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以人体解剖学课程为例
2022-06-20张文娴游言文徐里郭艳桦徐玉英郝莉
张文娴 游言文 徐里 郭艳桦 徐玉英 郝莉
[1.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仲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科,河南 郑州 450046;3.河南中医药大学人体科学馆,河南 郑州 450046]
医学教育课程融入医学精神和医德教育,使其成为培养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下医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1]。作为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本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教育规律,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即“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2]。近年来,笔者所在教学团队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并在国内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推广[3-7]。本文通过深入挖掘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思政教育寓于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路径,使解剖学课程既是探究生命,探知真理的课程,又是一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德育课程。
1 思政教育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及优势
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生最先接触到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担负着医学启蒙,传承医学技能的重要使命,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基石[8]。大一新生正处人生“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定型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刚经历高考,处于学习倦怠期,且远离父母,再加上大学校园各种社团活动的吸引,表现出来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教学模式不适应的特点。如何从学情出发,考量学生的一般特征,把握成长敏感期,通过思政教育引领,在启发学生理性分析问题的同时,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扣好人生第一粒扣,达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体解剖学是以正常人体为学习主体,与思政教育有天然的亲和力[9]。借助解剖学课程中独特的专业资源,以“医学人文”和“感恩教育”为核心,顺应医学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趋势,系统地组织规划各种教学活动,将思政教育与解剖学教学有机结合,在授业的同时,更注重传道,让思政教育和人体解剖这门专业课真正地结合。
2 人体解剖学思政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品德的示范者和塑造者,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中心环节。河南中医药大学校为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提高专业课教师育人的自觉性,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专题培训、交流研讨,分析党和国家思政教育新政策、新要求,掌握课程思政实施策略和技巧,了解课程思政建设新动态[10]。学院也积极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通过公共观摩课以及“课程思政”设计大赛等活动提高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11]。另一方面,围绕师生双方进行“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探讨,针对“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课程重构及内容调整。
对于任课教师个人而言,应当主动提升德育意识的培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主动把专业知识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人文品格教育融合起来,潜移默化的以“己之魂”触动“彼之魂”,真正成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种子的新时代“播育者”,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
3 人体解剖学教学与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
3.1 教学设计中的德育目标
3.1.1 根本目标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科学人才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培育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3.1.2 职业目标在重视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传授的同时,着重培养医学人文修养,强化“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内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3.1.3 素质目标(1)充分发挥人体解剖学专业课程的自身特色,提炼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感、奉献精神、感恩之心和高尚医德,尊重、敬畏和爱护生命,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专业课程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载体。(2)突出专业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家现代的飞速发展融入教学内容中,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价值目标和思想道德目标的全面发展。(3)依托在线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注重课堂形式灵活多样性,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和价值共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2 思政教育课堂设计
3.2.1 坚定理想信念上好生命教育第一课 医学是关于人的医学,其终极目标就是要解除人类之病痛,直面生命、直面患者。对医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其形成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的职业价值观,是每一个医学生要学习的关于生命教育的第一课。而医学理想信念的教育必须在医学教育的最初阶段[12]。教好人体解剖学,重要的是讲好第一堂课,甚至可以夸张地讲,仅此一堂课足矣[13]。医学生在入校之初往往对人体结构充满了各种好奇和向往。作为基础医学的教育者,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期待,以兴趣为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恩格斯曾告诉我们,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足以窥见人体解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而我们学好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依赖于前辈和众多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从古至今医务工作人员的群体中从来不缺榜样,前辈们都是医学生在思想、行为、专业素养等各方面的标杆。在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吾辈更当自强。借他山之石,立己身之碑。在多元化的交流与沟通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坚定理想信念,并亲身实践、外化于行,投入到实践工作之中。
3.2.2 通过无语体师进行感恩教育形态学的课程离不开实训课,医学生通过尸体解剖掌握患病机体器官的异常形态结构,其最重要的教学媒介就是大体标本。无语体师是医学界对解剖教学使用尸体的尊称[14]。通过无语体师的展示,学生们领略到了人体结构之巧,构造之美。对解剖结构的层次、位置及各器官间的毗邻关系有具体而实在的认知。我们通过一系列庄严肃穆的仪式和解剖实验课这一特殊的教育教学场景,开展为医学奉献的思想教育系列活动,体验奉献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感受遗体捐献者及其家属的大爱大义之举,形成“感动、感恩、敬畏、奉献”的内心体验,感悟“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真正含义。通过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心得体会和“感恩卡”的文字表述,让学生将在此过程中获得的真实情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个性品质,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和医学专业责任意识的思考和审视。
3.2.3 采用研讨式教学,面对真实案例,强化职业担当课堂上适当引入临床病例进行情景模拟,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生命奥秘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了对生命、死亡等方面的理解,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和责任担当。“无论身至何处,所遇何人,我之惟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医学生誓言也庄严地道出了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之重任。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涉猎一些心理医学及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懂得只有敬佑生命、心怀仁德,才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能够理解医患关系的本质,分析现实矛盾问题,加强医患沟通[15]。解剖作为临床外科的辅助学科,虽没有自带主角光环,但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解剖学的奠基。在医学教育中,要把医德教育贯穿始终。例如我们在讲解关节时,膝关节作为人体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的关节,外伤、劳损以及不当运动等都会造成其不可修复的损伤,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就成了病患的惟一选择。而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与手术风险需要实事求是地告知患者,避免造成患者身体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2.4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修为基础之上涵养家国情怀现代医学的发展,经过长期的内化演绎与历史积淀,已经不仅停留在缓解病痛,同时也为构建一个健康的社会,增进人类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16]。对医学高等院校来说,不但要培育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医生,引导发展的知识视野,还要塑造具备高尚职业素养和良好医德医风的良医。医学教育必须回归“以人为本”,认清医学教育的功能、作用和使命。医学不仅仅是救死扶伤的技术,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患者充满同情和仁爱之心。医学生要把“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挂在嘴边,并不是所有医患关系紧张都来源于医德的缺失,部分医学生漠视生命与人权,并未真正意识到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真谛所在[17],既不利于和谐的医患关系、又会对医学事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欠缺。我们在讲授内分泌系统时,介绍国家对慢性病的报销政策;讲授感觉器时,介绍国家出台光明扶贫工程。新时代背景下模范的崇高理想信念已经在全社会达成了共识,而身边的榜样更是培育医学生理想信念的指路明灯与实践模范。通过我校几位抗疫代表的战疫事迹来激励学生们在努力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锤炼高尚的医学品德,心怀慈悲,尊重生命,将医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然地转化为医学生的信仰和梦想。
3.2.5 以人为本,培养医学—法律—道德意识,健全职业人格医学生的专业素养蕴含公正法治精神。在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法治意识教育,让医学生懂法、知法、不犯法,培养法治意识及面临重大抉择时的法律底线意识。比如在讲授泌尿系统时,讲解输尿管和子宫动脉的位置关系,讲述临床因子宫手术后结扎输尿管的医疗事故,在讲授生殖系统时,给学生讲述产科医生因为个人情感问题,故意切掉产妇双侧卵巢的事例,教育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医生职业的首要,同时告诫学生要做遵纪守法、医者仁心的好医生;在向学生介绍肾移植时,可以向学生简单讲述器官移植及行医过程中涉及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尊重患者的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与隐私权等权利,用法律法规约束和规范自身医疗行为。
3.3 本课程思政教育融入点在强化课程思政意识的同时,将社会热点、身边事例、临床案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采用画龙点睛式、案例穿插式、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讨论辨析式等多种形式适时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融入思政素材,具体见表1,真正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
表1 人体解剖学各章节思政教育素材
续表1 人体解剖学各章节思政教育素材
4 效果评价及反思
通过一体化、系统化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效凝聚了课程育人合力,形成教书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在解剖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好教育引领的作用,我们还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探究,取百家之所长,不断融合探索,才能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未来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思政因素,并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些将是未来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和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