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学报载文及作者情况分析

2022-06-21

关键词:载文职称学报

郭 涓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福建 宁德 352100)

稿件是期刊的命脉.丰富的稿源和优质的稿件是期刊发展的重要条件.作者作为稿件的撰写者,直接决定着稿件的质量.一支优质的、有归属感的、稳定的作者队伍为期刊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因此有必要对地方本科学报的载文及作者情况进行了解,这将有利于地方本科学报在作者队伍建立、组稿、约稿等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以《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为例,该期刊自2015年对《学报》载文及作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至今[1],近8年《学报》的载文及作者情况如何,目前还未做统计分析.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学报》2017—2021年的载文及作者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客观展现期刊的现状,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的编者、读者、作者及管理者提供参考.

1 统计对象、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以2017—2021年《学报》为统计对象,共计4 卷20 期,合计390 篇稿件.采用手工与Excel 软件相结合的文献计量学方法[2],并借助中国期刊网专题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统计分析.作者职称情况、单位结构分布均以第一作者为统计对象.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统计分析

2.1.1 载文量及信息密度分析

载文量是指期刊刊登稿件的数量,可用作衡量学术期刊传递、吸收信息的能力.由表1可知,2017—2021年《学报》共刊登了390 篇文章,每期的载文量变动不大,平均信息密度为2.79 篇.印张-1,篇均页码为5.74页.与2009—2014年的《学报》相比,近5年的平均载文量和篇均页码呈下降趋势.在学报每期页码固定的情况下,篇均页码的增加是近5年载文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这说明在科研的创新性加强和科研难度系数提高的情况下,科研工作人员需要更多的篇幅来论述观点.虽然载文量可以反映一个刊物的信息量大小,但是载文量大小与刊物的质量不成正比.载文量少的期刊,如果每篇稿件的内容充实、学术水平高,也可以提高期刊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本刊严格把控稿件质量,通过每篇文章的学术质量的提高,提升期刊的影响力和质量[1,3].

表1 载文量统计情况Tab.1 Statistics of published papers

2.1.2 栏目发文量统计分析

2017—2021年期间《学报》曾经历栏目变更,因此本文以最新的栏目为对象进行统计分析.新设立的栏目与之前的栏目相比,学科分类更明确、细致.由表2可知,除环境与资源栏目外,其他4个栏目发文量占总发文数的比例相近.说明《学报》载文的学科分布比较均衡和全面,具有明显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的特点,符合本刊的定位.其中教育教学研究类栏目的发文量占比,与2009—2014年相比,由原来的41%降低为18%,教改论文数量大幅度降低,学术论文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表明期刊的学术性进一步加强.2021年,编辑部依托本学校的优势学科,通过约稿的形式,于2021年第一期设立了“数学专栏”,作者为本校数学学科的专家和教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刊物的关注度和学术水平.为些,在以后的工作中,编辑部应进一步加强与校内学科带头人的联系,紧抓本校的科研资源,力争优质的稿源,加大力度,做大做强特色栏目[4-5].

表2 栏目发文量Tab.2 Published papers of column 篇

2.1.3 基金项目论文统计

基金项目论文是指该论文获得了基金支持,研究经费来源于该基金.这些基金项目在创新性与可行性都是经过专家论证与评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学科的最新研究方向.因此基金论文的比例及级别可以作为衡量期刊学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由表3可知,学报基金论文比例达到了73%.其中国家基金论文占比为10%,省部级基金论文占比为51%,市及校级基金论文占比为11%.与2009—2014年相比,基金论文比例显著提高,由原来的24.5%提高为73%.这说明随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学报的影响力扩大,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作者,有近3/4作者成功申请到资金项目,而且不少的研究成果同时获得了几项基金的资助.在基金论文比例较高的情况下,编辑部应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争取更多的国家基金项目论文.而且编辑部除了要关注论文的基金层次外,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基金项目与论文的关联度,提升基金论文的含金量[6].

表3 基金论文情况Tab.3 The situation of fund papers

3 作者情况统计分析

3.1 作者职称情况

一支高质量、稳定的作者队伍是期刊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由图1可知,在2017—2021年学报刊文量为390 篇的情况下,具有正高职称的作者人数占作者总数的5%,副高职称和中级职称的作者占比为25%和49%,初级职称和其他职称的作者占作者总数的9%和11%.统计结果说明,中级职称和副高职称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是学报作者队伍的主力军.这与科研能力发展的规律是相符合的,初级职称的科研人员、研究生都存于成长和积累阶段,发文量比较少.但这些年轻作者正是期刊的潜在作者群.期刊应注重培养与扶持,使其成为期刊未来作者群的中坚力量.具有中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的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实践,创造力比较旺盛,产量高.作为作者队伍的主力军,编辑部应增强服务意识,与其保持良好的关系,建立一支稳定的作者队伍.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人数的占比仅为9%,说明作者队伍中优质作者的人数不多,这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职称评聘及科研的评价导向有关,大部分的专家及教授都将论文投向影响力更强的学术期刊[7].

图1 作者职称情况图Fig.1 Professional title of author

3.2 作者单位情况

由表4可知,2017—2021年学报刊文中,有61%的作者来自本科院校,有23%的作者来自高职院校,有16%的作者来自科研院所.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学校的教师和科研工作人员是学报作者的主要来源,说明本刊得到了本科院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高度关注[8],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作者群.

表4 作者单位情况表Tab.6 Author’s unit fact sheet

4 讨论

1)《学报》的载文量和信息密度基本稳定.在载文量稳定的情况下,编辑部应着手提高单编论文的学术质量和水平,从而提高《学报》的质量.

2)栏目设置及发文量基本稳定,但是特色栏目数量较少.编辑部应密切关注校内优势学科的建设,依托校内的科研资源,做好特色栏目的建设.

3)基金论文占比较高,为73%,但国家基金论文的占比为10%.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编辑部应关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资助的学术论文,主动约稿,吸引有国家基金项目的论文,提高期刊的学术层次.

4)《学报》作者群主要为来自本科院校的具有中高级职称的科研工作者.在作者队伍建设中,编辑应注重年轻作者的培养,增强服务意识,建立一支稳定,高水平的作者队伍.

猜你喜欢

载文职称学报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致敬学报40年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