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的探索

2022-06-23朱华炳沈鹏李小蕴

中国大学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劳动教育

朱华炳 沈鹏 李小蕴

摘 要:为积极引导大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科学劳动,形成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高校劳动教育项目设计要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现状,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训基地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属性,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学校文化、贴近专业的“三贴近”原则,探索实施与实训基地相结合的特色劳动教育项目,真正达到劳动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实训基地;劳动教育;劳动价值观;劳动项目设计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明确要求在大学生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

我国高等学校大部分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各高校虽然要求毕业总学分有所不同,但目前教学改革趋势是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降低毕业总学分要求。在这种形势下,专门设置一门劳动教育必修课,是高校落实《纲要》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为完整。为此,如何充分发挥必修课的作用,需要因校制宜,做好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规划,更好地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把学生的劳动热情调动起来。

工程训练中心通常是高校最大的实训教学基地,主要任务是承担本科生的工程实训教学,同时兼顾创新创业等课外科技活动,具有理实一体、实践性强的特点,与劳动教育课程的契合度高,实训场地基本满足劳动教育的需求,开展劳动教育具有天然优势。同时,中心有一批工匠型双师队伍,可以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大国工匠精神有机结合,言传身教给同学,相比院系和其他教辅部门,工训人更应该当仁不让承担起劳动育人的职责。为此,深入探索如何把工程训练中心实训基地和大学生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做好劳动教育项目设计,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对于各高校打造适合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要求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深化提升,工匠精神既是劳模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劳模精神当代品格的核心体现,充分凸显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技能报国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导向。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教育部印发《纲要》前,由于没有刚性要求,劳动教育主要依托团学组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广泛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持续开展“三下乡”等活动,也参加少量劳动锻炼,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效果,但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劳动教育课程尚未形成体系;二是劳动教育专任教师较少,多为兼职教师,劳动过程中缺乏专业性指导;三是劳动教育没有与相关学习课程融合,存在“两层皮”现象,教育效果不佳。

教育部明确要求在必修课程体系中增加一门劳动专题教育课,进一步凸显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各高校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为有效落实通知要求,需要着力锻造一支理论课教师、实训教师、辅导员、后勤等人员协同合作的骨干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全员育人作用;为达到好的劳动教育效果,劳动教育项目设计是关键,设计一批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密切相关的劳动教育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各校应结合自身现状,逐步打造一校一品牌的劳动教育特色项目群。

二、实训基地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综合优势

劳动教育课程作为新时代育人体系的一部分,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是我们设计劳动教育项目的宗旨。劳动教育内涵丰富,盡管没有一个统一定义,但都强调实践育人属性。我国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并不断与时俱进,突出劳动教育的时代特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工程训练中心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条件有利于劳动教育的实施,随着高校着力推进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实训基地的教育功能必将在劳动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1)实训基地具有浓郁的劳动教育文化氛围。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教育是唯一直接通向劳动世界、工作世界的教育[1]。工程训练中心实训基地工种齐全,无论走进哪个工种,劳动气息都会扑面而来,犹如打开通向劳动世界之窗;实训基地的文化建设蕴含丰富的工匠精神,如名人的劳动名言、大国工匠人物系列图谱、中国亟待攻克的“卡脖子”核心技术清单、各实训工种师生的实习作品展示等,都可以较好地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氛围,引导同学在伟大的劳动实践中锤炼劳动品格。

(2)实训项目劳动属性强。通过我们进一步拓展实训项目内涵,在某一技能训练中融入劳动教育,围绕某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独立操作,在不断探索尝试中体会劳动的意义[2]。实训项目一般以实习工件为主线,实训教学注重技能训练,根据各专业特点进行多专业技能综合训练的劳动,考核体现技能水平的高低与工作态度、职业规范等劳动要素。

(3)从事劳动教育具有协同优势。实训基地承担大学生实训,覆盖大部分专业。通过持续进行课程改革,分类、分层次实训,较好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实训需要。实训基地和各学院教务、学工系统都建立了紧密联系。劳动教育课程的师资交流互动等方面协调方便,合力育人优势明显,这样有利于我们进行劳动教育项目设计和劳动安排,更具有专业针对性和具体操作可行性。

(4)劳动教育的课程项目规划针对性强。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开展劳动教育的优势,积极探索各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建设好大学生劳动教育平台。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方面选择合适的内容,课程规划可以考虑第一课堂集中实施和第二课堂分散实施相结合。2FE5FAD9-B452-4F3B-8927-02A1C91AA44E

三、与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大学生劳动教育项目设计要点

大学生劳动教育项目设计坚持“三贴近”原则。大学生劳动教育项目设计应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特点,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通过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学校文化、贴近专业,才能更好发挥育人作用。

(1)项目设计应考虑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当代青年学生知识层次较高,个性鲜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快,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强;但也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多年的应试教育造成不少同学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笔者曾做过一个调查,不少学生不会洗衣服做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刚从高中进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其心智并不完全成熟。

(2)项目设计应与学校校园文化相适应。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是与大学的历史使命相关联,由大学人在继承、批判、选择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集体创作的文化成果。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积淀和形成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3]。每一所大学都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和育人特色,我们在做劳动教育项目设计时一定要结合所在学校的文化传承、办学特色,把校园文化、校友文化融进项目设计之中,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做到润物无声,同时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3)项目设计与专业学习相统一。在高校的各类专业设置中,有不少具有丰富的劳动属性和指向[2],如高校的“工程训练”课程作为很多专业的必修课,具有鲜明的劳动属性。贴合专业特点去开展劳动教育项目设计,结合大学生各自的专业进行具体的操作,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有机融合,对劳动活动进行合理安排,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使同学有被迫参加劳动的感觉,这样的设计也适合“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

(4)坚持劳动教育成绩评价的导向性。必修课程都有相应的成绩评定办法,劳动教育作为一门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动手实践的课程,它的考核办法我们不能完全照搬理论课的考试、实验实训课考核模式,要注重劳动教育的过程,注重让学生进行职业劳动体验、出力流汗后的收获情况,要注重对劳动教育中的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劳动收获进行综合评价,多维度评定成绩,客观反映劳动教育的效果。

四、劳动教育项目实施探索

根据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合肥工业大学依托学校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实训基地,通过“劳动观教育—劳动职业体验—劳动总结反思”的实施路径,以“线上学习+线下体验”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和实践的几大模块有机结合,第一课堂规划设计安排16学时,第二课堂由学生自主安排16学时,合计32学时。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开展劳动教育,积极宣传新时代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观,希望受教育者达到从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的转变。第一课堂安排有新时代劳动观学习5个MOOC专题和多个劳动体验模块。第二课堂由同学自主安排分散学习,要求同学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展线下职业体验,可选定某一职业进行不少于一天的全程职业劳动体验,比如厨师的一天、快递员的一天、超市收银员的一天等。学生可在劳动教育课程软件平台提交一个完整的职业劳动体验总结反思文本,也可以提交制作的视频等资料供教师批阅。

1.MOOC专题

(1)劳动概述。通过讲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劳动时代内涵,进一步明晰新时代大学生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的必要性。破除部分同学认为是高层次人才,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的错误观念。

(2)职业分类和劳动安全。职业分类是社会劳动分工的必然产物,科学进行职业分类,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通过介绍当下职业分类,打开劳动世界之窗,引导同学们认识到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最光荣,尊重诚实劳动;了解职业分类,有利于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将来职场适应期会缩短。同时也阐明,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和安全规则。劳动是实干、苦干、巧干的统一体,绝不能蛮干。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科学的劳动观念,具备职业安全素质是从事任何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的应有素质。

(3)劳动人物故事。通过讲述科学家、大国工匠、劳动模范等劳动故事,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劳动模范,他们身上都具有优秀的劳动品质,集中体现了每个时代的劳动精神。特别是身边鲜活的劳模故事,生动、自然,极具亲和力,如我校杨善林院士劳动故事——抗击疫情的科技之路,同学们看后收获很大,有效引领了青年大学生自觉培养热爱劳动、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劳动品格。

(4)劳模成长之路。劳模精神是劳动精神的集中体现。以劳动模范的成长之路阐述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抓住机遇,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一个“干”既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根本,也是中华劳动文化的精华,引导大学生要实干兴邦。

(5)新时代劳动实践探索。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進步,劳动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军民融合等项目介绍,引导同学打破思维定式,拓展劳动实践的视野,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结合,积极开展创造性劳动。

以上5个专题内容供同学线上学习,通过教师辅导、讨论交流、作业推送等方式让大学生进一步明晰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理论内涵,从大国工匠事迹等榜样中汲取奋发进取的力量。

2.劳动体验模块

劳动体验是劳动教育的根本,只有通过线下的劳动体验才能使同学深刻体会理论与实际的差别。立足合肥工业大学的育人特色,我们先期设计了四个线下劳动体验项目供同学选择。项目看起来普通,是人人都能动手的项目,但劳动过程中嵌入了劳动价值、劳动管理、劳动态度、劳动创新等属性,极具工程体验特色,也贴近合肥工业大学的专业特点。四个项目分别是“更换汽车备胎”“机床保养”“脚手架安装”“手工制作”。每个项目制订规范的教学大纲,鉴于劳动教育课程本身较强的思政教育功能,教案设计时把更多思政元素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中。

劳动体验项目模块时间安排如图1。学生可选择一个以上项目完成相应学时。

3.更换汽车备胎项目设计实例

参加劳动人数:1个自然班。

项目设计目的:随着我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汽车飞速驶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通过了解汽车工程文化相关知识,增强工程素质和动手能力,同时自己动手更换备胎,体会自己动手劳动的成就感、幸福感。

项目设计依据:合肥工业大学有车辆工程专业,有丰厚的汽车文化底蕴,具备实训师资和场地,同学们也很有兴趣。具体劳动体验步骤见图2。

五、结束语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之间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科技发展和劳动者素质,大学生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要进一步为高水平人才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我们从事实训教育和管理的老师要积极研究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抓住劳动教育的本质,利用高校现有的实训基地等设施,科学规范地实施劳动教育项目,一定会把劳动教育课打造成一门金课。

参考文献:

[1]周光礼.劳动教育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N]. 光明日报,2020-07-28(14).

[2] 刘向兵.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论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10-101.

[3]许青云.论文化与大学文化建设[J]. 中国教师,2013(s1):83-84.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2020jyxm1478)“大学劳动教育项目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研究”,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研究——基于工程哲学的视角”]

[责任编辑:余大品]

朱华炳,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安徽省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训练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FE5FAD9-B452-4F3B-8927-02A1C91AA44E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制药技术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