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急性肠炎高发,可针灸解决
2022-06-23陈璐
陈璐
夏季是肛肠疾病多发季节,而首先要预防的就是急性胃肠炎。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容易滋生,食物也容易变质,进食变质食物或者进食沾染或滋生了病菌的食物,可造成胃肠道感染,引起急性胃肠炎,一般以呕吐、腹痛、腹泻等为主要症候。
临床治疗急性肠炎,西医多以对症治疗为主,常使用抗生素、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药以及解痉镇痛药。中医一些特色疗法,如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对本病也有较好的效果,且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还能固护正气,防止疾病演变成慢性。
辨證论治是中医治病特色,针灸治疗也需先行辨证。
此型是急性胃肠炎中最常见的证型,主要表现为急骤起病,同时伴阵发性腹痛、恶心、反酸、呕吐等;或泻下急迫,可见粪便黄褐色,伴随恶臭,尿量少、尿色赤黄,舌苔黄腻,频繁口渴,情绪焦躁,脉象滑数、淆数。治则为清热祛湿、止泻理气。
针灸治疗主要选择双侧手太阴肺经上的尺泽穴、手厥阴心包经上的内关穴、任脉上的中脘穴、足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泻法行针。症状严重者,可针刺尺泽穴,以出血为宜,以泻火降逆,改善热证症候。选内关穴是因其有理气之效,在各种胃肠病症的针灸治疗中均可见其身影。中脘穴为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以及任脉的汇合之穴,且为胃之募穴,其主要功效为健脾和胃、利水降逆,对于呕吐、胃痉挛、呃逆等症候均有缓解效果,同时对腹胀、便秘等肠道下行症候有调理之效。足三里是临床以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保健穴,主要功效为生发胃气、祛脾湿,在呕吐症、胃痉挛、胀痛、呃逆等症候中均可应用。
肠胃湿热证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增加饮水量,同时将饮食调整为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减轻胃肠负担,待症候改善后可转变为常规饮食。
此型患者以厌食、恶心为主要症候,并且在进食后表现更为明显,部分患者在呕吐后不适感会减轻,同时伴有腹痛症,腹痛反应在便后减轻,粪便秽臭,舌苔厚腻,脉象滑实。治则为健胃消食。
针灸治疗主要选择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以及足阳明胃经上的内庭穴、足阳明胃经上的天枢穴、经外奇穴四缝穴,针法可行直刺或斜刺。内庭穴、天枢穴以及四缝穴有清利湿热、理气止痛、活血散淤等功效,对于积食阻滞之症具有辅助疏理效果。具体应用过程中,如果患者具有严重出血症候,就要酌情考虑减轻刺激程度。
此型患者以呕吐清水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恶心、腹泻、腹痛、发热、畏寒、肠鸣、关节与肌肉疼痛,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治疗以除湿散寒、止泻和中为主。
针灸治疗主要选择中脘穴、足三里、内关穴,以及手阳明大肠经上的曲池穴、足阳明胃经上的上巨虚穴,以温针灸方式进行,即将点燃艾灸条置于针柄侧面,注意距离皮肤一寸左右,以患者感觉温热即可。治疗此型时配选曲池穴,主要目的是快速退热,配选上巨虚穴的目的是缓解关节肌肉疼痛。
此证型主要由脾虚、禀赋不足所致,日常饮食活动中的刺激性食物或外在刺激均可导致上吐下泻,同时可见大便溏薄,吐症以呕吐清水多见,症状呈现阵发性,发作时患者神色倦怠,舌苔色淡,脉弱。治疗以健脾理气为主,对症止泻和胃。
针灸治疗主要选择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以及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脾腧穴、足太阳脾经上的三阴交穴,温针补法进针。治疗此型时配选脾腧穴、三阴交穴,主要目的是调理脾脏气血,同时温补针法可调理不足之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