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实践研究

2022-06-19马溶嵘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问题情景发散思维创新能力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慢慢推进,我国的教育行业开始逐渐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要学会相关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例如: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等,这都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其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强、比较难懂的学科,小学教师需要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利用问题教学情境,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小学生

前言: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好奇心强但是稳定性、持久性偏低,为了能够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数学知识,小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这一特点,为小学生创造不同类型的问题情景,例如:生活类、悬疑类、趣味类等问题,促使学生可以尽快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并且主动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全面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景教学的现状分析

其一,创设的问题过于普通,无法切实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减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一些悬疑类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情境。其二,创设的问题远离生活实际,出现“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未能与学生建立起很好的联系,严重阻碍了正常教学进度,降低教学质量。对此,教师需要将生活实际与学习内容进行紧密地融合,确保学生可以逐渐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其三,情景创设的准备不会够充分,准备的问题也没有新意,创造性不强,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对此,教师需要向学生提出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有效推进教学进度。其四,对小学生来讲,其自身认知能力有限,无法理解数学中的专业术语,教师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用学生的语言讲解数学知识。其五,教师应该保证问题具有趣味性,促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产生兴趣,主动思考,并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和探讨[1]。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情景教学的有效措施和方案

(一)提出悬疑类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不能准确的探索到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而且其想象力极其丰富。若是未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应该创设悬疑化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促使其可以主动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课中,为了促使学生尽快地融入课堂,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行思考,并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课桌桌面大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长方形面积算法,利用公式快速算出桌面的面积。因为悬疑化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一些悬疑类问题。

(二)提出生活化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虽然悬疑类问题会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探索欲,但是,若是问题过于飘渺,不切实际,导致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教师需要将问题内容贴近生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另外,为了避免教学过程走向形式主义,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促使其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例如,教师想要培养学生加减法的运算能力,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类为题。如:“同学们,你们每天要吃几种水果呀?”学生会立刻回答,紧接着,教师再提问“你想不想知道你和你的同桌一共吃了几样水果呢?那你们小组成员又一共吃了几种水果呢?让我们来一起算一算吧!看一看哪个小组算的最快呢?”在此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和组内的成员进行交流,并会合作学习,利用所学知识,快速算出答案[2]。

(三)提出开放式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开放式问题没有规范化的答案,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师需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开放式的问题,促使学生充分地发挥其想象力,有效提高其思维活跃度和教学效果,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还能使其养成乐于思考的好习惯。

例如,在讲述人教版上册第五单元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是平行四边形的呢?”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就会开动脑筋,搜索曾经见过的事物哪些是平行四边形的。紧接着,教师继续提问“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它们有多大呢?”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算法。

(四)采用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

小学生喜欢故事,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创建故事情境,使学生在该情境中主动解决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将故事主题贴近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主动分析问题。

例如,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名词“轻与重”,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故事,吸引学生自主地扮演其中的小动物,小动物开始争先恐后地装扮运动会的现场,但是现在有三个小箱子,让谁来搬呢?小动物开始会抢着搬,但是由于其体态特征各不相同,不能很好地分配搬箱子任务,在经历过失败后,学生会主动分析箱子的轻重,然后再根据动物的体重,给安排搬运任务。

(五)保证问题具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经研究表明,增加课堂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和参与度。对此,教师需要全面提高问题的趣味性,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教学活动中来。例如,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玩游戏。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玩游戏?如果,每天只允许你们玩三十分钟的游戏,那么你们一个月能玩多少分钟的游戏呢?”学生会非常愿意计算,同时也会向学生讲明适当的玩游戏会缓解学生的压力,但是过于沉迷于游戏却是百害而无一利。

结论:综上所述,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其中,并且还会培养其主动解决问题、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的行为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蒋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年度综述——基于2016年《小学数学教与学》论文转载情况的统计分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2(1):5-8.

[2]李一婷.迁移与联结:小学数学规定,性知识的教学探析——以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元,角,分"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1(33):32-34.

作者简介:马溶嵘,1977.8-,女,汉,湖北省黄冈市,毕业院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专业:教育管理,学历:本科,职称:小学高级职称,单位:湖北省黄冈市实验小学,研究方向:核心素养、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问题情景发散思维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
浅谈“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巧妙提问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研究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