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肾活血针刺法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观察

2022-06-20嵇征鸿杜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血瘀良性前列腺

嵇征鸿 杜鑫

(1.遵义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贵州 遵义 563000;2.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辽宁 大连 116000)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每个男性几乎都会经历的老年常见疾病,常常是老年男性的难言之痛。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再加上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和电脑等电子化产品的应用增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发病率也不断升高,研究表明60 岁以上老年男性中发病达80%以上[1],甚至还不断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良性前列腺增生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癃闭是以排尿障碍为命名,而前列腺增生是引起“癃闭”的其中一种疾病。其基本病机是年老体衰、肾气亏虚、推动无力、气虚推动无力而至血瘀,从而膀胱气化不利,出现排尿困难。现在临床有很多做补肾活血类中药复方治疗此病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故笔者在补肾活血治疗原则下运用针刺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30例,并与盐酸坦索罗辛(哈乐)治疗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来自2018年1月—2019年5月针灸康复科门诊和泌尿外科门诊和病房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年龄区间在58~82 岁;患者患病时间1~22年。并且2组在IPSS、QOL、Qmax、RUV4 个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IPSS、QOL、Qmax、RUV 比较()

表1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IPSS、QOL、Qmax、RUV 比较()

1.2 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1)患者可见排尿困难,排尿时间延长,次数增多,并且排尿每次量少而细,尤其夜间加重。尿后余沥不尽,尿道无涩痛,小腹胀满。(2)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膀胱区叩诊明显浊音。(3)B 超检查可见前列腺增生等变化[2]。

中医病证分类诊断标准[3]:气滞血瘀型:小便努责方出或点滴全无,会阴、小腹胀痛,偶有血尿或血精。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沉弦或细涩。

1.3 纳入标准(1)年龄58~82 岁,符合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和中医气滞血瘀型病证分类诊断标准;(2)依从性较好,能够坚持完成本试验者。

1.4 排除标准(1)前列腺癌、泌尿系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患者;(2)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出现生命体征不平稳并伴有排尿异常的患者;(3)伴有急性尿潴留和曾经做过前列腺微创手术失败者;(4)观察期间未按规定治疗和服用药物及中断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嘱患者排尿后针刺。取肾俞、膀胱俞、气海、关元、中极、中极左右各旁开各1 寸、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膈俞、血海、列缺穴。操作手法:患者取俯卧位,先针膈俞、肾俞、膀胱俞穴,膈俞穴向脊柱方向斜刺0.5~1 寸,取大拇指向后捻转为主的泻法。肾俞穴直刺缓慢进针0.5 寸后,得气后将针缓慢下插,行反复重插轻提和大拇指向前为主捻转的补法,膀胱俞穴直刺1.0~1.5 寸,采用快速进针法,得气后行缓慢均匀地提插、捻转的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然后再取平卧位,针气海、足三里穴以直刺行反复重插轻提和大拇指向前捻转的补法为主。然后针中极、中极左右各旁开1 寸、关元穴,这4 个穴进针角度为30°角向下斜刺,以针感向会阴部放射为佳,以捻转和轻提插为主。针三阴交、血海、列缺穴取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 次,每周治疗6 d,休息1 d,连续治疗4 周。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仪器为桂林威诺敦定向透药仪(型号为WND-ZZ-2TD),治疗电极插入配套的一次性治疗电极药垫,在中极和关元穴处放置红色正极,在三阴交穴处放置黑色负极,治疗垫给予沙袋加压固定,三阴交穴处给予绑带加压固定。调节电流和透热程度,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节治疗参数,时间为25 min,每日1 次,每周治疗6 d,休息1 d,连续治疗4 周。

1.5.2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药α-受体阻滞剂盐酸坦索罗辛(安斯泰来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 次,每次0.2 mg,饭后口服。治疗疗程同治疗组。

1.6 疗效标准显效:IPSS 评分≤7,QOL 评分≤1分,Qmax≥18 mL/s,以上具备2 项即可。有效:IPSS 评分≤13,治疗前QOL 评分为4~6分者降低至2~3分,RUV 减少50%以上,Qmax≥12 mL/s;以上具备1 项即可。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算此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予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组最后临床效果经卡方检验,P<0.05,可以看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22/30)。见表2。

表2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IPSS 评分比较2组经过相应治疗后,各自的前列腺相关症状有明显改善(P<0.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IPSS 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IPSS 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aP=0<0.01;组间比较,bP=0.035<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QOL 评分比较2组经过相应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得到明显改善(P<0.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QOL 评分比较(,分)

表4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QOL 评分比较(,分)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aP=0<0.01;组间比较,bP=0.043<0.0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Qmax 比较2组经过相应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得到相应增加(P<0.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Qmax 比较(,mL/s)

表5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Qmax 比较(,mL/s)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aP=0<0.01;组间比较,bP=0.015<0.05。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RUV 比较2组经过治疗后,残余尿量相应的减少(P<0.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RUV 比较(,mL)

表6 2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前后RUV 比较(,mL)

注:同组治疗前后比较,aP=0<0.01;组间比较,bP=0.026<0.05。

3 讨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机制是因为前列腺腺体组织增生变大引起尿道狭窄,从而出现排尿困难等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为主的膀胱刺激症状和以排尿困难、尿线变细、排尿无力、尿末滴沥为主的膀胱梗阻症状,严重者可引发尿路感染、结石,并导致尿潴留及充溢性尿失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现代医学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法很多,内科常用5α-还原酶抑制剂和α-受体阻滞剂。5α-还原酶抑制剂患者在短期内服用后会很快改善排尿困难等临床症状,但长时间服用也会出现很多让患者难以接受的临床不良反应[5]。盐酸坦索罗辛是一种直接针对病灶组织,很快就会见到临床疗效的高选择性α1受体阻滞剂,它是通过选择性地阻滞前列腺平滑肌,使前列腺的平滑肌和膀胱的逼尿肌维持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使膀胱能够正常储存尿液,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得到一系列的改善。但这2 种临床常用药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长期服用会出现抗药性而影响临床疗效[6]。本试验用补肾活血化瘀针刺法结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组和盐酸坦索罗辛对照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稍优于对照组。

良性前列腺增生属于中医“癃闭”范畴,基本病机是年老体衰,肾气亏虚,推动无力,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出现瘀血停滞,瘀阻脉络而又出现气滞症状,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最终造成排尿困难。血结于下则癥瘕积聚。《素问·标本病传论》云:“膀胱病,小便闭”。肾气不足,膀胱失司,以致尿频无痛,余沥不尽,排尿不畅,膀胱内的残余尿会增多,气化失司,瘀阻脉络而致前列腺增生。所以前列腺增生辨证应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体现在肾气不足,膀胱失司。而标实不管是湿、热、气滞、瘀血还是痰浊最终的结果都会引起腺体局部增生,而出现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日久而生成瘀血。所以气虚最终的结果是血瘀,而血瘀又会出现气滞。气虚和血瘀是相互影响的。肾虚血瘀作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病机是最近几年提出的观点,越来越多的临床相关研究支持这一观点[7-11],临床中也有很多人用自拟的补肾活血类中药复方和常用妇科活血类中药来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2-14]。但还未有运用补肾活血法来辨证取穴针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报道。

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补肾活血针刺法在取穴上以补肾气和活血化瘀的腧穴为主。在补肾气的同时注重全身的宣肺行气和局部的行气,因为肺为水之上源,通过宣肺行气可以调节全身的水液代谢,从而上窍通以利下窍,达到通利二便的目的。并配伍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腧穴从而达到气血双调目的。本试验选取补肾气的主穴有肾俞、关元、中极、足三里穴。同时配伍膀胱俞、气海、中极左右旁开两穴、列缺穴。其中肾俞穴为肾脏的背俞穴,是肾精输注之地。故用补法既可以调补先天之元气,又可以益水壮火,调补阴阳。膀胱俞为膀胱的背俞穴,膀胱属于六腑,六腑以通因通用为主,故用平补平泻手法来增强膀胱气化功能。取气海、关元穴运用补法来增强肾俞调补肾气的功能,而且关元穴靠近前列腺,有增加前列腺局部血运的功能。补气的同时还得行气,才能促进血瘀消散。故配伍宣肺利水,有“提壶揭盖”之功的俞穴。列缺穴是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能调和气血,具有宣上通下的功效,和气海穴相配共奏宣肺之效。局部取穴用关元、中极和左右旁开各两穴。其中关元穴是足三阴经和任脉的交会穴,人体元气所藏,小肠募穴,是男女生殖功能常用补穴,有补气振阳,调节血室精宫,祛除寒湿阴冷,保健防病之功。也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常用临床取穴[15]。中极穴是膀胱募穴,为任脉穴,为膀胱腑气输注之处。在临床五脏病变时,首选背俞穴和十二原穴,在六腑病变时,会选取募穴和下合穴。癃闭为膀胱气化失司,为腑病,故取中极穴[16-18]。另外中极穴在解剖位置上最接近前列腺,针刺后可有效改善前列腺血流速度,使增生的前列腺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血流量增加。同时在中极两侧旁开一寸运用齐刺法三针齐下,增强针刺疗效。同时配伍活血化瘀穴膈俞、三阴交、血海来共奏补气活血化瘀之效,其中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经脉气交会穴,既能补肾又能疏肝健脾,而脾有统血的功效,故能奏健脾统血之功。膈俞穴是血会,有活血化瘀功效,血海穴为足太阴脾经穴,有统血之功效,配伍关元穴可治正虚瘀结[19,20]。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根本机制是把药物相对密封在置于体表的局部热雾器小空间内,使药物在热雾器内被加热,激活而雾化成离子、分子微粒,形成涡流和雾场,导引微粒向体内深层移动而产生一系列热效应和药物效应,它避免了口服给药,通过皮肤给药减少不良作用,同时见效快、直达病灶、疗效持久。药物通过电致孔技术、离子导入技术、电渗流技术和经皮渗透促进剂共同作用下促进病灶局部血运增强,从而达到消除局部炎症,改善局部肿胀,减轻疼痛,加强病灶部位的血液循环的作用[21-24]。本疗法运用补肾活血针刺法配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血瘀良性前列腺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和治疗秃发的药竟是一种药
前列腺良恶性肿瘤应用DCE-MRI鉴别诊断的作用分析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老先生要关注前列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