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2-06-22段兰兰

文教资料 2022年6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模式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段兰兰

摘 要:“金课”虽然是针对建设高水平本科院校提出来的,但从建好课程这一角度而言,对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同样适用。本文围绕“金课”視域下课程建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期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金课 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混合式教学模式

一、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立德树人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从2018 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紧接着2018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俗称“新时代高教40条”),到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3·18”座谈会讲话,再到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都提出了“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性问题。而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学生从大学里受益的最直接、最核心、最显效的是课程。课程要解决的是教育中最根本的问题—— 培养人,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因此,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 “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课”这个概念,也把一直以来的课程改革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课程改革改成什么样,给出了一个标准,那就是“金课”。所谓“金课”,就是具备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其一,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其二,创新性。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不是满堂灌,不是我讲你听;其三,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不是简单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培养学生去探究,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挑战度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为此,还提出了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 “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2]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应该改革创新,做到“八个相统一”,不断增强其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切实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但同时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金课”,必须对照“金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找到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金课”的差距。具体而言,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重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主要体现为中学课程与大学课程内容的重复、三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的内容重复,如“形势与政策”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与“概论课”,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很多重复内容。例如,德法课与概论课中都有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等内容,大一上完德法课,这些内容完整地学习了一遍,而大二的概论课里又会遇到这些内容,如果任课老师没有事先了解德法课教材,没有了解学情,很多老师又会按照教材内容再抄一遍,或者在了解了两门课的教材内容后,在概论课讲述时,为了赶进度,直接跳过这些内容,而不是从概论课的角度来处理这些看似重复的内容。这样的教学只会让学生觉得“上思政课是浪费时间”,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别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了。

(二)教学模式单调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受众是“00后”的大学生,他们成长于一个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平时通过网络手段能获得大量的信息,知识面相对较广。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相对单调,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虽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改革,然大多收效不佳,在实际教学中仍习惯于“灌输式”的讲授方式。面对重复的内容,教学方法仍没有太大变化。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内容显得抽象、苍白,缺乏说服力,课堂氛围枯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不高,即使参与了,也是应付了事,或者只为了获得老师的加分,甚至有的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就看其他科目的书,或者干脆玩手机。这样的教学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更别提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了。但这却是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其原因之一便是绝大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采取“大班制”授课,人数较多,用别的教学方式课堂难以把控,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至少能保证课堂纪律,因而成为最优选择。但究其根本,还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的能力,大部分老师由于学习不足,不愿意或者不敢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认为只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出错就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感受和育人效果。

(三)考核评价单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因此要“改进和完善考试方法,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3]。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评价单一,主要体现为:考核内容单一、考核方式单一、考核结构单一。首先,考核内容单一。据调查,大多数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期末试卷的考试内容主要是书本上的客观题和简答题,即便有论述题,由于受考试时间的限制,也很难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而且论述题的论点也都是书本上的知识点,学生很难跳出课本的限制。其次,考核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采取的是期末考试的方法,即“一张试卷定终身”,缺乏对学生平时表现、学习情况的检查,这种考核方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仅缺少应有的公平,更是抑制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考核结构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学生除了得到“知”,更应该完成 “知”的内化,进而外化为“行”,最终实现知行合一。也就是除了课本知识的考查外,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对知识外化能力的考查。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实践课堂这一环节,更是缺少实践考核这一部分。

综上可知,对照“金课”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要求,目前我们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容上需要重新整合提升,确保输出的内容具有高阶性,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需要不断创新,根据学情社情不断探索适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方式方法,在考核方式上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育人的目的,多维度考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金课”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针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如何把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我们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三方面进行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教学内容:“重构+更新+拓展 ”混合式“金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是建设“金课”的重中之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多门课程,彼此之间联系紧密而又有重复性,加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与时俱进的特点,因而需从宏观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重构+更新+拓展”。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行集体备课,打破教研室、课程的限制,重构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化教学模块设置,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考虑到课程的性质及逻辑性,面对重复的内容,不同课程可赋予重复内容以新形式、新意蕴和新材料,即“运用新形式展现旧有的重复内容,运用新的意蕴深化旧有的重复内容,运用新的材料诠释旧有的重复内容”[4],不仅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有耳目一新的感受,而且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同时提升理论高度。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要依托教材,但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结合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结合地方资源和地方发展特色,及时更新与拓展授课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理论“金课”。最后,统筹建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校外实践”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混合,推动思想政治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在第二课堂中持续开展研究性学习、地方文化大讲堂、经典著作诵读、红色系列实践等校内实践活动,实现从知识和理论体系到价值和信仰体系的转变。建设一批校外优质思想政治实践教学基地并形成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学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法院、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有温度、有热度的思想政治课堂,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金课”。

(二)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

教学方式是教学内容得以输出以及输出效果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只靠传统的线下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时代以及学生的需求,因而,“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必须实现在线学习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拓展混合,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要突破传统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即通过看视频预习,课堂练习复习的方式展开。这一模式虽然能有效拓展课程教学的空间属性与时间属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在疫情期间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通过这一翻转课堂模式还远不能达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终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并进一步升华,乃至外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因而,在设计混合式教学模式时,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体现明确的设计目标。课前,采取线上的方式,教师准备充足的视频资源和文本资源,学生通过线上资源自主学习并完成自我测试,明确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平台反馈的数据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差异;课中,线下线上同步进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重作用,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教师根据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汇总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精讲,鼓励学生分组合作,探寻答案,并通过课堂实践活动检测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受到的启发;课后,线上结合线下,对于理论部分,学生通过课前自学,课中答疑、解疑,已基本释疑,接下来通过线上的课后作业和检测,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查漏补缺。同时,要解决学生外化于行的问题,还需根据教学专题布置实践活动任务单,学生根据实践活动任务单完成线下作品,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能展示的只是部分学生的作品,因而学生需将作品拍成微视频,选最好的作品提交,教师根据学生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不限次数地提升自我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能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重复、满堂灌的问题,又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思考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摆脱“你讲我听但没人听”的尴尬状态。

(三)教学评价:“课堂+实践+过程”多维度“金课”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指在完成不同教学模式所设定的教学实施方式后,对是否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在不同教学模式下课程所需要完成的教学实施任务和要达到的课程教学目标各有不同,因此其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也各不相同。因此,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应该从多维度进行考虑。如前所述,从纵向来看,我们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了学生知识的习得、知识的内化和知识的外化三个阶段。因而,在考核评价时,我们可根据这三个阶段分别设置评价标准。从横向来看,我们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包含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所以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又可以从这两方面出发,但也可以把横向与纵向混合来评价,变成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的“学”与“用”两个维度。首先从“学”维度的考核评价,在这一教学评价中,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试来了解学生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教师安排和调整接下来的课堂精讲内容;在线下课堂精讲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等进行随堂测试评价;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的章节知识测试评价以及课程期末测试评价。其次从“用”维度的考核评价,包含课堂内外的行为表现评价、专题实践任务单完成情况的评价、学期实践任务单完成情况的评价,重在考查学生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外化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良好习惯、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养成的情况,检测立德树人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教育部“金课”概念的提出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深化,未来几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及课程进入“金课”的建设中。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必然趋势,教师可根据自身特点、课程特点、地方特色,创新不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但无论如何创新,都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创新,希望本文的探索能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发布《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 [J].中国大学,2018(9):4-5.

[2]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 [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3] 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宣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6):29-31.

[4] 李敏,罗前娥,张祖晏.关于正确处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重复问题的思考——基于传播学的受众理论角度[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105-107.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思政课“金课”建设课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模式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混合式翻转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外语师资的要求及建设策略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媒体广告制作》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