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方法

2022-06-21何克祥

理论探索 2022年3期

〔摘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历史主动”和“历史主动精神”。深入理解“历史主动”和“历史主动精神”需要深刻认识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历史背景、“历史主动精神”与“历史创造精神”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对始终掌握历史主动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体现为四方面根本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是掌握历史主动的思想前提,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途径,适时作出歷史决议是掌握历史主动的成功之道,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历史主动,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22)03-0021-06

〔收稿日期〕2022-02-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活历史经验研究”(21BDJ096),主持人何克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百年党性教育的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20&ZD022),主持人丁俊萍。

〔作者简介〕何克祥(1970-),男,湖南郴州人,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史党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并多次使用了“历史主动”和“历史主动精神”。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他又三次使用了“历史主动”一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则两次使用了“历史主动精神”,尤其是在阐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时,使用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排比句“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1〕。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这是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首次使用的一个全新概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历史主动”和“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是指历史主体在历史活动中自觉主动作为并努力掌握自身历史命运的状态。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动权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处于主动状态。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则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顺应历史潮流、对历史负责、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精神品格。《决议》还首次提出了“历史创造精神”。所谓历史创造精神就是指历史主体勇于创造历史的精神。创造需要主动,主动是为了创造。历史主动精神与历史创造精神紧密关联。可以这么认为:历史主动精神是历史创造精神的基础,历史创造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延续和升级;二者不能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贯通融为一体的,二者既呈现出连续的递进的关系,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关系。提出和强调“历史主动”和“历史主动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是我们党对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以及历史方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进一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的行动自觉。

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百余年奋斗的历史也是不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努力掌握历史主动的历史。百余年来,我们党为始终掌握历史主动进行了不懈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体现为四方面根本方法。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是赢得历史主动的思想前提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把握历史主动的首要条件是认识和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兴国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毛泽东曾经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2〕1516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明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求实的精神和严密充分的理论论证指明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1840年之后,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艰辛探索,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到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再到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辛亥革命,各种思想和方案轮番登台,但无一不以失败而告终。正当彼时,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到来,给处于苦闷迷惘之中的中国先进分子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这一方向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以社会主义拯救和发展中国。

其次,马克思主义为改造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思想武器的思想方法,科学研究和分析中国社会,深刻认识近代以来中国国情,认识各个时期中国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认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性质和特征,认识中国社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前途等基本问题,逐步认识了中国革命规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终于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正确道路。这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富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两条道路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铺垫和准备,三者统一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将贫穷落后的中国改造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

最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明了对待科学理论的科学态度。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曾反复告诫世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教义而是方法和行动指南,对待他们的理论既要坚持其中的基本原理,又要结合各国各民族情况和时代特点加以运用并不断发展。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早期就曾指出:“我不主张我们树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3〕7恩格斯更是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664他还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5〕873我们党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方面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经历了“左”倾教条主义带来惨重损失的教训之后,我们党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任务和命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基础上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党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强调完整准确地理解掌握毛泽东思想,坚决反对思想僵化和各种迷信,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合起来,按照中国特点和时代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问题,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大胆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党就是这样,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同时,不断深化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规律和人类历史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主动,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新时代新形势下,当今中国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的战略全局,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持续蔓延,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动荡时期。如何准确把握“两个大局”,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掌握历史主动,更需要中国共产党人“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6〕210。

二、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途径

认识和遵循历史规律的重要途径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作为历史活动主体,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使命,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其自身发展和自身历史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发展和历史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研究总结历史经验,首要的是研究总结好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历史。同时,党的历史与近代以来国家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研究总结党的历史的同时,我们也要研究近代中国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等历史并总结有关历史经验。这几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使我们对党的历史经验总结更全面更科学,为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并善于研究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毛泽东曾经指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7〕399在毛泽东领导下,我们党把党史学习和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纳入延安整风运动全程,而且特别注重在党的高级干部中深入开展党史学习讨论和历史经验研究,为统一全党思想、分清是非正误奠定了坚实基础。毛泽东亲自起草和撰写了大量带有党的历史经验总结性质的文献,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著名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学习和时局》《论人民民主专政》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撰写的《论十大关系》《十年总结》等等。在他的亲自领导和指导下,我们党深刻总结了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经验教训,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而准确把握了中国革命规律,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此外,毛泽东同时指出了研究党史的科学方法,诸如“古今中外法”、以中国为中心、对党的历史上的错误问题不能过于看重领导者个人责任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指出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8〕325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历史经验的总结。他曾在会见外宾时回顾党的历史后十分精辟地指出:“我为什么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9〕234-235邓小平还将及时总结经验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前进的重要方法。他认为:改革开放“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9〕174;“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9〕372。这种“摸索前进”“不断总结经验”的办法被概括为“摸着石头过河”而被社会广泛接受和熟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强调对党的历史及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有关历史的学习研究,并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在谈到改革方法时明确指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10〕68。他十分形象地把历史比喻为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清醒剂、最好的老师,强调学习研究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1〕。后来,他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关于《决议》的说明中用“四个揭示”深刻阐释了我们党百年奋斗“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一个“揭示”就是“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1〕。这一判断是我们党第一次从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的高度认识到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极端重要性。它十分清楚地表明了总结历史经验与掌握历史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百年大变局大疫情大动荡,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挑战和风浪考验,我们党必须坚持和运用这“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同时又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历史经验。也就是要在新时代新征程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新的经验,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主动担当作为,始终掌握历史主动,如期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适时作出历史决议是掌握历史主动的成功之道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苏联共产党亡党30周年。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曾经“以俄为师”,虚心地向苏共学习、虔诚地借鉴苏联经验。然而时至今日,一个百年正是风华正茂,一个却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两相对照,反差如此之大不禁令人唏嘘感慨。何以如此?近三十年来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探究从未停止。诸多原因中,内因无疑是具有决定性的。苏共亡党关键是苏共党内出了无法解决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历史问题。面对斯大林时期党内国内出现的各种错误和弊端,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苏共中央开错药方,以“秘密报告”形式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斯大林个人。苏共中央其后以秘密报告为基础通过《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缺乏科学分析的“秘密报告”和苏共决议没能使全党就党的个人崇拜等历史问题统一认识、统一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斯大林时期的历史问题成为苏共日后挥之不去的历史包袱和国内外敌对势力反复拿捏和攻击的把柄,使得苏共处处陷入历史被动而无法自拔。

中国共产党在处理历史问题上与苏共截然不同。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等严重错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化大革命”等“左”的严重错误之后,我们党秉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错必纠的方针,适时组织全党讨论并公开承认党历史上的错误,既指出个人责任,又不简单地将产生错误的责任归咎于领导者个人,而是集中全党智慧,从社会、历史、文化、制度等各方面全面科学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制定切实纠正错误防止今后重犯类似错误的办法,召开中央全会先后郑重通过《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而统一了全党思想、分清了重大是非、卸下了历史包袱,达到团结一致向前看向前走。毛泽东在指导起草第一个历史决议时确立了对待党的历史问题的正确态度和方针。他指出:“关于研究历史经验应取何种态度问题。中央认为应使干部对于党内历史问题在思想上完全弄清楚,同时对于历史上犯过错误的同志在作结论时应取宽大的方针,以便一方面,彻底了解我党历史经验,避免重犯错误;又一方面能够团结一切同志,共同工作。”〔12〕937-938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第一个历史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所确立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方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克服党内错误的正确态度的模范”〔12〕996。30多年后,邓小平在指导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时的多次谈话中确立了决议应遵循的方针、原则和方法。邓小平首先把“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作為最核心的一条,明确指出“总结过去是为了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单单讲毛泽东同志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实际上,不少问题用个人品质是解释不了的”。〔13〕291-300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在充分肯定第一个历史决议重大作用的基础上,指出本决议将要起到的历史作用:“一九四五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所一致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曾经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促进了人民革命事业的迅猛前进和伟大胜利。十一届六中全会相信,这次全会一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必将起到同样的历史作用。”〔14〕216这一点历史已经给予了充分证明。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顺利实现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全面开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奋斗新征程的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不失时机地集中全党智慧全面总结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再次召开中央全会郑重地作出了第三个历史决议。习近平站在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高度亲自领导这一历史决议的起草工作,确定制定历史决议“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总要求和重点以及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明确历史决议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15〕。

如果说前两个历史决议主要在于认识和纠正党的历史错误、澄清重大是非问题,着力解决“历史问题”的话,那么,建党百年之际作出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主要就在于总结党百年奋斗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和重要历史经验,着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着眼于掌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辉煌历史。三个历史决议具有鲜明的连贯性、连续性、一致性,后面的决议都坚持了前面决议的基本论述和结论,充分肯定了前面决议的历史作用,反映了我们党对待历史极其郑重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党的历史决议很好地体现了邓小平所提出的“这是要放到历史里面去的一个文件……是更庄重的一个文件”的要求。这样的“历史决议”才能够经受住长时间历史的检验。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为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团结一致奋勇前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和政治基石,使我们看清楚了党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了党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其基本精神基本论述基本结论必须长期坚持。同时历史也昭示我们,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兴旺发达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事业的不断发展,未来仍然需要不断总结历史经验,适时通过新的历史决议,在始终掌握历史主动中创造出更加光荣的历史,推动中国和人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法宝

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和遵循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创造新的历史,毫无疑问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必然要求历史活动主体具备相应的思维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历史思维能力。所谓历史思维能力,就是“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的能力”〔16〕245。其实质就是研究和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和开创历史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很多重要理论和决策都是运用历史思维的结果,历史思维能力是我们党历史上经常运用的一种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贯通历史、现在、将来,通过中外相关历史比较,认识当下、把握未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总结和比较党的历史上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毛泽东指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8〕299后来他又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十几年的历史来看,就知道亚非拉人民将来的前途。”〔8〕38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新理论的提出和各种新体制的确立,同样也是我们党深刻反思曾经封闭僵化的历史、比较正反历史经验的结果。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过去在很长的时间里处于封闭状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直到一九七八年底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把这个问题恰当地解决了。”〔9〕288他又说:“我们从一九五七年以后,耽误了二十年,而这二十年又是世界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是非常可惜的。但另一方面也有一点好处,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和开放。”〔9〕266中国共产党正是这样,通过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历史上长期实行单一公有制、排斥商品和市场作用、将统一世界市场人为分割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反思,比较同一时期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等实行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的历史,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认清正误,弄明白了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搞单一的公有制和排斥市场经济也不行等道理,搞清楚了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9〕373。在此基础上,我们大胆借鉴吸收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建立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其他各项体制机制,在世界历史上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长期有待解决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和新出现的矛盾问题、管党治党一度宽松软造成消极腐败现象蔓延和政治生态恶化等问题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各种困难风险的考验,习近平站在把握历史主动的高度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以及各种相关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他要求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努力提高包括历史思维能力在内的六种思维能力,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科学性和创造性。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这五种思维能力之后,2019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又提出历史思维能力,并使之成为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需要提高的六种思维能力之一。在党的历史上,习近平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含义和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和目的。他指出:“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深刻把握历史规律、认清历史趋势、总结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16〕245正是這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大力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从中外历史的深邃思考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主动作为、砥砺前行、开拓进取,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短短数年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能办成的大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能解决的难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全方位历史性变革。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明确使用“历史主动”并庄重地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载入自己的历史决议。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掌握历史主动方面日渐成熟和自觉了。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

历史经验启示我们,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是我们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法宝,全党要自觉培养历史思维方式、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需要全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确立大历史观、正确的党史观,辨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本质和表象,深刻把握我们党的历史和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需要加强对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从而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特别是要科学认识和分析党史中出现的失误和曲折,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牢牢掌握历史主动,从容应对未来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

值得指出的是,历史思维并非孤立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我們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开拓创新,还需要掌握和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等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在努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同时,要提高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01).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7〕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1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4-17.

〔1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1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N〕.人民日报,2021-11-17(02).

〔16〕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责任编辑 陈 鹃FD0A5204-84D4-48BF-B01C-ED9E48D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