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表现关系的元分析
2022-06-21陈顺森赖嘉钒
陈顺森,赖嘉钒
(1.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2.福建省应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福建 漳州 363000)
自闭特质(autistic traits)是与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相关行为特征、人格与认知特点的集合[1].根据个体的自闭症状的严重程度是否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将自闭特质划分为阈上自闭特质与阈下自闭特质,其中阈下自闭特质是指没有达到自闭症诊断标准的典型发育个体所拥有或表现出来的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相似的行为特征、人格与认知特点[2].有研究表明,自闭特质在典型发育(typically developing,TD)人群中呈现出量化的分布,例如分数的分布为单峰分布;男性的自闭特质水平高于女性[3].这种在典型发育人群中广泛存在的自闭特质可以称为除大五人格外的第六种相对独立的人格[4].有研究者利用自闭谱系商数问卷[3]、社会反应量表[5]以及泛自闭表型商数问卷[6]来测量正常人的阈下自闭特质,发现了高自闭特质的典型发育个体与ASD 有相似的行为特征与认知特点.例如在社会信号上缺乏兴趣[7]、在完成知觉学习任务方式上与ASD相似[8].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是指推断他人的信念、意图、情感等心理状态以理解和预测他人行为的一种能力[9].但由于信念、意图与情感情绪这两类心理状态存在差异,前人研究提出心理理论包含认知心理理论(cognitive ToM)与情感心理理论(affective ToM),并且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的验证与使用[10].其中,情感心理理论是个体对它人感受与情绪的推断与理解,例如对他人面孔情绪进行识别[9].
情感心理理论的常用范式是眼中读心任务,任务以面孔眼睛区域为刺激材料的情绪标签任务,要求个体在刺激呈现后从四个选项中选择刺激对应的感觉[11].有研究通过RMET 发现了ASD 个体相对于TD个体在情感心理理论上存在缺陷[12].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以使用Baron-Cohen 提出的极端男性大脑假说来解释[13].该假说认为个体存在共情化与系统化两种动力,共情化是指识别他人情绪与思想,并用合适的方式反馈这种情绪与思想的动力,而系统化则是分析,探索与理解系统内客体与事件运转规则的动力,而自闭症谱系障碍则是在系统化的极端处,缺乏共情化的动力,才导致情感心理理论存在缺陷.
根据自闭特质的性质结合ASD在情感心理理论上存在缺陷,一些研究者预测典型发育个体的自闭特质与RMET的表现存在负相关并开始对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的关系展开了研究,但研究结果存在争议.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典型发育个体的情感心理理论表现与自闭特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14-16].例如,Atherton与Cross对大学生进行AQ与RMET的测量,结果发现,大学生的AQ得分与RMET的表现呈显著的负相关[14].也有研究采用了AQ 的简化版AQ—10与AQ—28测量自闭特质也发现了同样的结果[15-16].此外,Cow 等[17]采用了社会反应量表来测量个体的自闭特质,也发现了自闭特质与RMET 表现存在负相关.尽管上述研究都表明了阈下自闭特质与RMET的表现存在负相关,但仍有部分研究的结果表示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表现不存在显著的相关[18-19].例如,Baron-cohen 等[18]发现典型发育个体的AQ 得分与RMET 的表现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18].也有研究发现使用SRS 或者BAPQ 测量的阈下自闭特质也与RMET的表现不存在显著的相关,这可能是由于不同自闭特质测量工具的内部结构不同所导致[10,19].
综上所述,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表现是否存在关系?目前研究仍在存在一定的争议,而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更好的了解阈下自闭特质的认知特点,同时更好的甄别阈下自闭特质与阈上自闭特质的区别.因此,本研究对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表现关系这一主题进行元分析,以进一步梳理与探究两者间的关系.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检索
通过关键词(“autistic traits”或“broader autism phenotype”)和(“eyes”或“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或“theory of mind”或“emotion recognition”或“emotional intelligence”)在Web of Science、Proquest、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中检索并筛选文献.当搜索到的、符合条件的、但没有结果内容的文献记录,研究者会联系原始研究的作者,以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请求具体的研究数据.文献检索的时间为2001年1月至2021年1月.
1.2 筛选标准
文献纳入后续元分析的标准包括:1)研究必须是实证性的研究,系统综述类的研究给予排除;2)研究必须使用相关的自闭特质测量工具测量个体的自闭特质;3)研究必须使用眼中读心任务测量个体情感心理理论;4)研究数据来源的被试必须均为典型发育个体;5)研究必须报告完整的效应量.纳入研究的研究都必须满足上述的所有标准,否则予以剔除.最终,我们得到符合元分析要求的文献有20篇.
1.3 文献编码
使用Excel工具进行文献整理与编码.文献的编码规则有以下几点:文献发表信息(作者姓名、文献发表的年份),样本数量、样本性别类型(男性、女性或男女混合)、自闭特质测量工具(AQ、SRS、BAPQ).由于有的文献存在多个子研究或分别报告了不同群体(如男性或女性)的独立效应量,因此一些文献会存在多个独立的效应量.经过编码得出本研究最终纳入独立效应量24个,被试4 589名.详细的文献编码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纳入元分析文献的编码信息Tab.1 Literature coding information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1.4 元分析的程序
1.4.1 效应量的选择与确定
关于相关系数元分析使用的效应量存在两种,一种是使用原始的相关系数进行元分析,另一种则是将原始的相关系数r通过费希尔z转换(Fisher’s z transformation)转化为费希尔z分数[20].由于有研究表明,使用z分数可以避免元分析中边界上的问题,并使某些元分析模型的正态性假设更加合理[21].因此,本研究将各研究的相关系数r转换为费希尔z作为效应量进行后续的元分析.
1.4.2 元分析模型的选定
目前,元分析包含两种分析模型,即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两个模型的基本假设存在差异.其中,固定效应模型认为元分析中所有研究背后只有一个真值,而不同研究间效应量的离散是由抽样误差引起.但随机效应模型认为不同研究间效应量的差异除抽样误差外还包含其他潜在的因素,具体包括研究方法、被试群体等潜在因素[22].
在纳入元分析的20 篇研究文献中,除抽样误差外,研究的效应量可能还受到年龄(青年人、成年人)、被试群体(学生、社会人士)、被试地区以及自闭特质测量工具(AQ、SRS、BAPQ)的影响.综上,本研究的文献情况更符合随机效应模型提出的前提条件,因此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作本研究为元分析的模型,并使用异质性检验判断模型选择是否正确.
1.4.3 发表偏差
发表偏差是指当前发表的文献无法系统地代表该研究主题已经完成的总体[23].如果存在发表偏差则说明该研究主题领域的研究文献不完整,可能会导致最终得到的效应量高于真实值,从而较大的影响元分析结果[24].针对发表偏差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漏斗图(funnel plot)、Egger’s 检验、计算Rosenthal’s FailsafeN及剪粘法来评估本元分析的发表偏差.
1.4.4 元分析的工具
元分析整个过程均使用R语言Metafor(4.0.5)包实现.
2 结果
2.1 异质性检验
异质性检验(Q检验)结果表明,各独立效应量之间的异质性显著,Q(23)=63.14,P<0.000 1,I2=63.6%,I295%CI=[43.6%,76.5%].这说明在元分析中有63.6%的观察变异是由自闭特质与眼中读心任务表现的关系中真正差异所造成的.由异质性检验的结果可以得出本研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是正确的.
2.2 发表偏差检验
通过漏斗图中效应量的分布情况检验当前元分析的发表偏差(见图1).根据漏斗图得出,纳入元分析的24 个效应量基本均匀的分布在总效应量的两侧.这说明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关系的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发表偏差.但漏斗图的查看只能从主观方面检验是否存在发表偏差.为了更好、更全面的检验发表偏差,本研究还使用Egger’s 检验方法以及计算Rosenthal’s Fail-safeN值的方法.Egger’s 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不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差(P=0.203 8);从Rosenthal’s Fail-safeN来看,N 的值意味需要纳入多少涉及该主题且未发表的研究文献才能使得已经发表研究的总效应达到不显著的水平,而N 的标准为5×K+10(K为纳入本元分析的文献数量),如果N大于此标准,则表明该元分析不存在发表偏差[25-39].本研究的Rosenthal’s Fail-safeN的值为60,要小于115,因此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差.
图1 涉及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关系研究的漏斗图Fig.1 Funnel plot for research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ub-threshold autistic traits and affective theory of mind
上述三个发表偏差检验中,有一个结果表明本元分析存在发表偏差.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可能存在的发表偏差并不会对元分析影响,本研究采用剪粘法(Trim & Fill)检验发表偏差是否会对元分析结果产生影响.结果表明,即使使用剪粘法,本研究元分析主效应仍然维持显著的结果(r=-0.154 3,95% CI=[-0.210,-0.098],z=5.29,P<0.000 1).因此,该研究纳入的效应量虽然可能存在发表偏差,但这种发表偏差并不会影响结果的有效性,本研究的元分析结果仍是有效的.
2.3 主效应检验
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总效应进行检验,其中包含25 个独立效应量,被试总人数为4 589 人,得到的结果是阈下自闭特质与眼中读心的任务呈显著的负相关(r=-0.182,95%CI=[-0.232,-0.131],z=-6.93,P<0.000 1).
3 讨论
本研究使用元分析方法探究阈下自闭特质与眼中读心任务表现的关系,最终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当个体的阈下自闭特质较高时,眼中读心任务的表现较差,即其情感心理理论能力较差,这与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是相似的.而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可以用极端男性大脑假说解释.高自闭特质的典型发育人群中系统化程度较高,共情化程度较低,呈男性大脑趋势.而这种男性大脑的趋势也可能导致高自闭特质的典型发育个体在情感心理理论上较弱.
但也有一些研究的结果与本研究的元分析不符.而导致这种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与研究中抽样被试的快速推理(speeded reasoning)能力较强有关,这种通过快速加工信息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可以调节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的关系,它可能是自闭症患者或高自闭特质的典型发育个体对情感心理理论能力不足的一种补偿[15].此外,不同的自闭特质测量工具的结构不同也可能是导致自闭特质与眼中读心任务不存在显著相关的原因.例如Camodeca 等[10]使用了BAPQ 来测量个体的自闭特质,发现个体BAPQ的得分与RMET的表现不存在显著的相关.BAPQ的内部结构包括冷漠个性(例如缺乏社交兴趣或无法享受社交的乐趣)、用语障碍与刻板个性三个部分,与AQ以及SRS相比,BAPQ只有测量社交动机而没有包括社交能力或沟通能力的测量[2].因此,BAPQ 可能由于无法全面的测量自闭特质在社交障碍上的特征,才导致与RMET的表现不存在关系.
综上,虽然有部分研究表明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不存在显著关系,但本研究通过整合相关研究的数据进行元分析,仍表明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而此结果证实了典型发育个体的自闭特质越高,在情感心理理论表现上则越差,与自闭症谱系障碍也越相似.
4 总结论
通过元分析发现,阈下自闭特质与情感心理理论的表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典型发育人群中的高自闭特质个体在情感心理理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