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的负迁移
2022-06-20姬伟
姬伟
摘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存在巨大的差异。总体来讲,两者语法相互独立,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两者又相互影响。近年来,英语教学始终受中文式英语的影响,教学效果不佳。文章围绕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的负迁移展开叙述,旨在找寻解决办法,以提高英语教学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汉语语法 负迁移 英语语法
提高英语语法教学效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可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目前,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教学存在负迁移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英语教学效率,不利于英语语法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深入剖析负迁移的成因,并制订改善措施,促进英语语法教学顺利进行。
一、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负迁移的影响
从我国英语教育的现状来看,特别是在语法上,由于受到汉语语法根深蒂固的影响,英语语法学习存在大量负迁移的情况,学生经常将汉语语法直接套用在英语语法中。如在汉语句式中不适用冠词,而在英语句式中冠词是经常出现的。但是,受到中文句式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忽略使用冠词。又如在英语句式进行时态中助动词的使用,很多学生经常会忽视“be”,这都是受到汉语语法负迁移的影响。基于此,在讲解英语语法时,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忘记汉语的句式,在课堂上尽量运用英语与学生交流,通过举例示范英语语句,让学生了解英语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再同时将英语与汉语的语法板书出来,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两者的区别,进而更好地理解英语语法,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二、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对比分析
为了了解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负迁移,教师需对比分析两个语法,从中找出异同,进而分析学生是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知识和语法迁移的。对中国学生来讲,汉语是母语,所以分析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的差异性,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经过系列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语和英语的差别,从中找寻汉英切换的语法技巧,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一)语法对比
汉语和英语语法的对比需从语法形式着手,充分关注两者语法的形式。首先,英语语法形式集中体現在词汇形式的变化层面,汉语对词汇没有严格的说明和变化。因此,当学生使用汉语思维套用英语语法时,很容易发生负迁移。比如,英语词汇通常存在单数和复数的区别,但汉语词汇中没有明确的界定,而汉语的复数通常在词汇后面加“们”,如“我们”“你们”。此外,汉语可以在名词前面加形容词,如“很多的人”。针对汉语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汉语和英语差异性的理解,从而有效解决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负迁移。
(二)句法结构对比
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在结构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如汉语偏向于句意的吻合,而英语偏向于形式的吻合。之所以称为形式吻合,是因为英语语言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语法应用是否得当,英语语句结构较为严谨,某个词汇的错误会导致句意的改变或句式的错误,而汉语偏向于句式的内在逻辑。因此,相对于英语语法,汉语结构形式较为简单。由于学生常以固有的汉语思维进行英语思考,所以在面对较难的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应用汉语句式解答英语问题,即常见的汉语式英语。
三、英语语法教学中汉语语法负迁移的具体表现
(一)语序错误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法负迁移问题十分常见,其中语序是最常见的问题。比如:
You like to do what? I come from Beijing.
My favorite sport is play soccer ball.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汉语与英语句型具有相似性,都是“主谓宾”和“主谓表”。汉语与英语句型虽然相同,但按照汉语的形式表达英语,语义会有较大差别,所以需根据英语特点调整句型。比如:
She only can speak Chinese(她只能说中文).
Only she can speak Chinese(只有她可以说中文).
在很多情况下,变换语序会改变英语表达的含义,语序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负迁移现象。
(二)用词问题
在英语教学中,冠词错误是很常见的问题。
例如:在翻译“她有一头秀发”时,学生通常翻译为:“She has a beautiful hair.”此翻译方式是错误的。正确的翻译方式为:“She has beautiful hair.”
分析:hair指的是头发整体,是不可数名词,不可用冠词a。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常常予以指正,但学生始终无法彻底解决错用冠词的问题,尤其在口语交流中,这与汉语语法负迁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在翻译“红茶”一词时,大多数学生翻译成“red tea”,即红色的茶,但正确的英语翻译是“black tea”。
又例如,表达雨的大小时,一些学生习惯写成“big rain”和“small rain”。这是因为受汉语语法的影响,学生习惯将英语单词拆解成单个字翻译,但英语翻译需观察其后面的名词,正确的翻译是“heavy rain”和“light rain”。
学生出现用词不当的问题是很常见的,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受汉语语法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词汇量的影响,导致汉英语法发生负迁移。
(三)动词错误
简单的英语句子通常只包含一个谓语动词,但是很多学生受汉语语法的影响,常把非谓语动词当谓语使用,导致出现双谓语。比如:
The boy stood there came from Beijing.(错误翻译)。
The boy who stood there came from Beijing.(正确翻译)。
The boy standing there came from Beijing.(正确翻译)。
定语性动作是“站在那里的”,修饰名词为“学生”,因此属于动词误用。
除上述问题外,学生还存在宾语性动词当作谓语的情况。比如:
He said she would refuse clearly help her.(错误翻译)。
He said she would refuse clearly to help her.(正确翻译)。
宾语性动词是“帮助他”,此时不能用谓语动词表达,而应用不定式表达,即“to help him.”
四、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负迁移的解决措施
(一)合理使用英语教材
在通常情况下,英语教师会以教材编排顺序直接进行语法教学,但教材内容往往与学生实际存在一定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整合英语教材,运用更具代表性、针对性的英语知识,充分凸显英语语法知识的特点,让学生明确英语语法与汉语语法的区别。
例如,在教学“more/less”时,英语课本的概括过于笼统,所以教师可拓宽知识范围,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知识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英语教材只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可适当增删内容,确保教学的有效性,降低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负迁移发生的概率。
(二)融入文化背景知识教学
语言承载的不仅仅是文字知识,更是地域的文化知识。为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避免汉语语法发生负迁移,在英语语法教学时,教师应适时引入语言文化知识,将西方文化知识作为教学的一部分,以此开阔學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英语语言,逐步摆脱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学习的负迁移。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入文化差异教学。如在面对恭维时,中国人会以谦逊的方式回答“哪里哪里”“还好”“见笑了”一类的词语。而西方人受到夸奖时,通常会用“Thank you”直接表达谢意。教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使学生逐步形成英语思维。负迁移问题由来已久,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以便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三)弱化汉语语法对英语语法的负迁移作用
汉语是学生的母语,无论在学习何种语言时,学生都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因此,在教学工作中,英语教师要弱化负迁移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如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异国文化,让学生了解英语的形成与发展,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举例,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出两种语言的区别,或者将英语语法错误编成小故事讲给学生听,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负迁移的认知。
(四)汉英比较应用于语法课堂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母语和英语的异同点,并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学生只关注单词的意思而忽视了词汇的特性,便会出现乱用词汇的情况,教师必须将词汇特性的差别告诉学生,提升学生的辨别能力和灵活使用词汇的能力。
(五)提高学生汉语语法迁移的洞察力
汉语和英语虽然不属于同一语种,但是语言之间是有共同特性的,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母语的特点,观察汉语的句式应用规律,再通过英语语法的学习区分两者的不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遇到优质的英语文章可以背诵,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梳理语法知识点的能力。
(六)降低英语选择填空题型比例
长期以来,中小学在英语学习方法上局限于做选择题与填空题,导致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题目的“空”上,将解题方法作为学习的方向,而忽略了对整个句子的理解。在这一学习方式的影响下,学生缺少英语句式的整体思想,无法书写出一个既完整又正确的句子。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下调填空题与选择题的所占比例,替换成翻译与短文写作,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语法与英语语法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同时开展两门不同语言的课程,势必会出现语法负迁移。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理清英语语法知识,让学生发现英汉语言内在的差别,以便学生更好地深入学习、理解英语知识,构建更高效的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邹珍贵.刍议汉语负迁移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影响[J].英语教师,2020(16).
[2]龙涓.浅析汉英语法相似性及汉语迁移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视界观,2020(9).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南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