文化的火种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又是如何用健康、和谐、进取、向上的集体生活,用心无旁骛的学术追求、道德情怀来激励自己,培养新中国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让他们成为建设美丽宁夏各条战线的栋梁之材。
口述实录选用的黑白和彩色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它不是可有可无机械地记录或断章取义的定格,而是通过插图传达发现和感动,让读者心之所系,情之所动,力之所倾,引人联想和思考。从这个意义上说,《贺兰山下种树人》是我们认识和了解宁大文化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宁夏大学建校以来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它奉献给读者的是宁夏大学半个多世纪跨越式发展的璀璨与辉煌。
3集体记忆建构
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作为反射的映像,而是作为社会现实的本质反映,以独特的视角,凝固历史瞬间,让精彩瞬间凝固为永恒。过去留下的影像、文字资料很好地保存了時代记忆,对这些资料的梳理也是在重构历史。《贺兰山下种树人》以史为鉴,以图为证,通过文字和图片,勾连历史与现实,通过读者的接受,从对个人记忆的记录再到对集体记忆的呈现,构建了完整的“高校记忆”。该书聚焦宁夏大学建校62年以来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唤醒尘封的记忆,并结合当前的视角进行深入阐释,从而让波澜壮阔的宁大历史变成了一种珍贵的文献资料得以永久保存,使宁大精神得以代代相传。书中呈现出的“宁大故事”鲜活、生动,让读者乐意阅读,产生共鸣,也愿意珍存。社会历史风云与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紧密结合,在老宁大人声情并茂的讲述中,透过薄薄的书页稳定有力地传递出力量。读《贺兰山下种树人》,让师生由内而外滋生出对学校历史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
书中主人公讲述的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激情燃烧的岁月,辉煌灿烂的青春时光,让读者领略到宁大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走出校园,冲出宁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我们从这里看到的是才俊弟子遍宁夏,杰出校友满天下。
时间是真理的挚友,岁月是客观公正的法官,历史是伟大的书写者。《贺兰山下种树人》的出版,用文字和图片来记录那些过往的岁月和精彩的人生,这是所有宁大人永不磨灭的集体记忆,用这本装帧、设计、印刷讲究,文字精美的作品向宁夏大学的开拓者致敬,也是向一个伟大的新时代致敬。
该书的策划者、编纂者,以与时俱进的胸怀、前瞻谋划的眼光,深度采访,足迹遍布北京、上海、福州、昆明、贵阳、郑州等地,用镜头记录下一组组感人的精彩瞬间,保留下大量生动鲜活、启人心智的音像档案,征集到许多珍贵的照片、手稿、著作、证书等实物档案,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师生的精神风貌,真实动人。《贺兰山下种树人》为宁夏大学历代开拓者、建设者、创业者画像立传,传达着“宁大人”的共同心声,描绘了宁大建校以来的沧桑巨变,书写了“宁大人”在建设校园的伟大实践中的使命担当和巨大贡献。口述实录,无疑是“宁大人”树立标杆、自我认知的一扇窗口,是贺兰山下“种树人”难忘的集体记忆。
4人文精神传承
半个多世纪以来,宁夏大学经历了初创的万般艰辛,一代一代“宁大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负重前行,他们在这里点燃激情,放飞梦想,初心不改,矢志不移。他们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勇于自我牺牲的情怀以及敢于争先的大无畏气概,在贺兰山下这片荒漠壁滩上,书写了白手起家、共克时艰、螺旋式上升、曲折中前进的英雄传奇,谱写了一曲坚韧不拔的青春之歌、生命之歌,培育出了独树一帜的“沙枣树”精神。这种形象化的宁大精神代代传承并影响至今。
阅读《贺兰山下种树人》,从宁夏大学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身上,读者能感受到他们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学习到他们宝贵的治学育人经验,从而引发思考,深受裨益。从一份份口述实录档案中,从这些并不遥远的故事、人物和旧年事迹中,真切体会人民共和国早期历史上那一种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感悟前辈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发愤图强、矢志不移的拓荒牛精神和“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忘我的老黄牛精神境界。作为一种新颖的新闻报道范式,口述档案采编工作有利于更好地传播弘扬校园优秀文化。对宁夏大学采录组师生而言,在参与这项工作的同时,对自身也是一种很好的熏陶、启迪,从中也能看到他们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作为“乘凉者”的年轻学子,阅读该书并从中体会、感悟,能够从历史深处和前辈们的孺子牛奋斗精神中汲取精神营养和前进的力量,从而以强大的信仰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阅读《贺兰山下种树人》,让我们的心灵得以净化,命运被星光润泽,心的舞台向着未来打开。如今,站在新的起跑线上的宁夏大学,提出了“到2025年,把学校建成区域特色鲜明、服务地方能力突出的西部一流大学”的宏伟战略目标;明确了“立德树人”和“双一流建设”工作主线;突出了“建设高效能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多项重点任务。这是面向未来新时代宁夏大学各项事业的顶层设计和发展愿景,凝聚了全校师生集体的智慧,体现了全体教职员工、离退休老同志和海内外校友的共同愿望和强烈心声。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继承和发扬“种树人”的精神,在宁夏大学党委引领下,牢牢把握“部区合建”和“双一流”建设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增强忧患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治理结构,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加快推进综合改革,承前启后、开拓未来,丰富并更新宁夏大学的光荣传统和“沙枣树”精神的时代内涵,这便是今天“乘凉者”的使命担当。
《贺兰山下种树人》的编辑出版,穿越了宁夏大学62年的时光岁月,凝聚了几代宁大人的奋斗身影,展现了创新创造精神,提升了文化宣传品格。编纂者的可贵,还在于不失时机地抢救、挖掘了宁夏大学建校以来的档案历史,充分展示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四史”学习教育成效,激发广大师生“爱校荣校”意识。该书出版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让后来的“乘凉者)”记住并传承升华“种树人”的奋斗精神,使其成为“宁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品格,滋养纯正的师风学风,为宁夏大学创新发展注入时代内涵,激发创新活力。
5 结语
校史档案工作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抢救性采集口述校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基础性工作。该书的设计新颖独特,避免了通常纪念文集内容庞杂而主线不清的弊病。这本有筋骨、有品质、有温度的口述实录,沉淀历史、负载未来。阅读该书,可以清晰触摸宁夏大学波澜起伏的历史,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人物命运跃然纸上,令人由衷升腾起一种崇敬之情。
在當今几乎被新媒体完全裹挟的碎片化阅读时代,在日益喧嚣的功利主义成为流行意识的年代,在时代跨越的高光时刻,在两个一百年风云际会的关键节点,《贺兰山下种树人》作为宁夏大学口述档案工作的重要成果,承担起书写历史的光荣使命,作者和编者一起用笔和镜头忠实记录下时代潮头涌起的一朵朵浪花。这一朵朵“浪花”相较于人类发展的广漠悠长时空而言,虽然算不上巨大无比,然而细读口述实录的人物故事,如同翻开宁夏大学 62 年浓墨重彩的壮丽历史画卷。掩卷之后,我们仿佛听到了心弦拨动的声音,身心得到了疗愈。
历史是明天的太阳。《贺兰山下种树人》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了被采录对象在宁夏大学工作、生活的真实图景,以不同的视角描绘了“宁大人”在艰难中前行、在奋进中崛起的全貌,诠释了“沙枣树精神”的丰厚内涵,建构起了宝贵的“宁大精神”和属于宁大人的集体记忆,为广大读者留存下一份值得珍藏和回味的宝贵记忆。这些个人口述的文字碎片,经过历史车轮的碾压,已经成为反映那个时代沿革变迁的一面镜子。阅读该书,不仅使我们对宁夏大学的地域文化、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方面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老一代宁大人建设校园的艰辛。通过学习了解校史,可以达到学史明智,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郭兰. 口述档案在构建“高校记忆”中的作用探析 [J]. 档案时空,2017(02):23-24.
[2] 王玮.口述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体现及应用路径[J].四川档案,2020(05):35-37.
[3] 杨艳,朱文婉,李平,等“. 高校记忆”中口述档案资源建设思考[J].北京档案,2014(06):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