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中薯马铃薯品种在高原农牧区夏河县的引种表现
2021-08-11
为了准确把握高寒阴湿区马铃薯生产技术要点以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为材料进行生长适应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物学性状存在差异,中薯18号、中薯28号、中薯19号的产量均高于对照大西洋86.9%、82.5%、82.1%,其中,中薯18号与其他品种产量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中薯28号、中薯26号的块茎商品性位于前列。中薯9号、中薯28、中薯24、中薯26综合抗性较为突出,建议在高海拔同类生态环境下继续开展试验示范。
1实验目的
由于环境条件限制,夏河县马铃薯品种混杂单一,种薯常年依靠农户自行向外地调种,使得马铃薯种薯质量监测难度大,一些质量较差、级别较低的商品薯被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致使马铃薯种植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2020年,为了准确把握马铃薯生产技术要点,探索中薯系列马铃薯品种在夏河县生长适应性,通过小区品比试验、品种观察筛选适宜在高海拔生态环境下种植的马铃薯品种。
2参试品种
供试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提供,分别为中薯27号、中薯9号、中薯21号、中薯35号、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28号、中薯15号、中薯24号、中薯26号、中薯22号。共参试中薯系列品种11个原种。
3试验地块
试验地块位于夏河县达麦乡白土坡村,海拔2 807 m,选择地势平整、前茬为油菜、青稞的地块种植,土层深厚,水浇地,土质为灰褐土,地块肥力中等,年平均气温3.2℃,平均降雨量为440 mm,无霜期为90~105 d。
4试验方法
4.1小区设计
采用单因素简单对比试验设计,共设置11个处理(小区),随机排列。小区面积为60 m2,播种采用宽窄行方式,穴距30 cm,试验地块四周及重复间走道宽1 m,处理间走道宽50 cm。
4.2供试化肥
供试化肥为磷酸二铵(含磷46%,含氮18%),尿素(含氮46%),硫酸钾(含钾51%)。
4.3施肥要求
设置马铃薯目标产量为3 500 kg/hm2,氮、磷、钾施肥比例8∶6∶8,农家肥施用量为3万kg/hm2,施硫酸钾施用量为234 kg/hm2,磷酸二铵施用量为195 kg/hm2,尿素施用量为204 kg/hm2。
4.4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开垄,人工双行点播露地栽培,垄宽120 cm,垄高30 cm,行距30 cm,穴距30 cm,株距25 cm,于4月24日播种。中耕除草培土2~3次,第一次在马铃薯发棵期培土,苗高20 cm,随着植株的生长,再进行2~3次培土。
4.5田间管理与记载
试验田马铃薯生育期高于常规管理方法,在出苗期浇水1次,于现蕾期人工喷洒。将25%醚菊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悬浮剂混合3 000倍液加入云展5 g喷施2次,防治早疫病、晚疫病和蚜虫。
田间观察记载生育天数、株形、株高、花色等内容,收获期记载薯形、皮色、结薯性等内容。
5试验结果与分析
5.1物候期
引进参试的11个中薯系列品种田间生育期在107~132 d,最短为中薯9号(107 d),最长为中薯21号与中薯22号(132 d)。中薯15号、中薯26号、中薯27、中薯28生育期均在115~118 d,其余品种生育期在120~128 d。
5.2植株性状
参试品种中薯19号、21号、22号、24号、35号株型扩散,中薯15号、26号、27号、28号株形为半直立,中薯9号、18号2个品种株形为直立。中薯24号株高最高,为110.3cm,较大西洋(CK)高60 cm;中薯35号株高最低,为48.6 cm,较大西洋(CK)低1.7 cm;从记载表分枝情况来看,中薯9号、15号、18号、21号、22号分枝较少,中薯19号、24号、26号、27号分枝较多,中薯28号分枝较多,中薯35号分枝较少。除中薯9号、中薯15号、中薯35号为较繁茂外,其余品种均为繁茂。中薯19号、中薯24号、中薯28号主茎个数最多,分别为3.1、3.4、3个,较大西洋(CK)多1.2个;中薯15号、中薯18号、中薯21号、中薯22号、中薯35号主茎个数与大西洋(CK)一致,均为2个,中薯26号、中薯27号主茎个数较大西洋(CK)主茎少1个。中薯9号、中薯35号茎色为绿色,中薯19号、中薯21号茎色为褐色,中薯28号茎色为深绿色;其余品种均为绿色带褐色;中薯9号、中薯19号、中薯35号花冠色为白色,其他品种花冠色均为紫色;中薯9号、中薯15号生长势较强,中薯27号生長势中等,其余品种生长势较强。中薯27号天然结实性中等、中薯35号天然结实性较强、其余品种结实性均为强。
5.3经济性状
中薯9号、中薯26号、中薯28号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商品性在85%以上;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21号、中薯27号、中薯35号商品性在70%以上;中薯15号、中薯22号、中薯24号因薯块形状不规则,薯块多开裂而商品性较差。除中薯21号、中薯22号为极晚熟品种外,其余均为中晚熟和晚熟品种,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海拔地区有效积温不足而影响了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中薯18号为黄色、中薯21号为白色、中薯24号为黄粉色、中薯26号为淡红色、中薯28号为紫红色,其余品种均为浅黄色;中薯9号为长圆形、中薯15号为长椭圆形、中薯18号、中薯19号、中薯26号为椭圆形、中薯21号为圆形、中薯22号和中薯35号为扁圆形、中薯24号为长卵形、中薯27号为卵圆形、中薯28号为长略圆形。中薯9号中感晚疫病、中薯15号及中薯22号高感晚疫病、中薯18号中感晚疫病、中薯35号轻感晚疫病,其余品种均为中抗晚疫病。
5.4产量结果
在试验中的11个中薯品种中,中薯18号产量最高,比较对照(CK)增产率为86.9%,其次中薯19号、中薯28号比较对照增产率分别为82.1%和82.5%。中薯15号产量最低,比较对照产量低344kg;中薯22号、中薯24号、中薯26号较大西洋(CK)增幅明显;中薯35号、中薯27号较大西洋(CK)增幅为12.3%和4.3%。
5.5品质性状
从表1可看出,干物质含量最高的是中薯21号、中薯22号,对比大西洋(CK)高1.2和0.8(g/100 g),干物质含量最低的是中薯24号;还原糖含量最高为中薯24号,较大西洋(CK)高0.3(g/100g),最低为中薯9号0.24(g/100 g);大西洋淀粉含量最高,为22.5(g/100 g),最低为中薯27号;大西洋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86(g/100 g),最低为中薯27号1.68(g/100 g);中薯19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较大西洋(CK)高1.57(mg/100g),见表1。
5.6经济性状
通過方差分析、F测验、多重比较显示,中薯27、中薯21、中薯35、中薯18、中薯19、中薯28、中薯24、中薯26、中薯22均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其中中薯21、中薯28、中薯24、中薯26差异最为明显,增产幅度最大。
6讨论与结论
通过对中薯系列品种在高海拔环境下的田间试验,对马铃薯地上性状与地下性状表现和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由于试验环境气候对试验参数有所影响,引进的中薯系列品种在高海拔环境下生育期相对较长,如中薯21号、22号在临夏等地生育期为128 d,在夏河县生育期为132 d,在10月6日采挖收获时地下根茎仍在结薯,有效积温不足导致该品种无法在高海拔区域正常发育成熟。中薯15号结薯不均匀、薯块不规则、商品性差,不适宜在该区域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如中薯9、中薯28、中薯24、中薯26因结薯均匀、蛋白质、淀粉、干物质含量适中、商品性较好、生育期适宜,可在夏河县推广种植。
中薯系列品种的适应性、特性、产量及其他生长特性不完全具有代表性。还需进一步试验,最终选择出适宜在高海拔地区种植的抗虫、抗病、产量高、效益好的优质马铃薯品种,提高高原农牧区牧民收入[1]。
参考文献
[1]潘文远.达坂城区马铃薯新品种引种试验初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497):72-73.
【1甘肃省夏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张玉龙,周丽娟;2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站马胜栋(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