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2-06-20王琦蕊
王琦蕊
摘要:作为我国艺术的瑰宝,国画艺术不仅能够展现出我国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还能够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化,特别是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国画艺术内涵也随之丰富,人们对于国画艺术的理解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国画艺术需要将多元文化思想与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让国画艺术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焕发生机。本文论述了国画的构成与艺术特点,阐述了国画的艺术传承元素,并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希望能够为国画艺术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 国画艺术 传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9-0052-03
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传承。春秋战国时期,帛画的出现代表了国画艺术思潮的诞生,历经两汉、隋唐等多个历史朝代,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下国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也随之发生新的变化,如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山水画等新的国画艺术表现形式。现如今,国画艺术不仅处于世界艺术殿堂的顶峰位置,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丰富国画艺术内涵,让国画艺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绽放新的光芒。
一、国画的构成与艺术特点概述
(一)国画的构成
笔墨、意境以及空白等要素共同构成了国画这一艺术形式,在国画的构成中,笔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元素,也是国画艺术外在美的展现。艺术家们在进行国画艺术创作时,创作者利用毛笔提按顿挫的差异,或者是运笔缓急有别等手法,将自身的情感通过笔墨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以形传神达意的效果。与西方绘画对于“型”的追求不同,国画强调“形”元素。作为国画所特有的物象塑造方式,如果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描摹得越精细和相像,那么将会失去国画所提倡的以玄虚体现我国道法自然精神,从而丧失国画的本真意义。国画主张“不似之似”“非形似而神似”的理念,展现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精髓,对于国画的整体精神境界提出了较高要求。
(二)国画的艺术特点
在“非形似而神似”等创作理念的影响下,使得国画具有独特的艺术思维,与追求客体的科学性相比,国画的创作更关注于主体的艺术性特征,通过线条的排列、调整时空等元素,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理念融入到国画的艺术创作中,从而凸显出国画艺术的“美学”张力。在创作者的调和下,人、景、花鸟虫鱼等不同环境下的艺术要素经过整合展现于特定的时空情境中,在层次丰富的墨色晕染下,创作者的个人情感也随之得到凸显。国画的艺术创作强调“简”,这里的“简”取言简意赅之意,由于不同的创作者在创作国画时对于“简”的要素理解随之不同,使得创作者与笔墨的心灵感应也随之不同,营造了国画所特有的深远意境。此外,国画在创作过程中讲究散与松,在毛笔的刚柔并济下让景物的呈现脱离空间约束,并以“空白”作为意象的载体,鼓励创作者将己之修为、才情乃至学养融于画作中,不仅能够展现出创作者的心境、情感,还能够呈现出以虚胜于实的精神意象,给观赏者提供想象空间,使国画作品的韵味得到凸显。对于国画而言,“空白”不仅是国画灵性所在,也是国画的画面呼吸之所在。
二、国画的艺术传承元素分析
(一)国画的艺术造型元素
作为国画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艺术语言,线条技术不仅是国画的艺术造型根基,也是国画艺术意蕴灵魂的展现。与西方艺术绘画不同的是,古往今来国画始终坚持一画之美的理念,线条技术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结构手法以及组织艺术美感具有多重特点,不同的组合创作手法下所展现出的国画造型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美学要素,给欣赏者呈现出具有独特性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自我审美价值。国画艺术的基础是造型,特别是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为了能够突出国画所特有的艺术表现力,往往需要创作者利用一种特别强烈的客观对象来展现自我的艺术主观创作思想理念,使得国画的艺术境界进一步地拓宽。《历代名画记》的作者张彦远指出“无线者,非画也”,国画艺术的基础是造型,而国画艺术的造型需要借助于线条技术来展现。创造者借助于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还能够利用线条表现出事物外在结构,同时展现出事物本身所特有的内在韵律以及气质等要素,从而传递出创作者的艺术情感。可见,线条技术不仅与国画的成败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也能够塑造出国画艺术造型的审美以及起源,从而对国画艺术的造型产生影响。
(二)國画的艺术色彩元素
作为我国国画艺术元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于色彩的运用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而在色彩的运用中,“墨”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笔墨的广泛应用,不仅在书法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墨”的观念,还能够在国画的艺术创作中看到“墨”的身影。在“墨”观念影响下,墨色成为了国画艺术特殊的色彩审美。从色彩学的角度来看,墨色是一种典型的中间色。作为中间色的墨色能够在国画中发挥着调和色的作用,将墨色放入在两个具有临近性质的色彩中,能够使得两个临近色的色彩呈现出协调状态,因此,在国画绘制中墨色承担着协调以及统一画面的职责。色相、明度以及纯度作为色彩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利用色彩不仅能够展现出人们的艺术创作情感,还能够展现出艺术的形式美感。在国画艺术中,墨色能够对画面的底色进行渲染,从而降低国画色彩饱和度,同时还能够使国画的整体色彩明度以及纯度降低,从而营造出和谐统一的画面美感,彰显我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统一、道法自然的文化精神。“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是国画艺术色彩元素精神的体现,国画色彩的色相、透明度等与墨色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如,为了能够呈现出斑斓的画面色彩感,可以增加墨色的浓黑度。可见,在国画的艺术色彩元素运用中,墨色与国画形成了相互协调又制约的关系,通过对色彩的要素以及逻辑结构达到色彩完美结合的成效,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E1E90740-0DC0-4343-A25B-1540B459E182
(三)国画的艺术审美元素
审美是国画的艺术元素展现,绘画语言就是中国画艺术元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国画的艺术审美核心在于意境之美,创作者在进行国画创作时通过塑造写意风格的形式展现作品的意境之美,从而让国画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得到凸显。国画的艺术审美元素在于“造境”,利用不同的笔墨技巧将创作者的情感色彩融入笔墨中,以表达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思想主题,从而有梦境一般的美学体验。当人们欣赏优秀的国画作品时,能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创作者所创造的艺术情境中,在创造情诗画意的情感意境中体会情感与画作景象的交融,从而切身感受国画艺术的物我两忘境界,引发观众对创作者思想的共鸣。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理念正是国画艺术审美元素的展现,国画艺术不仅是对艺术情景的描述和临摹,更是通过对画面意境的构造设计,将自身的情感通过绘画手段表现出来,从而展现出国画艺术的美学个性。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一)搭建国画艺术学习平台
通过建立国画艺术学习平台,让国画艺术得到传承发展,满足多元文化背景下国画艺术传承与发展需要。虽然国画在我国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是国画艺术仍然限制在固定的“小圈子”中,不利于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了满足国画艺术的发展需要,应当打破国画艺术原有的“小圈子”,鼓励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国画艺术学习中,了解国画艺术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扩大国画艺术的受众范围。地方相关政府机构应当参与到国画艺术学习平台的搭建工作中,如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平台,开展国画艺术的学习以及交流活动。如举办国画艺术周末培训班,鼓励有兴趣爱好的年轻人利用周末等闲暇时间学习国画艺术知识,通过临摹书画作品,让年轻人感受国画艺术中特有的书法之美、绘画之妙,营造国画艺术传承与发展氛围。年轻人是国家发展的根基,也是国画艺术传承发展未来,在“快”思潮的影响下,年轻人难免产生浮躁的心理,难以沉浸下来用心体验国画艺术文化底蕴。利用国画艺术学习平台,能够为年轻人提供接触国画的新机会,为国画艺术开拓创新、繁荣发展、提振信心。此外,建立国画艺术学平台不仅能够为学习者提供系统性学习国画艺术技术的机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还能培育自身的国画艺术审美体系,组织属于自己的国画艺术语言,还能够感受到国画艺术所展现出来的魅力,引导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将国画艺术要素融入到生活中、工作中,延长国画艺术的生命线,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国画艺术的文化底蕴,增强我国文化综合实力。
(二)以多元文化背景丰富国画艺术要素
通过丰富国画艺术要素,能够增强国画艺术在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文化竞争力,一方面,应当有意识地从日常的生活中汲取国画艺术的养分,国画艺术创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基础上,使得国画艺术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气息。以张择端的经典作品《清明上河图》为例,其所创作的作品不仅展现出了作者精湛的国画艺术创作手法,还展现出北宋市井街头所特有的生活气息。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为国画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源泉,利用生活元素丰富国画艺术创作,能够拓宽国画艺术的应用场景,让国画艺术能够在新时代中绽放光芒。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当下,国画艺术的创作应当在继承国画艺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生活对国画艺术进行艺术形式的二次加工以及创作,以生活为国画艺术的创作视角,寻找国画艺术的生活元素,使国画艺术能够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时代特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会受到不同文化思潮的冲击,在进行国画艺术创作时不应当只关注单纯的视觉冲击,应该通过国画艺术传递出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意蕴,拉近人们与国画艺术之间的距离,创作出新的国画艺术形象,增强受众对于当代国画艺术的认同感,为国画艺术赋予多元文化的时代感。
另一方面,应当创新国画艺术的审美观念。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审美的认知也随之不同,为了展现出多元化背景下国画艺术新的美学价值,向人们传递出不同的美学感受,有必要及时更新国畫艺术的审美观念。以张继国的《归渔图》为例,该作品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调和作用,展现出了山水间的“美”,为人们带来大自然蓬勃生机所特有的独特体验。因此,在进行国画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将多元文化背景与国画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利用多元文化的情感角度进行国画艺术的情感表达,实现国画艺术审美价值的自我创新与发展。
(三)积极推动国画艺术的普及工作
为了实现多元文化背景下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积极推动国画艺术的普及工作,为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一方面,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引导国画艺术放弃传统的传承方式,利用新媒体等现代新兴技术开展国画艺术传承,创新国画艺术的传承方式,鼓励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国画艺术的传承活动中,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国画艺术传承发展挖掘更多的传承潜力。另一方面,应当将国画艺术融入现有的教学体系中,鼓励学生将国画艺术的学习作为其课余活动项目,引导学生近距离接触国画艺术,受到国画艺术所特有的美学熏陶,激发学生对于国画艺术的学习兴趣,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国画艺术的传承提供稳定的人才来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元文化背景的冲击下,我国的国画艺术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国画艺术不仅在世界艺术殿堂的顶峰位置,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展现,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和重要的文化遗产。因此,为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实现国画艺术传承与发展,需要搭建国画艺术学习平台,让国画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还应当以多元文化背景丰富国画艺术要素,从日常的生活中汲取国画艺术养分,创新国画艺术的审美观念。此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当积极推动国画艺术的普及工作,为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李荣.“程式”在国画创作中的传承与运用[J].艺术大观,2021(26):34-35.
[2]孙朋.浅析国画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作家天地,2021(23):100-101.
[3]吴欣鑫.国画艺术在现代室内软装饰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21(14):157-158.
[4]郑志杭.浅谈木雕艺术与国画技法的创新融合[J].名家名作,2021(06):122-123.
[5]赵阳.国画写意山水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探研[J].艺术大观,2021(09):35-36.
[6]乌兰高娃.新媒体视野下国画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艺术科技,2015(12):136.E1E90740-0DC0-4343-A25B-1540B459E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