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覆膜播种方式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2022-06-20石东虹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2年8期
关键词:中薯全膜结薯

石东虹

(甘肃省临洮县龙门镇人民政府,甘肃 临洮 730500)

马铃薯是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1],其营养丰富,在粮食安全和产业扶贫中发挥着常重要的作用[2-3]。临洮是甘肃省优质的马铃薯产区,气候凉爽,土层深厚,肥力中上,富含钾素,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减少消耗,积累营养物质[4]。近年来,临洮县马铃薯播种面积逐年扩大,每年播种超过3万hm2,年产优质马铃薯80万t 以上,对全县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试验采用几种不同覆膜播种方式,研究旱地马铃薯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栽培技术,以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的生长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旱地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及方法

1.1 参试品种

参试马铃薯品种为新大坪一级种薯。供试肥料:氮肥(尿素,N≥46%,由兰州石化公司生产)、磷肥(过磷酸钙,P2O5≥12%,由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生产)、钾肥(K2O≥50%,由山东海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所用地膜为农用黑色膜,厚度0.01 mm,膜宽100 cm,由甘肃振海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在临洮县境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1 750 m,地块为山地梯田,平坦,土质黄绵土,有机质含量0.8%,速效氮25.3 g/mg,速效磷8.6 g/mg,速效钾124.2 g/mg。土壤pH 值为7.1。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 236 h,平均气温7.1 ℃,无霜期161 d,全年降水量约475 mm,主要集中在7—9月。

1.3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为了尽量减少试验误差,选在环境相同的同一田块实施[5],在田块内划出12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30 m2(长6 m×宽5 m)。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全膜通用垄沟垄作,垄底宽度为35 cm,垄面宽度20 cm,起垄高度15 cm,将马铃薯播种在垄面上;处理2:全膜双垄垄播(垄宽70 cm,垄高15 cm),起垄后,沿垄长方向在垄面开一“凹”沟,沟宽15 cm 左右、深约10 cm,马铃薯播种于垄面的凸起位置;处理3:全膜双垄垄播(垄宽70 cm,垄高25 cm),该处理除垄高不同于处理2 外,其余操作方式及“凹”沟大小均同于处理2;处理4:全膜垄作侧播,该处理为对照(CK),起垄时,将垄底宽度做成70 cm,垄面宽度50 cm,垄高为15 cm,播种时将马铃薯播于垄的侧面。试验于 2020年4月6日覆膜,5月2日播种,播种密度为处理1 的行距35 cm、株距40 cm,处理2、处理3、处理4 的行距50 cm,株距30 cm。覆膜前结合整地,施农家肥67 500 kg/hm2、尿素675 kg/hm2、磷肥 300 kg/hm2、钾肥 300 kg/hm2,现蕾期追施尿素 75 kg/hm2、钾肥75 kg/hm2。其他管理同于大田。播种后,观察并记载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并于马铃薯盛花期测量株高,成熟后每个小区随机挖取20 株进行考种,主要统计大薯率、中薯率和小薯率(大薯>150 g、中薯75~150 g、小薯<75 g),然后将小区收获后统计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马铃薯的生育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品种,同时生长环境、温湿度变化也对其有一定影响[6-7]。从表1可看出,几种不同覆膜方式播种后的马铃薯,其出苗期、现蕾期均一致,说明其对马铃薯的出苗时间和现蕾时间没有影响。但处理1、处理2、处理3 的开花期和成熟期与对照相比,均提前了1 d,说明3 种处理方式均能促进马铃薯提前开花,提前成熟。处理1、处理2、处理3 的生育期也相同,均为114 d,对照的生育期较其他处理晚1 d,为115 d。总体来看,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各物候期的影响并不显著。

表1 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生育期表现

2.2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株高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覆膜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旱地马铃薯的生长,使其农艺性状表现更优,同时能提高结薯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8-9]。不同处理对马铃薯株高和经济性状的影响如表2 所示,可以看出,几个处理下马铃薯的株高均有差异,其中以处理2 最高,达55.6 cm,其次是处理3,为53.2 cm,对照处理的株高最低,为52.0 cm。方差分析显示,不同覆膜处理之间株高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从结薯数量来看,大薯数量以处理2 最多,平均达1.81个,其次依次为处理1、处理3,对照处理的大薯数量最少,为1.70个;但中薯数量则以处理1 最多,达1.55个,其次为处理2、处理3,对照亦最少,仅为1.24个;小薯数以处理3 最多,处理4(CK)最少。但从整体来看,所有处理小薯数量最多,平均高于3.3个,其次为大薯数量,为1.63~1.81个,中薯数量最少,为1.24~1.55个。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处理1、处理2、处理3 之间大薯结薯数差异不显著,但处理1、处理2 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处理1、处理2、处理3 之间中薯结薯数差异不显著,但处理1 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处理1、处理2、处理3 之间小薯结薯数差异也不显著,但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每株的薯块鲜重以处理 1 最重,达0.68 kg,其次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 4(CK),但从整体看,处理 1、处理 2、处理 3 的薯块鲜重均高于0.6 kg,仅对照处理低于0.6 kg,方差分析显示,处理1、处理2、处理3 之间的薯块鲜重差异不显著,但处理1、处理2 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从整体结果来看,覆膜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马铃薯的株高,也能提高结薯率和单株薯块鲜重,但全膜垄作侧播的结薯数、单株薯块鲜重均不及其余几种覆膜种植方式。

表2 不同处理下马铃薯株高及经济性状表现

2.3 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覆膜能够提高旱地马铃薯产量、品质,也能提高大中薯率[10-11]。由表3可知,不同覆膜条件下马铃薯的产量也不同。可以看出,总产量以处理1 最高,达33 856.2 kg/hm2,较对照增加 3 599.7 kg/hm2,增幅达11.9%;其次为处理2,比对照增加2 968.3 kg/hm2,增幅为9.8%,处理3 比对照增加1 818.8 kg/hm2,增幅为6.0%;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处理1、处理2、处理3 之间相比总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处理1 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全膜垄作侧播的产量显著低于全膜通用垄沟垄作产量,因此建议在该地区推广全膜通用垄沟垄作方式。不同覆膜处理的大中薯产量也比对照高,其中处理1、处理2、处理3的大薯产量比对照分别高出3 080.2 kg/hm2、3 776.1 kg/hm2、2 604.3 kg/hm2, 增 幅 分 别 达15.5%、19.0%、13.1%,中薯产量分别比对照高600.4 kg/hm2、131 kg/hm2、1.3 kg/hm2,增幅分别为29.4%、6.4%、0.06%。

表3 不同处理下马铃薯的产量表现

3 结论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覆膜能够提高低温、蓄水保墒,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改善近地面气层的光热条件,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的活动,加快有机物质的分解,改善土壤的结构,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尤其在北方干旱地区,覆膜对农业增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农作物覆膜种植,找准作物种植最佳的覆膜方式,对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至关重要。目前研究人员已对多种作物开展覆膜种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覆膜方式对作物生产均有不同影响。本试验通过不同覆膜处理种植马铃薯,发现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影响很小,除了处理1、处理2、处理3 的开花期和成熟期较对照提前1 天之外,其他时间均无变化。在马铃薯株高和经济性状方面,有略微的影响,但株高差异很小;不同处理的结薯总数差异也较小;而单株薯块鲜重稍有差异,其中以处理1 最重,其次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 4(CK),但从整体看,处理 1、处理 2、处理 3 的薯块鲜重均高于0.60 kg,仅对照处理为0.59 kg。产量则以处理1 最高,其次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4(CK)最低。综合来看,处理1 的种植效果最好,总产量比对照高出11.9%,大中薯率也明显高于对照。

猜你喜欢

中薯全膜结薯
粤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金华市金东区早熟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旱地全膜玉米密度试验报告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