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比较优势
2022-06-21董树彬付金辉
董树彬 付金辉
〔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民主探索实践的伟大创造,是适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中国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对西式民主的照抄照搬,而是对其的超越和发展,有效克服了西式民主的种种弊端和不足,具有真实、长远、广泛和合作的比较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对西式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超越,有利于打破西式民主的话语垄断,开创人类民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西式民主,比较优势,民主新形态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2)03-0043-06
〔收稿日期〕2022-03-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研究”(21FKSB033),主持人董树彬。
〔作者简介〕董树彬(1982-),男,河北滦南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党与民主政治。
付金辉(1993-),男,河南睢县人,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党与民主政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适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民主形式,是中国式民主的最新形态概括。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第一次提出“全过程民主”的全新概念。之后,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强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1〕12这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正式提出,成为中国式民主的生动体现。随后习近平又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深刻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及价值,并指出“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2〕,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指明了方向。紧接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提出“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3〕39。这充分肯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民主探索实践的理论创新,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全新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对西式民主的直接复制,而是克服了西式民主的种种弊端和不足,实现了对西式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超越。同西式民主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真实、长远、广泛和合作的优势。作为一种全新的民主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开辟了人类民主文明新形态,打破了西式民主的话语垄断,同时也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西式民主重形式轻实质的弊端
选举是民主实现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不是民主的本质和全部。西式民主往往注重于选举程序,乃至忽视了民主的实质,逐渐沦为一种形式上的民主。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重视选举程序,更注重民主的实质,有效克服了西式民主重形式轻实质的弊端。
民主的本意是“人民主权”或“人民统治”,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民主就是“允许人人有权参政的体制”〔4〕164,也就是民众自己管理自己。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西式民主背离了民主的本意,被异化为选举民主,以民主的形式掩盖了民主的实质。在西方学术话语中,民主就是选举,选举就是民主的代名词,如熊彼特在其著作中将民主定义为公民选举官员的过程,即“某些人通过争取人民选票取得作决定的权力”〔5〕396-396。亨廷顿更是直接提出“选举是民主的本质”〔6〕6。可见,在西方学者的修正下,“民主”已经背离了初始含义,不再是“人民统治”,而是“人民选择统治者”,即一定节点的周期性投票选举。然而从民主实现上来看,选举只是实现民主的一种手段和方式,不是民主的目的,也不是民主的本质;从民主程序上来看,选举只是民主运行的起点,不是民主的终点,更不是民主的全部。西式民主却将选举视为民主的本质和全部,其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资产阶级的统治,从而维护自身利益。马克思早已发现西式民主的虚伪性,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民主“被当做统治阶级手中的玩物,只是让人民每隔几年行使一次,来选举议会制下的阶级统治的工具”〔7〕196。总之,在当今西方社会,民主被简化为一种选举程序上的安排,其本质含义被形式所掩盖。“人民”由此成为“选民”,“民主”也由此成为“选主”,民众只有在几年一度的选举期间才能享受到民主权利,选举结束后权利随之消失,再次成为无人过问的旁观者。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人民只有在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就进入休眠期,这样的民主是形式主义的。”〔8〕14真正的民主不仅体现在投票权上,更体现在投票之后的实际参与上。而西式民主只有一选了之的投票权,之后民众便不能进行实际参与,这样的民主就是装饰品,人民自然享受不到真正的民主权利。显然,在“选举至上论”的影响下,西式民主以选举形式代替了民主实质,在付诸实践时往往只追求民主形式从而忽视了民主实质,导致民主成为了装饰品。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西式民主那样的装饰品,它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还有完整的参与实践,是真实有效管用的民主,真正体现了民主的实质,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完整的制度程序,为人民依法行使投票权等民主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制度的制定实施都是围绕着人民当家作主而展开,70余年来逐渐形成了科学完备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障,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重要制度载体。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的一切权力,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基本政治制度也为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机制平台,为人民当家作主保驾护航,从而确保人民享受到广泛、真实、有效的民主权利。另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完整的参与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单一的民主选举,还涵盖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五大民主环节相互贯通,有效衔接,形成了完整链条,从而确保人民群众能够随时随地行使民主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同样重视民主选举,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起点,人民通过法律所规定的选举权,投票选出能够表达自己诉求和代表自己意愿的人行使国家权力。民主协商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有环节,体现了民主的真谛,人民群众通过广泛协商就共同性问题达成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民主决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一环,在中国,人民的意愿和诉求能够直达各级决策层,从而影响党和国家决策。民主管理体现了人民的事情人民自己管,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9〕31。民主监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环节,能够确保人民的民主权利不会随着选举结束而暂停,并保证公权力能够得到有效制约。全过程人民民主既包括西式民主所注重的民主選举,同时还包括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环节,并实现了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运行。可以看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充分享受和行使法律所规定的选举权,还能够持续参与到日常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协商、决策、管理和监督之中,从而避免了西式民主一选了之,选举结束后,人民的需求无人问津的现象。由此可见,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了西式单一选举民主的限制,有效克服了西式民主重民主形式轻民主实质的弊端,彰显了民主的本质,真正保障和实现了人民的民主权利。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西式民主重短期轻长远的弊端
西式民主已经演变为一场“选举游戏”,候选人为了赢得大选,往往只注重自身短期利益,而忽视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最终必然导致人民的根本利益受损。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始终立足于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从而有效克服了西式民主重短期轻长远的弊端。
选举是西式民主的重要标志,在“选举至上论”的影响下,西式民主已经演变为“短视民主”。在西式民主中,政客们关注的不是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众的根本福祉,而是如何在竞选过程中胜出。美国《时代》周刊曾发文一针见血地点出西式民主的“短视”现象,文章指出:“西方政客们将选举胜利这种狭隘的利益看得重于更大的国家长远利益……他们的眼光最远也就是停在下一次选举计票上。”〔10〕这充分表明西式民主是种以争取选票为目的的民主,候选人要赢得最终的大选就必须获得足够多的选票。于是候选人为了选票开出各式各样的福利支票,满足选民的眼前需求,只有如此,才可能获得选票,赢得选举胜利。对于竞选胜出的政客和政党来说,为了能够在下一次大选中获胜,取得继续执政的机会,他们在任期内就不得不兑现许给广大选民的福利承诺,以获得选民的继续支持,巩固和维持自己的执政地位。对于落选的政客和政党来说,他们只有许出更多的福利支票和承诺,才可能打败对手,赢得接下来的大选,获得执政地位。周期性的大选就成为候选人的福利许诺比拼,谁许出的福利承诺更高往往就能赢得最终的选举。候选人有时为了选票,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来迎合选民,全然不顾政府财政的承受能力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只为能够赢得选举,最终上台执政后不得不靠发行国债来实现承诺。这样周而复始,寅吃卯粮,必然给国家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导致财政严重赤字,进而影响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当前西式民主的这种“短视效应”已经显现,欧美等国频发的债务危机和财政危机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由此造成的。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选民虽然在选举中一时受益,但是危机所造成的损失最终还是由普通民众买单。除此之外,轮流执政也是导致西式民主短视化的重要原因。在西式民主中,执政党不是唯一的,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台,执政党要想获得继续执政的机会,就必须在短暂的任期内做出民众所认可的成绩。这就使得执政党在制定政策时,通常倾向于一些短期且易出成效的,以便获得选民的支持。政策是否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民众的根本利益则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他们只在乎下一次大选能否胜出。即使制定了一些长远的计划和措施,但是随着执政党的更迭,这些计划和措施大多也会被中断或废除。总之,西式民主追求的往往是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是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发展,这样最终只会导致国家和人民利益最小化。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根本福祉出发,追求的是国家和人民利益最大化,而不是自身狭隘利益的最大化,从而有效避免了西方民主的短视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根本政治保障,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国家长远发展和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发展的整体利益。而在西方国家,政党首先是特定利益集团的代表,因此无论哪一个政党上台执政,都会优先服务于自身狭隘利益,而不是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在政策制定时必然会短视化。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不代表任何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这就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政策时不会被特殊利益所左右,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寻求共同利益,让人民在民主集中制下反映不同利益,既有眼前利益,也有长远利益,而且必须坚持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从而克服了人民在利益反映过程中的短视。此外,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中,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与民主党派之间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西方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不会出现西方轮流执政的现象,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会因执政党更换而中断或废除,能够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在此情况下,我们的党和政府能够从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一些长期的目标和规划,并且能够确保这些目标和规划“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1〕30-31。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党和政府制定了许多长远的规划目标,其中一些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例如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目标,这在西方国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此外,在我国,民主党派的政治立场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他们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就不会局限于某个政党、某个群体的利益,而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这就从参政党的角度保证了政策的长远性。总之,受狭隘利益和任期限制,西式民主往往注重短期利益,而忽视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则完全克服了这一弊端,从而既实现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又保障了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西方民主重少数轻大众的弊端
任何民主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经济基础决定了民主的性质。西式民主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是资本逻辑在政治上的拓展与体现,这就注定西式民主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少数民主,而非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多数民主。与之相反,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是为全体人民服务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从而克服了西式民主重少数轻大众的弊端。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政治形态,其形式和样态是由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正如列宁所说:“任何民主,和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由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决定的。”〔12〕405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民主的性质。在私有制条件下,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民主形式,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少数统治者的利益,民主只能是少数人的民主,广大人民群众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西式民主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上,这就决定了西式民主从一开始就是为资产阶级统治者利益服务的民主,是少数资本家的民主,而非人民大众的民主。在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实行的真正目的不是民主本身,而是借助于民主这一“政治外壳”来保障资产阶级统治者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对人民大众的统治。从表面上看,西式民主的自由选举让每一位公民都获得了平等政治参与的权利,但是从实践操作来看,西式民主只是少数富人的民主,选举背后是资本的体现。对此,恩格斯早已指明,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只有拥有一定资本的人即资产者,才有选举权”〔13〕681。在西方国家,资本的力量几乎触及社会的各个角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资本就会推出能为其提供保护的候选人。所以,从表面上看是政党推出候选人,实际上却是资本推出候选人。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很难获得提名,即使参选,最终也会因缺乏资金支持而落选,因为无论是总统竞选,还是州长和议员的竞选,都需要缴纳不菲的“保证金”,只此一项就使得大多数普通民众望而却步。正式竞选时花费的资金更高,尤其是诸如总统选举这样的全国大选。以美国大选为例,近几年总统竞选费用不断增长,动辄十几亿或几十亿美元,缺少资金支撑的普通民众根本左右不了选举结果,只能沦为旁观者。在资本逻辑下,竞争选举已经成为资本的博弈,钱花得最多的候选人虽然不一定每次都获得竞选胜利,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会胜出。可见,在西式民主的實际运行中,从候选人提名到正式竞选,再到结果出炉,始终体现着资本的运作,西式民主已经成为少数富人操控的“金钱民主”。西式民主始终被资本所掌控,并始终为资本服务,成为了资产阶级名副其实的“守夜人”。近年来,西方国家大选投票率不断下降反映了民众对西式民主这种“少数民主”的排斥和抵制。总之,作为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上的西式民主是为资产阶级统治者服务的民主,而非普通大众的民主,它只是以表面的全民性掩盖了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实质,本质上仍是“一种残缺不全的、贫乏的和虚伪的民主,是只供富人、只供少数人享受的民主”〔14〕191。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式民主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民主,而非少数富人的政治游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归少数人所有,这就决定了绝大多数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民主,成为国家政治的主人。而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归人民大众共同占有,这就为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和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经济基础。可以说,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民主这种“人民的统治”,才能真正表现为大多数人民的统治。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之上,由此决定了其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而不是为少数统治者服务的民主,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15〕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真正的民主提供了制度保障。人大代表由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和间接选出,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各种权力。对于人大代表的产生,我国的《选举法》明确规定:凡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都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16〕6,不存在西式民主所设的金钱门槛等,这就使得大多数人能够真正参与到民主政治当中。而西方议员产生则有多重资格限制,除了一些基本限制外,还有一些特别限制,如个人财富、文化水平和从事职业等限制,这就使得一部分人被排除在外,尤其是处于底层的普通民众。除了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也为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民主提供了平台。人民政协凭借其界别优势,充分保证了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民主参与,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渠道。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共同构建的“两会制”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形态,使得大多数人能够享受到真正的民主。在全过程人民民主下,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还能参与到国家和社会治理当中,真正实现了“大多数人的统治”,从而克服了西式民主重少数轻大众的弊端。
四、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西方民主重竞争轻协同的弊端
西式民主认为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实现制衡,防止权力被少数人滥用,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这种竞争却逐渐演变为政党恶斗和相互否决,造成社会严重撕裂。全过程人民民主克服了西式民主重竞争轻协同的弊端,主张通过广泛协商合作,凝聚共识,找到社会最大公约数,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西式民主建立在自由利益竞争的基础之上,于是竞争就成为西式民主的核心要素,正如亨廷顿所说,“民主政治的核心程序是被统治的人民通过竞争性的选举来挑选领袖”〔6〕4。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以相互竞争为核心的两党制和多党制是西式民主竞争的重要体现。竞争性政党制度设计的初衷是通过资产阶级内部体系的分权、制衡和监督,缓解内部利益冲突,同时轮流执政为民众提供更多选择。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每一个政党都想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必然会与其他政党利益发生冲突,于是政党之间就围绕着利益和权力进行激烈博弈,政党竞争也逐渐异化为政党恶斗。一些政党或候选人为了能在竞选中击败对手,更好地维护和实现自身集团利益,除了正面宣传自己外,还不断攻击对方,甚至不择手段地抹黑丑化对手。此外,在议题设置上,不同政党之间往往是针锋相对,你提倡的我就反对,无论对国家和人民是否有利。选举结束,但政党恶斗不会停止,落选的政党不甘利益受损,就千方百计地与执政党唱反调,阻挠其政策的顺利实施,使其执政效率低下,逐渐丧失选民信任,从而使自己在下一次选举中胜出。由于在西式民主中,执政党不是固定不变的,与在野党经常发生角色互换,所以政党竞争乃至恶斗始终存在。政党竞争乃至恶斗不仅体现在选举上,还延伸到国家政治运行中。以美国为例,三权分立意在平衡机构力量,但是在党派斗争的影响下,已经异化为相互掣肘和否决,导致否决式政治出现。当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由不同的党派掌握时,就会上演打架扯皮的闹剧,经常出现你赞成我就反对的现象,导致政治陷入僵局。对此,福山一语中的:“随着更加平衡更多竞争的政党体系出现,美国体制变成了通往僵局的灵丹妙药。”〔17〕450近几年,美国党争日趋白热化,现任否决前任,为反对而反对成为普遍现象,拜登上台伊始就废除了特朗普时期的十七项政策。否决式政治在西方的盛行,使得西方民主运行效率下降,政府也因此时常停摆,进而导致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引起各种社会乱象。对此,西方各国政党不是通力合作一起应对挑战,而是仍囿于党派利益互相指责,这又进一步加深了社会治理危机。当然,西式民主中也存在协同,当一些政党无法单独在选举中胜出时,也会选择同其他政党进行协同,但这种协同只是暂时的,而且是为了利益才进行的协同,如果利益发生矛盾了,协同也就停止了。因此,竞争始终是西式民主的常态。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其中协商民主有效弥补了西式民主重竞争轻协同的缺陷。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在具体利益上难免会存在区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为广大人民利益协调提供了广阔渠道和平台,通过广泛协商合作,找到社会各方力量都能接受的利益点,从而防止社会因利益冲突而走向撕裂。正如习近平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18〕292此外,与西式民主实行竞争性的政党制度不同,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行的是以协商合作为核心的新型政党制度,政党之间不是西方政党间竞争对立的关系,而是协商合作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代表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既反映和代表所联系群众的具体诉求,同时还坚持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根本利益上不存在分歧,具有高度一致性,这就为两者进行协商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通过与民主党派广泛协商,凝聚社会共识,找到最大公约数,从而实现既能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又能满足少数人的诉求。由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不是西方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对立竞争的关系,而是执政党和参政党通力合作的关系,因此新型政党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存在反对党的掣肘,能够有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积极性,形成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合力。新型政党制度以协商、合作代替了西方政党制度的对立、竞争,从而克服了政党之间互相倾轧造成政权更迭频繁的弊端,能够有效化解矛盾冲突、维护和谐稳定〔19〕20。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广泛协商合作,让每一次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的意愿,让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创造性潜能在参与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中充分体现〔20〕,有效凝聚了社会各方力量,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发展过程中的代表性政治问题,进而为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21〕,与西方之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社会民主的最新样态,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已经实现对西式民主的全面超越。通过对比,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更加显现,这将有助于破除国内对西式民主的盲目迷信,增强中国式民主的自信。从世界范围内看,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形式的民主,对人类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既不是对西式民主的复制粘贴,也不是对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的继承沿用,而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探索实践中创造的独具中国特色的全新民主形态,为人类民主文明进步开创了崭新形态,打破了西方对民主话语的垄断。其二,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共同的民主诉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功实践将为陷入西式民主乱象的发展中国家选择适合自身的民主道路提供有益借鉴。其三,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民主受到普遍质疑和诋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成功实践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也为社会主义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当然,作为一种新型民主形态,尤其与西式民主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建立和实践的时间还尚短,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优越性也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挥,从而不断将比较优势转化为实践优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22(05):4-13.
〔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高书文,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M〕.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0〕国纪平.扭曲的民主结不出好果子——西方政治体制困境透视〔N〕.人民日报,2013-02-01(03).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6〕中華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7〕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M〕.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新型政党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0〕杜 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彰显及整体性建设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01):143-155.
〔21〕付建军.从建立政权到治理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协商治理的百年历程与实践进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04):14-24.
责任编辑 吕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