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模糊综合评价与分析
2022-06-21余海华
王 欢,余海华
(1.闽南师范大学保卫处,福建 漳州 363000;2.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校校园道路承担着联系校内与校外的交通功能,校园交通道路系统是一个集人、车、路、环境等多要素相互作用的有机运输系统,系统中各个要素的不协调都将可能引发系统失衡,造成交通事故发生.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的快速扩张,校园人口日益增大,校园内外的交通往来也愈发繁忙,给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带来严峻考验,尤其是高校校园中发生的恶性交通事故,不仅对高校师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伤害,而且对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要求.
当前,关于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刘浩田和王加铭[1]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的方式分析了西南大学校内交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潘秋艳和汪小宁[2]针对高校校园非机动车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杨文娟[3]对高校老校区机动车辆急剧增长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从安全意识、交通设施、法律法规和管理方面提出了完善措施.孔德璇等[4-5]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乘混合模型对大学校园交通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以此提出了校园交通安全的优化措施.此外,袁进、朱河锦及刘亚敏等[6-8]也对高校校园安全进行了定性分析.总体来看,以上文献专门针对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研究基本上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价较为少见.有鉴于此,本文选取地方省属高校闽南师范大学为样本(见图1),通过调研高校校园交通的存在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模型对高校校园交通安全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高校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对策,以期为加强地方省属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推动平安和谐校园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图1 校园交通分布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ampus traffic distribution
1 高校校园交通特征
1.1 身份双重性
高校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由于高校校园相对封闭,人口密集,校内道路与师生日常关联紧密,使得师生容易将校内道路与其他校内场所设施视为相同性质构筑物,造成道路身份认识的忽略模糊.与此同时,高校校园道路也兼有公共道路身份,一些如快递配送、网约车等保障师生日常生活的社会车辆往往会行驶在校内道路上,或多或少会对高校校园交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校园交通的特殊性,明晰其双重身份特征.
1.2 出行潮汐性
在高校师生上下课时间点和就餐时间段,校内道路会在很短时间内出现人车拥堵现象,与其他时间存在鲜明对比,也就是高校校园交通需求存在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1-2],即出现显著的交通潮汐特征.根据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9月某天的人车通行各大门的统计数据(见表1),在上午7:30—8:30、中午11:30—12:30、下午17:30—18:30 三个高峰时间段进出校园东门的电动车1 400 与940 辆、机动车40 与30辆、行人800 与620 人,说明这三个时段校园入口及道路存在很大的人车流量;同时结合现场调研校内各主干道情况显示,在以上三个高峰时间段,通往达理学生公寓的行明隧道这条道路也出现了严重的人流和车流拥堵现象,车与车之间无法保证有效的安全距离,机动车行驶难度较大,从而增大了交通安全隐患;反之,在非上课和非就餐时间,人车流量明显减少.由此可见,这三个高峰时间段校内入口校园道路存在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明显的叠加现象,表现出显著的潮汐特征.
表1 闽南师范大学2019年9月某天的人车通行各大门的统计数据Tab.1 Statistical data of people and vehicles passing through each gate of Minnan Normal University on a certain day in September 2019
2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评价分析
针对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的评价,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闽南师范大学校园交通安全情况进行评价,以期为校园交通安全建设提供定量分析支撑.
2.1 校园交通安全评价指标的选择
按照评价方法的特点和评价指标选择的可测性、代表性及可比性原则,分别从道路条件、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三个方面来确定六个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具体见图2所示.
图2 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Fig.2 Index system of road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2.2 校园交通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是运用模糊数学理论,选择隶属函数、模糊算子和语言变量将交通安全的定性评价转为定量评价的一种评估方法,具有评价结果可视性好、应用性好和系统性强等特征[4-5,9-10].在校园交通安全评价中,交通安全评价语集采用如下五个等级:
S={安全(S1),较安全(S2),一般安全(S3),较不安全(S4),不安全(S5)}.
关于六个评价指标对校园交通安全性的影响可以通过R矩阵表示如下:
其中,rij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评语集的隶属度(i=1,…,6;j=1,…,5).从而可以建立六个影响校园交通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最终得到交通评价结果.
2.2.1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我们根据已有相关文献的做法,采用德尔菲法邀请专家对评价指标两两进行比较,并按照1~9级标度法(两两指标重要性相同赋值1;前者比后者按照稍微、明显、强烈、极度重要性分别赋值3、5、7、9,相邻判断中间值按2、4、6 进行赋值;倒数表示若前者比后者重要赋值x,则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为1/x)进行打分标度,而后汇总分析专家打分结果,计算出判断矩阵,最后利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得到各指标权重.同时为了避免主观因素对判断矩阵的影响,进一步对各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致性指标按照n等于1~9分别对应赋值0、0、0.52、0.89、1.12、1.24、1.36、1.41、1.46,若CR 小于1,则检验通过,反之需要进行调整),判断是否符合一致性要求,最终各指标权重计算及检验结果见表2.权重计算公式:
表2 评价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结果Tab.2 Evaluation index weight calculation and consistency test results
一致性检验:λmax=6.231,CI=(λmax-n)/(n-1)=0.046 2,RI=1.24,CR=CI/RI=0.037 3<0.1,检验通过.
2.2.2 模糊综合评价矩阵的构建
鉴于现有情况的限制,并借鉴相关文献的经验,本文采用专家评分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为此邀请六位专家巡查给出相应评价,具体交通安全评议结果如下表3所示.
根据表3中影响校园交通安全的各个指标评议结果,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对应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rij]6×5,其中而dij是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中的各个元素,具体校园交通安全评价矩阵R如下:
表3 基于专家评分法的校园交通安全评价指标评议结果Tab.3 Evaluation results of campus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 indicators based on expert scoring method
2.2.3 交通安全综合评价结果
将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与其对应的评价矩阵进行相乘,从而可以计算出校园交通安全评价结果矩阵,具体评价结果矩阵如下:
3 高校交通安全的主要问题
根据上述高校交通安全评价结果可知,有一部分高校校园总体安全属于一般安全等级,有必要仔细分析导致大部分高校校园可能出现交通安全的问题所在[1-3].
3.1 校内道路设施布局欠缺
高校校内道路设施是校园交通安全的基础,相关布局的科学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由于当时的客观条件,高校校区在建设初期往往存在缺乏前瞻性,更不用说进行有效的科学规范论证,造成校园在扩张过程中出现了校园交通设施建设规划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的合理.特别是随着高校的扩招,短时间内增加了众多学生,使得校园道路交通设施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造成师生出行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增加.经走访调研闽南师范大学发现,校园道路较为狭窄,无法真正做到人车分离,人车混行、交织现象明显,导致在上下课高峰时间段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2 校内交通管控难
高校校园交通管理的主要职责是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来负责的,但由于校园的相对封闭性及治理对象的特殊性,而且校内交通设施没有与外部交通联网,使得职能部门也难以对校内违章车辆进行有力的管控和处罚,难以起到对校内交通违规违法的真正监督管理,治理效果不甚理想,从而时常出现忽略校内交通规范的不文明行为.
3.3 电动车管理成为一大难题
得益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校校园内学生们的出行交通工具也随之发生了变迁,从最初的“以步行为主”到“以自行车为主”,再到“电动车出行”普及的发展变化,但由于高校校园的特殊性,存在超标电动车、乱停乱放、违规载人、不戴安全帽等违反交通法规现象,对校园交通安全构成极大威胁.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行业迎来了颠覆性变革,外卖服务发展迅猛,而外卖配送以电动车居多,特别是在学校周边附近的大小餐馆都提供以校内学生为主的外卖服务,而外卖配送电动车在校园大肆穿行,不仅行驶速度极快,而且在众多行人中快速穿行,造成交通秩序的混乱,并对行人通行产生极大安全隐患.
4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问题的原因
由于高校缺乏有效专门管理校园交通的机构或者管理人员,针对交通管理的专项经费也经常不足,造成校园交通设施管理往往存在一些漏洞,使得相关交通设施维护难以得到及时有效保障[6-8].
4.1 校内交通无法参照城市交通进行管理
由于高校校内道路不属于城市交通道路,城市交警难以直接介入校园发生交通事故,但是高校又是城市的一个单元,必然与城市交通紧密相关.我国现行法规对高校校内交通安全管理没有明文细则规定,致使高校管理职能部门对校园中出现的乱停乱放、超标电动车、超速行驶等各种违章行为无法可依、治理难,加上学校没有设置交通管理专门机构并缺少专业管理指挥交通的工作人员,而且校内交通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往往不够,结果是一些校内交通违章行为只是停留在口头教育,无法规范车辆的行驶行为,交通管理制度不完善,最终使得高校校园交通管理陷入盲区.
4.2 校园规模扩大以致违章现象普遍
为了更好地满足日益扩大高校招生,各高校纷纷合并或新建校区,校园面积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多校区办学格局,教学区与生活区分开,造成学生生活宿舍与上课学习地点之间的距离较远,进而出现了行人、机动车、自行车、电动车在校内道路上混行的局面,同时紧张的学习和教学工作,师生容易产生疲劳感,特别是校内电动车的超标、超速现象普遍,治理难度很大,这些对校内道路行人和车辆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安全隐患,无法兼顾师生享受便捷和交通安全出行.
4.3 校内交通设施不够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校内师生电动车和私家汽车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区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交通配套管理措施没有及时跟进,校园缺少电动车停车场地和轿车泊位,从而车辆的停放问题成为学校管理部门的一大难点.停车场地规划的不尽合理,使得校内车辆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建筑物周边乱停乱放,特别是在课前、课后和就餐时段,这些地段的行人出行和车辆行驶非常困难.因此,车辆的乱停乱放给校内道路通行和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与此同时,校园车辆的增多,与之匹配的校内道路不平老化、没有设置人行横道线与人车分离线、行人密集或特殊路段缺少规划减速带等,从而造成人车混行和人车抢道,这也对校园交通安全构成威胁.
4.4 校内师生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高校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忽略了校园交通规章制度,对校内道路安全标志视而不见,尤其是校内道路交叉无交通信号,导致校内行人乱走、车辆乱开乱停的现象普遍,给学校交通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极大影响了校内道路交通的畅通.特别是刚步入高校校园的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存在在校园道路出行过程中喜欢打闹嬉笑、自顾低头玩手机等不良现象,还有少数学生在校园里骑飞车、不打手势截头猛拐、极限轮滑、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道路等现象,极易发生车辆撞击行人的后果,给高校校园交通安全埋下了事故隐患.
5 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纵观高校校园交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征,可以分别从短期和长远来进行改进校园交通状况,短期改进以道路交通相关科学技术引进和推广去提升校内交通规划,达到缓解高校校园交通供需矛盾;长期改进以建立一套符合各个高校实际交通特征的规划和管理体系,着重从思想上加强校内交通安全整治,超前谋划,实现交通安全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设计出一套有效解决高校交通安全的长效机制,达到校园平安交通建设的目的[11-14].
5.1 将城市交通管理引入校园
引入城市交通进校园,可以充分借鉴交管部门在车辆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措施,从而有效解决校内人车交通违章行为.按照系统一体、利益区别、责任到人、学校介入的方针进行管理,首先将校园交通监控系统并网连接到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和针对性交通处罚;但是鉴于高校校园的相对独立性和封闭性,在进行交通执法管理中又要与外部城市交通进行区别看待,以师生安全为第一位;同时交管部门对校内交通管理责任要落实到具体个人,强化交通管理职责担当;最后高校管理职能部门要提供专人机构协助交警指挥校园交通.因此,城市交通入校园是实现校园交通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的关键,特别能极大减少校内机动车不规范行驶、停放的重要保障.
5.2 加强校内电动车的管理
校园电动车管理是现今各大高校管理的难题,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对校园电动车按照学生、教职工、校内经营员工、外卖员等进行分类,并开发电动车管理APP,实行不同类别的出行编号登记牌照,该牌照具有门禁自动感应识别和自动定位功能,实时与每辆电动车进行绑定,从而有效监控电动车行驶轨迹,对超速、禁行时段或路段行驶的电动车进行及时管控,从而有效防范校内电动车违章行驶行为.同时严禁没有牌照电动车入校,严格落实访问电动车“谁接待、谁报备、谁负责”的报备职责,从而有效规范校外电动车的驾驶行为.此外,部分学生因电动车损坏或毕业离校无暇顾及电动车而将之废置等原因,造成校园出现了不少僵尸车,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学校停车资源,影响了道路交通和校容校貌.学校可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车辆处理单位,对僵尸车统一进行清理并集中在固定场所,通知各单位在公示期满后无人认领则按无主车辆统一清理.
5.3 提高师生校内交通安全意识
高校管理部门应该把提高师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放在保卫安全的重要位置,尤其是新入高校生,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入学交通安全教育,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期间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校园交通事故视频、图片等事例,运用生动易懂的教学手段,提醒广大师生提高自身的交通安全意识.首先,学校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将交通安全教育作为高校新生的必修安全教育课,并聘请当地交通警察进行授课;其次,按照校内不同车辆驾驶员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校车驾驶员,要求其进行每年集中学习培训,组织交通安全考试,而且要将交通安全意识和行为纳入校车驾驶员的年度考核之中,同时对于餐饮服务、超市配送、邮政快递车辆驾驶员,要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再次,高校交通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校报、电视、广播站、网络等媒介作用,做好相应交通安全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并鼓励学生参与校园交通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自我交通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5.4 合理规划并健全校内交通安全设施
高校相应管理部门对校园交通建设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规划要充分调查论证,积极考虑专家和校内使用单位的意见建议,根据教学、生活、活动、实践等不同区域功能,合理布局交通安全设施,确定车辆行驶路线和人行道,确保校园交通安全畅通.同时要结合各个建筑物功能实际,将改扩建旧停车场、新建停车场、设置临时停车位纳入学校建设总体规划,在教学楼和行政办公楼的地下和周边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停车场和机动车停车位.要兼顾师生活动的潮汐性特征,加大校内交通设施的改造力度,以国家交通设置标准,在校园人群密集区域(如教学楼、食堂)拓宽校园道路,增设相应特定时间段的限速、禁停等标志,在转弯处设置反光镜,完善特殊路段的减速带、交通标志、人行横道线等设置,并在校内主干道交叉路口设置交通信号指示灯,保障校园交通安全畅行.
5.5 完善校内交通管理措施
首先,将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引入校园交通,充分利用智能化科学技术手段,升级门禁系统,对所有进入校园的行人和车辆实行智能化授卡实名管理,有效控制校内机动车行驶数量,避免校外无关车辆随意进出学校,缓解校园交通压力.其次,加大对超过限速20 km/h、车辆乱停乱放、滥鸣喇叭等违规行驶行为的处罚力度,减少校园交通违规行为.最后,要强化校园交通的动态管理,加强与交警管理部门的联系,设立专门校园交通巡逻队,配备专业巡逻车,布设交通监控系统,重点路段、特殊时段采取专人疏导交通,提高校内交通管理的专业水平,建立交通事故快速应急机制,做到交通违章行为的及时发现和制止,提高校园交通通行效率,对特殊交通事故,加强与应急救援和交警的对接联系.
6 结束语
高校校园交通管理是一项涉及法律、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复杂综合工程,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是学校重视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体现.鉴于高校师生交通安全意识不足、交通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交通安全管理缺乏特殊法律规定、交通管理措施不甚先进等现状,学校应加大校园交通设施建设、合理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贯彻以师生为本的理念,科学谋划校内交通设施,努力将高校建设成为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