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情境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考
2022-06-20卢芬
卢芬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改变。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学理论和概念,还是让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知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情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当前小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的意义,并提出了开展生活情境的具体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生活情境 小学数学 策略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育目标,但是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满足如今的教育要求,特别是小学数学教育。因为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或是不能准确分析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面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建立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年龄小,缺少足够的认知经验,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学习数学这种抽象性强、知识复杂、概念较多的学科比较困难。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教育,难以长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不明显。
部分小学生对新学习的知识还一知半解,这是因为他们对数学公式和数学概念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没有认识到记忆数学公式、定理的重要性,限制了自身数学思维的发散,影响了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还有部分小学生难以精准地把握关键知识点,不能自主探究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难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是因为学生缺乏学习技巧。
为此,教师要考虑学生日常学习中存在的缺陷,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学习数学,避免反复出现同类型的错误,掌握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生活情境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加各项课堂活动。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由于学生很难理解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适用范围,所以教师通常会花费很多时间讲解这些知识,不仅让课堂变得枯燥,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为此,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年龄特点,借助新鲜事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但是数学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和概念都是抽象的,所以学生难以准确理解,经常出现学习疑问。为此,教师可以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将知识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和良好的课堂氛围中感受数学知识,理解知识点,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发展的时期,但因为年龄小和生活经验不足等原因,他们对新事物的认知有限,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机械地学习,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为此,教师需要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情境中开展数学教学,以此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寻找生活中可用的教学资源,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并应用在课堂中,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快速掌握知识,又能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谁的眼睛亮——观察物体》时,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先了解教学内容,制订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在生活实际中挖掘常见的素材,如录音机、铅笔盒、水杯、地球仪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在掌握各个物体基本图形特征的同时,逐渐发展空间概念,以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生活案例导入新课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容易出现溜号、开小差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引入生活情境,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新课内容,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自主梳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在哪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辨别自己在教室中所处的位置,学会运用“东南西北”“前后左右”“远近”来描述物体或自己的位置,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學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学习中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同时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以问题引发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科素养,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小组学习的机会,以问题引导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分析和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既为课堂增加了趣味性元素,又充分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效培养逻辑思维、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磁铁的秘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悬浮列车、冰箱门磁条等,让学生在观看后对磁铁的基本性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磁铁?磁铁有什么作用?磁铁表面的N和S分别代表什么?”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利用回形针或铁屑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了解磁铁的“南极”和“北极”。这样一来,可以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课堂实践
数学是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实例,如判断位置、利率和买卖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就能够应用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利用生活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休闲假日——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超市购物作为教学实例,创设生活情境。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每个学生带几件小商品,如铅笔盒、橡皮擦、笔记本等,分别扮演售货员和消费者。这个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维持课堂秩序,在适宜的时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避免学生一味地体验趣味活动而忽视学习目标。
(五)注重知识总结
在运用生活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还要注重引导性教学,让学生运用理性思维探究和思考问题,总结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袋食用盐,感受并估算它的重量,再将盐放在讲台上称重,观察指针停留的刻度位置,从而引出“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然后,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寻找和千克相关的物品,让学生由感性思维模式向理性思维模式逐渐转变。
(六)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深化所学知识。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课堂知识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学习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后作业的布置上下功夫,使学生通过生活化的作业,深刻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优势。
例如,在教学完二年级下册《甜甜的梦——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测量身边常见物品的长度,如课桌、茶几、沙发等,记录好测量结果并对比分析。另外,教师要布置一些填空题,如一支铅笔长约18()、一栋楼高约30()、我国南北相距5500()、一节楼梯高3()等,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堂所学知识填写适当的单位。这样,学生既可以有效回顾课堂所学知识,又可以认识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调动数学学习积极性。
四、生活情境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一)结合实际情况
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数学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因为数学学科中的知识点大都比较抽象,教师只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数学基础等情况,探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以此作为教学切入点,才能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已经掌握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二)結合学生差异化特点
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还需要认真分析全体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并参照分析结果设计合理的、适合全体学生的教学情境。比如,针对二年级学生,教师要参照他们好奇心强、感知能力突出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对学生进行感官层面的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创新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将生活情境引入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独立学习的空间,通过多媒体教学、问题引导和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杨克寿.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孩子天地,2020(1).
[2]董军梅.关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才智,2019(34).
[3]宗金菊.浅析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19(12).
[4]周俊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9(8).
[5]栾晓菲.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中教学情境设计中的思考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8).
[6]丁春香.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9(4).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